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輝
中國玉器文化有著較長的發展歷史,其蘊含著深刻內涵,同時也是反映我國中華文明歷史進程的重要形式之一。隨著我國社會的變遷和發展,玉雕文化出現了很多新的工藝手法,玉器的風格也有了不同的變化,所表現的內涵也存在明顯的不同。
我國古代的玉雕工藝實質上是金屬冶煉工藝中的一種,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玉雕工藝逐漸和金屬冶煉區分開來,并且產生了一定的藝術性。隨著時代文化發展和工藝設備的相應進步,我國的玉雕工藝技術有了相應的改進和提升,玉雕技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以下選取幾種我國玉雕工藝中常見的和典型的玉工藝進行相關的闡述。
圓雕法是我國玉石雕刻中一種常見的雕刻手法,其主要的表現方式是通過圓雕法使雕刻的造型呈現立體的形式。這樣的雕刻手法一般用在人物和動物等題材的雕刻中,是我國新時期紅山文化及商代玉器發展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雕刻手法。
鏤雕法也稱作透雕,這樣的雕刻技術和圓雕有著明顯的差異性。因為透雕的創造空間沒有被局限在玉器的一面。使用透雕法進行雕刻的時候,工匠會穿透玉石的兩面進行鏤空雕刻。雕刻完成之后,不同于別的技術留存在一面上,這種技術會留存在玉器的兩面上。這種雕刻手法常被應用到玉冠的雕刻上。并且這一雕刻手法出現的時間較早,在我國的商周時期就已經有了很高超的雕刻技術。
線刻的玉雕手法,主要是借用單線條的雕刻手法來完成對玉器的雕刻,并且還使用陰刻線來體現圖案的立體感。但是這樣的玉器雕刻手法對工匠有著嚴格的技藝水平的要求,這種技藝也是我國工藝雕刻發展至巔峰時期的玉雕工藝手法的表現,代表了我國極高的玉雕工藝水平。
浮雕工藝是我國工藝發展的初期階段出現的一種雕刻手法,最早被發現于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中。這種雕刻工藝還可以細致地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常常被應用到玉器外部圖案的雕刻中,這樣的手法就是良渚文化中的淺浮雕,另一種是應用到玉器底部圖案的雕刻中,是我國明清時期較為流行雕刻手法之一,稱之為高浮雕。
除了以上幾種重點闡述的玉雕工藝手法,我國還具備代表多種性質和內涵的玉雕技術,包括內雕、花下壓花、拋光等多種藝術手法,是我國多個玉雕發展階段中的典型代表,但是其各自都具備不同的藝術特征,具有極強的代表性。
玉雕工藝在我國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玉雕的工藝技術也有了相應的進步和變化。玉雕在我國具有獨特的藝術性,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的幾千年歷史發展過程中,玉雕工藝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七個階段,接下來將會簡述玉雕藝術在我國不同的發展階段。
我國的玉雕工藝開始于我國的新石器時期,距離現在有6000 到7000 年的歷史。在這個階段,我國的多個文化發源地都發現了玉雕工藝,其中有著代表性的是河姆渡文化玉器和龍山文化玉器,河姆渡玉器是我國現階段發現最早的玉器工藝,其玉器原料的選擇都以河姆渡當地的沉積巖和火山變質巖為主,其工藝制作水平整體不高,并且當時人們欣賞工藝的能力也較低下,發現的玉雕中以小飾品為主。而龍山文化玉器距今大概有3000到4000 年的歷史,這個階段的玉器相較于河姆渡玉器有著明顯的發展,其玉器原料選擇大多是有顏色的和田玉,其工藝也有了較大程度的發展。其雕刻形狀都以鳥或者鳥頭形狀的雕刻為主。在這個階段,玉器的種類也較為豐富,出現了工藝難度較大的玉雕。
這個時期是玉雕工藝發展時期,其玉雕技術手法主要表現為采用夸大局部的手法進行創作,玉雕作品也富有較強的裝飾性,并且逐步形成與其格調統一的禮儀文化。在玉器的雕刻過程中運用較多的是動物形象,雕刻也有了透雕、浮雕等手法。

五彩芙《萬佛朝宗》

保利石
這一階段是我國玉雕的發展時期,這個時期的玉雕主要是強化了西周晚期的動物形象玉雕作品。而戰國時期則是對造型有了更加獨特的雕刻方式,其裝飾樣貌多變,紋路出現了云紋、幾何紋等,并且還有描寫自然生活的紋路。在玉雕中也出現了雙陰線刻玉器雕刻技術,這是對于商周時期玉雕工藝的繼續發展。
這一階段是我國玉雕裝飾的發展時期。秦朝統一六國之后,出現了大一統的局面,但是社會危機較重。雖然這個時期的玉器與戰國時期玉器在技巧方面差異性不大,但是這個時期的玉器仍然被當作禮儀祭祀的載體。等到了兩漢時期,由于當時的社會穩定、國力強盛,玉器文化的發展也日趨迅猛。玉料的選擇有了較大范圍的擴展,玉器紋飾也出現了更多新的變化。雖然這個時期的玉器與戰國玉器的圖案風格相似,但是相比而言更加大氣、簡潔、多變,并且漢朝玉器的拋光技術有著較高水平,同時還可以使用玉雕鑲嵌技術,其中的典型代表是金縷玉衣,其工藝水平達到了舉世罕見的地步。這一時期的漢八刀和游絲毛雕也充分地反映出漢代玉雕的簡潔明快,展現了那個時期的現實主義藝術手法。
這一階段是我國藝術發展的轉折時期,由于社會處于長期的封建割據和戰爭之中,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經濟發展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導致玉器的發展也受到影響。這一階段的玉器不再追求工藝的極致精湛,而是進行簡略樸素的雕刻。到了隋唐時期,由于國力鼎盛,并且與西域各國交流較多,其玉器的雕刻手法具有較強的融合性,融入了東西方不同的技術,在玉雕的局部制作手法上也有了較強的進步。
這一階段是我國玉雕藝術的飛躍發展時期,這一階段的玉雕藝術在繼承了唐朝玉雕技術的傳統之上進一步發展。宋代的玉雕藝術多為圓雕、浮雕等方式,裝飾題材多用于陰線雕刻,其玉雕形象生動。元代的玉雕工藝基于前朝的藝術手法進行了進一步的發展,其風格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玉雕的風格寫實、層次分明,玉雕工藝高超。
進入明朝之后我國的玉雕藝術發展也進入了鼎盛時期。玉雕雕刻精美,雕工精湛,器型豐富,作品較多,使用的范圍較為廣泛。其工藝作品已達到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并且雕刻技術融會貫通、綜合運用。玉器的雕琢精美程度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這同時也代表了我國玉雕藝術的最高水平。
綜上所述,我國玉雕技藝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工藝也有著長足的進步,并且有力地推動我國玉雕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并且還賦予了玉雕文化更深層次的內涵和獨特文化含義。在現代社會中,玉雕工藝的發展也需要吸收社會發展中的先進技術來豐富自身的發展,深入挖掘玉雕工藝中的文化內涵,積極探索具有時代特點的表現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