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華 胡芳 賈志卿
摘 ?要:大數據技術與公安工作的融合是未來警務模式發展的新趨勢,網絡安全與執法作為新興的公安技術專業,如何主動對接公安大數據應用需求,培養出卓越的公安大數據網絡安全執法警務人才是一個亟需探究的課題。通過分析培養公安大數據方向網絡安全執法警務人才的重要性,剖析原有網絡安全與執法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地方公安院校與“雙一流”大學、公安實戰部門和高科技企業聯合共建的“校局企”多方協同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合各方優勢,從專業融合、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構建、教學方法和實訓模式創新等幾方面對新形勢下的公安大數據卓越網絡安全執法警務人才培養體系進行探索。
關鍵詞:校局企多方協同;公安大數據;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體系
中圖分類號:C96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2)01-0152-04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public security work is the general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e mode in the future. As a new public security technology specialty, network security and law enforcement should actively meet the application needs of public security big data, and cultivate outstanding police talents of public security big data network security law enforc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training network security law enforcement police talent in the big data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original network security and law enforcement talent training mod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multi-party collabor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school, bureau and enterprise" jointly built by local police colleges,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police departments and high-tech enterprises. Combined with the advantages of all parti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raining system of police personnel for police law enforcement with outstanding big data in the new situ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integration,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
Keywords: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bureau of public security and enterprise; public security big data;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talents; training system
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和移動通信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社會加速向信息爆炸式增長的大數據時代邁進,而各類數據資源的開放共享不但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還推動了社會管理模式向數字化和智能化過渡。各級公安機關近年來通過大力推進以“大數據應用”為核心的公安信息化建設,有效提升了公安機關打擊破案、服務社會的能力。但在這一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其中主要的問題是公安大數據人才不足,更確切地說,就是缺少既懂公安機關業務又懂大數據技術的復合型警務人才。在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公安院校如何培養學生綜合利用法學、偵查學、計算機科學、信息安全和大數據技術等多學科知識,提高對各類違法犯罪的發現、偵辦、取證、防范能力,培養出實戰化、高素質的卓越警務人才[1],是當前公安院校在人才培養中面臨的一個亟待探索解決的課題。
重慶警察學院作為地方行業本科高校,堅持科學性、創新性和實用性的公安教育辦學方向,依托“校校”合作、“校局深度共建”平臺,經多方調研論證,通過整合現有“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建設資源,從2019年起開始打造科學合理、滿足實戰需求、具有鮮明公安特色的公安大數據卓越網絡安全執法警務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探索網絡安全與執法(公安大數據方向)的合作育人機制、大數據課程建設、實戰教學案例開發、多元實訓實習模式構建,搭建公安院校與“校局企”(‘雙一流’高校、公安實戰部門、高科技企業)多方協同參與的教學團隊,在創新育人模式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培養公安大數據方向網絡安全執法警務人才的重要性
(一)大數據應用是服務國家信息安全戰略和警務
模式創新的核心
黨的十八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大數據工作,提出:“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綜合分析風險因素,提高對風險因素的感知、預測、防范能力”[2]。2018年,重慶市也發布了地區大數據發展行動計劃,著力建設全國領先的智能化技術創新高地和智能化應用示范基地。從國家到地方,大數據已然成為促進社會快速轉型的核心動力。
隨著大數據技術應用的不斷深入,公安機關的警務活動也朝著一種新的發展理念及形態——智慧警務發展。2018年公安部成立全國公安大數據工作領導小組,以大數據應用實現公安機關戰斗力的跨越式發展;各地公安機關按照服務全局、服務決策、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實戰的要求開展大數據建設。大數據應用已經成為服務國家信息安全戰略和警務模式創新的主要內容,也為公安院校培養現代警務人才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導思想。
(二)培養大數據技術的創新應用型警務人才是推
進公安大數據戰略的關鍵
人才是推進應用創新和技術轉化的關鍵一環。隨著公安大數據戰略的推進,勢必在傳統警務信息化基礎上,強化大數據應用,這就要求我們有相當數量的公安干警具備大數據平臺建設與運維、大數據安全體系構建、公安大數據分析與預測的應用能力,以適應傳統犯罪與新型網絡犯罪復雜交織的社會治安防控新形勢。反觀當前公安大數據人才隊伍現狀,存在知識背景、信息化能力及素養參差不齊,既懂大數據技術又懂公安業務的民警成為稀缺資源。結合當前社會公共安全態勢,公安院校急需為各業務警種培養出既熟悉公安業務工作流程,懂得虛擬社會管理,又精通大數據技術應用,能夠分析研判、預測預警各類風險隱患苗頭的創新型警務人才[2],進而提升公安工作的智能化水平,為最終實現“智慧警務”提供人才儲備。
(三)依托網絡與安全執法專業培養公安大數據網
安執法警務人才是地方公安院校的最佳途徑
公安大數據人才培養是以數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為基礎,并與公安行業領域知識相融合,以知識應用創新為載體的能力培養。我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現中有數據計算及應用(070104T)、數據警務技術(083111TK)、大數據管理與應用(120108T)和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080910T)四個大數據相關專業。其中數據警務技術屬于公安技術類專業,目前僅中國人民警察大學和江蘇警官學院開設。普通地方公安院校現有專業偏重法學、公安學,工學基礎相對較為薄弱,想要獨立申報大數據相關專業,在教學軟硬件方面均不現實。
網絡安全與執法(083108TK)是一個包含工學(計算機科學與信息技術)、法學、公安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新型公安技術專業(屬于工學),不但在學科基礎上與大數據高度契合,而且大數據也為網安專業人才培養注入了新的內涵。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作為與大數據應用密切相關的專業,其以網絡信息數據、信息技術應用為重要研究對象,特別在信息數據獲取、檢索、挖掘、分析、決策等方面用到的一系列重要技術,均與公安大數據警務人才在知識、能力和素養方面高度一致[3]。所以,依托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培養公安大數據網安執法警務人才,開設公安大數據方向實驗班是地方公安院校的最佳途徑。重慶警察學院在2018年成功申報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并在當年開始招生,具備了培養公安大數據人才的基本條件。
二、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一)單一校校、校局、校企合作無法完全解決應用型人才培養中面臨的問題
培養應用型警務人才是目前地方公安院校的主要職責。不少學校為強化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近年來從“校局”共建、“校校”合作等方面進行人才(特別是公安技術類專業)培養模式的探索,如重慶警察學院2016年與市公安局網安總隊合作舉辦的“網絡安全執法技術”方向實驗班。這些有益嘗試促進了課堂與實戰的無縫對接,有力地保證了“教學練戰”一體化教學模式得以落實,比如應用型人才的校局“準訂單式”培養,校校合作的人才“協同”培養等,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這種單一的合作模式,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單一“校校”合作,人才培養易偏理論化,忽視業務驅動;而純粹的“校局”合作人才培養又容易造成技術片面化,缺乏綜合能力培養,教育的“功利性”較重;與企業的合作目前則還多停留在購買實驗實訓設備方面。由此可見,單一的與“校、局、企”中的一方合作,不能滿足公安大數據網安執法警務人才的培養要求,因此,必須采取多方協同的模式。
(二)內涵式建設不足,未能建立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
網絡安全與執法警務人才的培養是公安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是公安技術下的二級學科,由于其涉及多學科領域,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必然具備其自身特色。然而,原有網安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往往只強調專業能力,對職業素養要求不夠;人才培養規格的定位不準,與網安崗位需求錯位;課程體系零碎化,未建立系統的以素質培養為核心、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工程化、實戰化”的課程結構;也沒有注重當前學科交叉融合、理工結合的趨勢,忽略對網安執法專業學生工程思維、批判性思維和計算思維的培養,對學生技術創新潛能的激發更無從談起。這就導致網安執法教育存在內涵式發展不夠、應用性不強的問題。如果不進行深入改革,依然采用舊模式來培養公安大數據網安執法警務人才,則無法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三)人才培養中軟硬件教學資源與專業核心課程
匹配度不夠
一是公安院校實戰經驗豐富的大數據專業教師不足。公安院校現有的網安專業師資相對不足,而對于公安大數據這一全新領域的專業人才更是缺乏,即便個別教師有較強的大數據技術和理論功底,但也存在著對公安實戰需要和網安業務工作理解不深入的問題。
二是公安大數據人才培養的實踐環境和案例缺乏。受辦學規模與經費的影響,地方公安院校能原有實驗實訓環境建設存在“零散化”和升級滯后問題,同時一些大數據、網絡安全高科技公司所提供的設備與真實公安工作脫節;在教學案例使用上,由于受信息安全保護“局限”,一些公安業務警種的真實案例數據無法獲得,課堂只能采用經過處理的“二手”資料或結果進行教學,使學生無法真正理解里面的技術細節[4]。如果繼續以這樣的軟硬件條件來培養公安大數據網絡安全執法警務人才,勢必又會造成練戰脫節,無法實現公安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精準化。
三、基于校局企協同的公安大數據卓越網絡安全執法警務人才培養體系探索
(一)構建校局企多方協同的卓越警務人才培養合
作機制
公安大數據網絡安全執法警務人才的培養,必須綜合地方高水平院校、公安實戰部門和高科技企業三方的長處與優勢,實現多維度、全方位、深層次合作。重慶警察學院構建以“校校合作”(與重慶大學大數據與軟件學院合作)為主體,以“校局”(與重慶市公安局網安總隊、科信處等)“校企”(與新華三、效率源等高科技企業)合作作為兩翼多方協同參與的人才培養合作機制,創新“戰訓結合-任務導向”的卓越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探索公安技術類人才培養的“三個融合”:與地方雙一流高校“校校合作”實現“科教融合”,依托地方院校的優質科研教學資源,提升育人優勢;與公安業務部門的“校局合作”實現“產教融合”[5],就是將行業(公安實戰單位)需求導向與教育(公安院校)目標一致化;與高科技企業的“校企合作”能有效提升公安大數據人才的實踐能力,促進“理實融合”。我院重點在“校局企”多主體協同培養下,研究從合作形式、激勵保障、溝通協調和成效反饋等方面推進合作機制創新,突破地方公安院校教育理念和教育資源的瓶頸,并于2019年正式開辦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公安大數據方向)實驗班。
(二)建立網絡安全與執法(公安大數據方向)的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
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是人才培養目標和面向崗位任職要求的培養規格。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公安大數據方向)的人才培養目標要牢牢抓住掌握網絡安全執法,具有扎實的公安大數據相關理論和技能這個核心,從培養具有良好的警察素養和創新意識,能夠在公安機關從事網絡安全執法、公安大數據分析、預測及可視化技術、公安大數據決策與指揮的高素質應用型警務人才入手,建立人才培養目標。同時將通過廣泛調研公安實戰部門,收集梳理網安、科信、情報、刑偵等各業務警種重點崗位的公安數據處理業務需求,精準人才培養規格定位。網安專業(公安大數據方向)實驗班人才培養規格:公安大數據網絡安全執法警務人才在全面掌握網絡安全執法工作的同時,系統地掌握數據分析與應用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具有熟練掌握大數據采集、存儲、處理與分析、可視化等技術;具有大數據復雜問題處理能力,能勝任在公安互聯網、公安情報大數據,以及從事公安各警種大數據的處理、分析及預測和運維的復合型、應用型警務人才[6]。
(三)建設滿足公安大數據網絡安全執法警務人才
培養的課程體系
公安大數據網安執法警務人才不但要服務信息網絡安全、大數據建設的國家戰略,也要能勝任打擊破案、服務群眾的公安基礎工作,還要與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相結合。系部在進行課程體系建設時,打破過去各專業間的課程“邊界”,按照國家新工科建設的指導思想,主動融入新一輪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注重專業建設的內涵式發展。在課程體系建設中結合公安崗位能力模型,重點打造基礎警務素養課程板塊、公安大數據核心課程板塊和網絡安全執法類課程板塊,并均衡專業、過程和行為三個能力維度的提升,通過“校校”和“校局”共同構建起“品”字形的能力課程結構[7],建設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在一期合作中與重慶大學大數據學院合作建設4門公安大數據核心課程)、公安大數據工程實踐課,打造“寬口徑、強核心、重實用”的公安大數據網絡安全執法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并搭建三方參與的專業課程教師團隊。
(四)探索符合公安大數據網絡安全執法警務人才
培養的課程教學模式
課程建設和教學模式是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關鍵。考慮到應用型公安技術教育的培養目標定位,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前提下,針對公安大數據類課程的特點,探索課程教學組織與實施模式,并在如下幾方面進行探究:一是如何采取小組項目教學的組織形式,讓學生獨立地思考任務、獨立地完成操作;二是如何采用練戰結合、小組教學、任務導向的教學模式;三是如何讓學生在任務驅動下自主、協作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完成教學目標等。在教學手段與方法方面,我們結合專業核心課程能力要求,以練戰結合為切入點,研究如何依托專業雙導師制(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讓學生深度融入專業知識的學習研究,既可以最大程度貼近公安實戰環境,又能提高學習興趣;同時將課堂外的對抗演練、技能競賽與課程教學對接,形成“以賽促學、比學趕超”的良好學習氛圍[8]。
(五)研究建立適應公安大數據新課程體系的多元
實訓模式
公安大數據網安執法警務人才培養將建立公安大數據課程多元實訓模式,把專業課實訓由模擬教學遞進到情景教學,最后對接實習教學。各課程組與市局網安總隊、科信處等業務警種將專業課程實訓內容整合為針對崗位工作領域的實訓項目,建立以完成典型警務工作任務為驅動的實訓模式,讓學生在整個實訓過程中學會的不僅僅是如何完成操作步驟,而是能夠對某一崗位具體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整理,最終實現能自行搜集資料、學習最新技術,并最終解決問題。
在實訓教學軟硬件平臺、設施設備建設方面,教學系部正研究與國內知名網絡安全、大數據高科技企業合作,積極申報其高校資助項目,引進學生實訓練習平臺,對原有的網絡安全實驗環境進行改造升級,建設對應的公安大數據方向核心能力的一體化實訓環境,實現實踐鍛煉與理論學習的統一。
四、結束語
以5G通信、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必然會推動未來公安工作向智慧警務模式的轉變。作為公安院校必須充分準備、主動迎接挑戰,培養出既有較強公安業務能力,又能熟練駕馭這些新技術的警務人才。基于校局企協同的公安大數據卓越網絡安全執法警務人才培養體系探索作為一個有益嘗試,通過地方公安院校與“雙一流”大學、公安實戰部門、高科技企業搭建一個多方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的平臺,以“卓越”網安警務人才(公安大數據方向)培養為目標,實現全方位、多層級人才培養合作,開辟公安院校育人新路,實現教育軟硬資源的整合交流,也對公安技術專業的內涵式建設進行了探索。同時對公安大數據卓越網絡安全執法警務人才的培養仍處于探索階段,如何建立多層級的人才培養評價標準,打造復合型的師資隊伍是下一步需要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孫瑩瑩.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8):50.
[2]王娟,蘭月新,張雙獅.警務大數據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公安教育,2019(7):52-54.
[3]張娜,殷一凡.大數據時代公安院校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公安教育,2019(7):55-58.
[4]宋華,唐蘋,賈志卿.基于“雙融合”的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高教學刊,2020(10):51-54.
[5]張傳浩,胡傳平.智慧警務背景下的公安技術專業建設研究[J].公安教育,2019(12):57-61.
[6]高瑋,代東旭.“警教融合、協同育人”創新公安教育新模式——以浙江警察學院卓越警務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例[J].廣西警察學院學報,2019,32(6):105-110.
[7]楊銀,黃云清,劉韶躍.地方高校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4):19-21.
[8]于遨洋.工作過程導向理念下公安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山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23(2):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