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玲,曾 真,王遙雪
(1.紹興文理學院 紡織服裝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2.武漢海關技術中心,湖北 武漢 430000)
服裝結構設計是服裝設計師必備的業務素質,也是培養服裝專業人才的必要環節。“女下裝結構設計”是我校(紹興文理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必修課程,它著眼于女士下裝(裙裝、褲裝、裙褲)的紙樣設計,與“女上裝結構設計”“男裝紙樣與工藝”共同組成服裝結構設計課程體系。
作為傳統必修課程,“女下裝結構設計”以系統化、專業性見長。本課程的特點為:(1)成熟完整的課程內容體系。課程內容由四大模塊組成,即服裝結構設計基礎知識、裙子紙樣設計原理及應用、女褲紙樣設計原理及應用、裙褲紙樣設計原理及應用,內容脈絡清晰、結構緊湊,利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框架體系。(2)客觀科學的知識內化模式。課程教學按照“基本紙樣—亞基本紙樣—類基本紙樣”的授課思路[1],通過確立基本紙樣概念、拓展結構變化運用、創新結構設計理念,幫助學生科學、快速地掌握原理,運用規律,進而舉一反三。
雖然“女下裝結構設計”課程整體優勢明顯,但前期在課程設計方面仍存在諸多不足:(1)課程設計視角偏差。學習目標以教師要求為出發點,并未站在學生視角加以描述,沒有充分體現“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2)課程設計要素失調。學習活動、學業考評與學習目標之間不完全協調,課程設計不夠統一連貫,缺乏整體考量,不符合一致性設計原則。
FD-QM高等教育在線課程質量標準(簡稱FD-QM標準)2018年由復旦大學與美國在線教育專業評估機構Quality Matters(簡稱QM)合作研究和開發。它是一個既能與國際標準實質等效,又能解決中國高等教育在線課程建設和應用問題的質量標準[2-3]。相較于“兩性一度”的“金課”宏觀標準,FD-QM標準更具針對性,它聚焦在線/混合式課程設計,突出“以學為中心”的理念,強調課程設計的一致性原則[2-3]。FD-QM標準由8大類、33小類指標構成,其中學習目標、學習活動和學業考評為三大核心標準和重點設計環節,如表1所示。

表1 FD-QM標準結構
從“女下裝結構設計”課程的整體角度出發,通過靈活運用各種手段、合理規劃眾多舉措,使核心標準三要素學習目標、學習活動、學業考評之間相互銜接、環環緊扣,使課程設計連貫一致。本課程以畢業要求為綱領設定課程目標和單元目標,借助線上線下互聯開展個人或小組活動,通過教師測評與同伴互評考察學生在基礎知識、實踐應用、自主創新方面的目標達成情況,實現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的多維評價。課程的整體規劃思路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FD-QM核心標準的課程設計框架
基于FD-QM標準制定的“女下裝結構設計”課程學習目標如表2所示。
(1) 課程學習目標必須是可以衡量的學習成果,并且從學生角度加以描述。以往大多數課程學習目標的制定多采用了解、認識、掌握等詞,這類動詞含糊而籠統,不具備操作性、可測性。本課程設計根據布魯姆學習分類法中的記憶(remember)、理解(understand)、應用(apply)、分析(analyze)、評價(evaluate)、創造(create)六個層次,選取可觀察、清晰可測的行為動詞來制定學習目標。
(2) 課程學習目標反映在課程各單元的設計中。課程學習目標與單元學習目標是主線與分支的關系,各單元的學習目標共同組成了課程的學習目標,所以課程學習目標的實現最終落腳于單元目標。在制定單元目標時,一方面需保證其與課程學習目標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也需選擇直接可測量的行為動詞,從更詳細、更具體的角度描述學生應掌握的內容。
(3) 明確解釋學習目標與學習活動之間的關系。一致性是FD-QM標準的指導性原則,它不僅體現在同一大類指標下各小類指標之間的協調一致,如課程學習目標與單元學習目標,更突出反映在各大類指標之間的協調一致,如課程制作、課程教材、學習活動、課程技術都應以實現學習目標為宗旨。本課程的學習目標是制定學習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應始終使兩者配合得當。
(4) 課程學習目標符合課程的等級水平。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人才培養過程。本科低年級的課程可包括眾多低階認知目標,而高年級的課程則需注重達成高階認知水平的目標?!芭卵b結構設計”課程開設在第4學期,其授課對象為中年級本科生。課程目標以布魯姆學習分類法為藍本,前三類屬于初級認知水平,后三類屬于高級認知水平。既突出程序性知識的記憶、理解與應用,又兼顧批判性、創新性思維的養成。

表2 基于FD-QM標準制定的學習目標
基于FD-QM標準制定的“女下裝結構設計”課程學習活動如表3所示。

表3 基于FD-QM標準制定的學習活動
(1) 學習活動有助于學生達成課程既定的學習目標。學習活動與學習目標的高度契合是FD-QM標準一致性原則的重要體現。整個課程周期內的所有學習活動應緊密圍繞課程目標展開,以促進學生達成既定的學習目標為方向。凡是與課程目標無關的學習活動都應在課程設計環節提前取締,防止進入課程實施環節,造成時間和資源的浪費。本課程在設計學習活動時,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設計不同梯度的學習活動,如針對初級認知水平的學習目標采取簡單的客觀題和實操題,而針對高級認知水平的學習目標則選用復雜的合作式、探究式學習活動。
(2) 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互動機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相較于教師向學生單向信息輸出的教學形式,互動式學習是一種信息的雙向流動形式,更有助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本課程的互動式學習活動主要包括:①學生與學習內容的互動,如課程的線上測試題、線下結構圖;②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如教師的書面反饋、教師集體口頭反饋;③學生與同伴的互動,如線上討論、合作學習、同伴互評。
(3) 制定教師答疑時間以及作業反饋等規定。答疑反饋是師生互動的重要部分。作為課程教學的必要環節,絕大多數教師會開展反饋活動,但很少有教師對反饋活動進行整體規劃。本課程在課程設計之初就確定反饋時間,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知曉自己現階段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及后續改進之處。
(4) 提出學生互動等學習參與方面的要求。學生可根據具體要求規范自身學習行為,因此互動要求越詳細,越有助于學生達成學習目標。一方面需提出各活動的完成時間、次數、實施步驟、質量標準等要求,便于學生制定活動計劃;另一方面要制定相關的得分細則或獎勵措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基于FD-QM標準制定的“女下裝結構設計”課程學業考評方式如表4所示。

表4 基于FD-QM標準制定的學業考評方式
(1) 課程測評能衡量學生是否達到規定的學習目標。課程測評主要評價學生參與的各類學習活動是否達成預設的目標,它與學習目標的協調是FD-QM標準一致性原則的另一重要體現。本課程學業考評設計中,線上測試可反映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記憶、理解),個人制圖練習可反映學生專業制圖技能水平(應用),對服裝款式的解讀可反映學生分析思考能力(分析),同伴互評展示學生批判性思維(評價),創作任務用以判斷學生的探索創新意識(創造)。
(2) 評分規則是課程總評成績的構成依據,需要在開課之初向學生說明清楚,一般用書面形式展示。過程性考核可有效跟蹤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既有助于教師實時掌握學生學習動態,又便于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活動。本課程評分構成為:平時成績占50%,期末成績占50%。其中,參與學習情況(10%)、線上理論測試題(10%)、線下實踐操作題(30%)共同組成平時成績過程化考評內容。
(3) 評價標準是對評分規則的說明,詳細說明各組成部分的評分細則。如在線討論的次數、結構制圖的評價標準、結構設計的獨創性等,每一個分數都有據可依。
(4) 測評應循序漸進、多種多樣,適合課程等級水平。一是考評形式應注重多樣性和廣泛性,單一的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學習疲勞。本課程的考評方式不僅包含傳統的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還包含替代性的評價方式,如互動、觀察、操作等。二是考評難度應體現適宜性和漸進性,簡單的考題無法體現課程的挑戰度,復雜的考題無法激發學生的成就感。本課程考評內容由基礎知識到變化應用,再到自主創新。
(5) 課程提供多次機會,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展。在課程考核形式的設計上,同時包括評學測評和促學測評。評學測評以檢測學生學習結果為目的,如本課程的期末考試;促學測評以促進學習為目的,如本課程的可重做測試題、同伴互評等。
課程設計是一門課程教學成敗的先決條件,因此一流的課程必然以良好的課程設計為基礎。基于一定標準的課程設計避免了主觀性和盲目性,做到課程建設有據可依、有章可循。本文依據FD-QM高等教育在線課程質量標準,抓住主線,突出重點,集中精力開展三大核心指標建設,以學習目標為課程方向,以學習活動為達成手段,以學業測評為檢驗方式,將“以學為中心”理念和一致性原則貫穿“女下裝結構設計”課程設計的方方面面,使各項指標協調一致,共同實現預設的課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