楊 杰
(山西交控集團有限公司大同南高速公路分公司,山西 大同 037400)
靈山高速公路段于2010年底通車運營,在經過長達10年的使用后,路面顯現出裂縫、車轍等多類病害,局部路段的完整性受損,道路的通行服務水平下降,不利于車輛的平穩通行。病害類型多樣,其中以縱橫向裂縫為主,具有數量多、分布范圍廣的特點。2020年,有關單位以該路段路面的實際病害特點為立足點,以超薄磨耗層技術為主要手段,組織專項養護工作。
經實地調查后,確定裂縫的發生范圍,對其做全面的清理和干燥處理,給正式養護工作的開展夯實基礎。例如,利用空壓機吹掃裂縫,使縫內以及周邊的雜物均被清理干凈,輔以熱空氣吹掃的方法,此舉可以增強清掃效果,并使裂縫達到相對干燥的狀態,而在縫內溫度提高之下,灌封料的性能優勢得到有效發揮,能夠與裂縫穩定粘結,起到修補裂縫的效果。
優質材料的應用可保證裂縫處理效果,在選用材料時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實際條件,從施工效果、操作便捷性等方面做綜合分析,同時加強質量控制,從源頭上夯實質量基礎。灌封原材料進場時,加強質量檢驗,要求各項指標均滿足要求。對于聚合物類改性瀝青灌封縫材料,按照要求制備而得,期間注重對攪拌時間、加熱溫度等關鍵參數的控制,以制得質量較佳的材料,用于灌封縫施工。
裂縫的處治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需按照特定的流程有序推進施工進程,做到統籌兼顧,保證各處細節的施工質量。對此,項目提前制定一套適用性較好的工作方案,按照流程由相關專業人員開展工作,安排專員加強管理,增強工序間的銜接緊密性,例如縮短清理期與灌注期的間隔時間,高效完成相關工作。在灌封縫施工時,加強對材料質量的檢查,同時靈活利用灌封機的掛平器做平整處理,使經過修復的裂縫與周邊原路面齊平。
(1)揭開隔離膜,調整抗裂貼的位置,使其中心能夠有效對準裂縫;從一端開始操作,逐步揭開,粘貼時用手推鐵輥滾壓,以便清理殘留空氣,同時在外力作用下使抗裂貼與路面穩定粘結,避免翹邊、卷曲等異常情況。
(2)低溫環境下施工時,注重對溫度的控制,宜采取邊烤邊粘貼的作業方法;粘貼到位后,沿裂縫兩側做針對性的處理,所用設備為0.8 t的小型鋼輪壓路機,由專員操作,勻速行進,予以2~3遍碾壓,使抗裂貼的粘貼具有足夠的穩定性。
(3)經前述施工后,檢查壓密情況,若局部有密實度不足的情況,則適當補壓,直至抗裂貼的施工質量可完全滿足要求為止。
銑刨過程中加強對銑刨深度的控制,具體采用兩邊擋板自動找平的方法,同時安排專員監督,提高作業的精細化水平。經銑刨處理后將產生廢舊材料,該部分及時裝車外運至指定堆放場所,以免造成環境污染以及干擾后續的施工。
(1)拌合機是關鍵的混合料生產裝置,在使用前標定。本項目中,配套的是南方建機3000型瀝青拌合機,其在滿足基礎生產要求的同時,還具有節能環保的特性,得益于專業的除塵設備,可較好地規避運行期間的揚塵問題,施工期間幾乎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契合于節能環保的施工理念。
(2)混合料的生產是重要的作業內容,加強對其質量的控制至關重要。施工部門高度重視配合比的設計與優化,經試驗后確定合適的配合比,作為混合料生產的作業基準;以施工要求為導向,選擇滿足質量要求的材料,利用計量系統精準稱量材料,進而制得滿足工程施工要求的混合料,再及時將其用于裂縫處理中,發揮出混合料的性能優勢。關于超薄磨耗層的配合比,如表1所示。

表1 超薄磨耗層生產配合比設計結果
(3)加強對生產期間其它參數的控制,確保制得的斷級配改性熱瀝青混合料可以滿足質量要求。①石料、瀝青加熱時,均對其溫度采取控制措施,分別穩定在180~190 ℃、165~175 ℃;②拌合階段,溫度穩定在170~180 ℃;③拌合時間方面,以45 s為宜,使各類原材料可以充分混合,制得均勻性較好的混合料。
按流程完成混凝土的制備工作后,若通過質量檢驗,則將其轉至施工現場,及時用于施工。混合料運輸采用的是25 t自卸車,提前規劃拌合站至施工現場的運輸路線,保證沿線道路具有順直、平整的特點,以免車輛在運行期間大幅度顛簸。裝料時,多次挪動汽車,即按照“前、后、中”的順序分階段裝料,此時可以較好地避免離析問題;裝料后,自卸車盡可能以勻速的狀態行駛,在不影響運輸質量的前提下縮短運輸時間,提高作業效率。
以攤鋪施工時間為準,提前0.5 h預熱攤鋪機的熨平板。改性乳化瀝青需裝入攤鋪機的乳化瀝青罐內,此項工作也需在攤鋪前0.5 h完成,裝料后再啟用攤鋪機的循環裝置,通過該裝置的應用,使乳化瀝青在管道內循環預熱,以滿足溫度要求。正式攤鋪前試運行,目的在于檢驗噴嘴等相關裝置的使用情況,若存在異常則做出調整,避免設備“帶病作業”。改性乳化瀝青在噴灑時的溫度以60~80 ℃為宜,噴灑量控制在800~900 mL/m2,且全過程中撒布溫度均不可超過80 ℃,否則將由于溫度的異常升高而破乳。攤鋪過程中,瀝青混合料的溫度以150~170 ℃較為合適。
碾壓緊跟攤鋪作業,盡可能縮短中途間隔時間,且必須在路面溫度下降至120 ℃前將碾壓工作落實到位,否則易影響超薄磨耗層的整體施工質量。碾壓作業以靜壓的方式為主,經碾壓處理后,提高超薄磨耗層的密實度。碾壓后,對現場情況做詳細的檢查并加強防護,使攤鋪層以自然冷卻的方式降溫,若內部混合料的溫度在50 ℃以內并且無其它質量問題,則可以開放交通。
綜上所述,超薄磨耗層技術在高速公路路面病害養護工作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施工成型的超薄磨耗層可作為結構的補強層,為充分發揮出超薄磨耗層的應用優勢,相關部門需立足于實際情況,合理優化施工技術,做好混合料質量控制、運輸、攤鋪、碾壓等各環節的工作,且需要注重對工作機制的優化以及管理方法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