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松
黨刊是黨的理論武裝的重要陣地,是宣傳黨的主張、傳播黨的聲音,維護黨的權威的重要載體。湖北作為理論大省、期刊大省,在探索黨刊發展新格局、新水平、新面貌上積累了許多經驗,但信息化、移動化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媒體融合發展速度之迅猛、范圍之廣泛、影響之深遠,給黨刊帶來了全方位、深層次的挑戰。在新形勢新趨勢下,推動黨刊加強改革創新、融合發展,是辦好黨刊、守好陣地的必由之路。
正確導向是黨刊的生命線,是立刊之本。盡管黨刊改革發展、融合發展是形勢所迫、大勢所趨,但不管改革怎么改,導向不能變,陣地不能丟,政治家辦刊的原則必須堅守,否則,就失去了黨刊的本色,也就不能稱之為黨刊。
1.要把黨刊的政治導向放在首要位置。始終堅持黨刊姓黨,在全過程全領域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保持黨刊鮮明的政治本色。要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鮮明、觀點明確,不能沉默失語、含糊其辭,更不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要嚴把內容導向關,絕不給錯誤思想留下傳播空間,絕不給“三俗”作品提供平臺渠道,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2.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發揮黨刊傳播先進思想、科學理論、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渠道優勢,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地宣傳黨的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從黨刊中汲取理論思維、站穩政治立場,聽黨話、跟黨走。始終把黨刊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放在突出位置,深化“三貼近”,深入“走轉改”,引導黨刊編輯記者開展“四力”教育實踐,經常性深入基層、扎根生活,在廣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一線真切感知民情冷暖,深刻感受時代脈搏,從群眾中汲取養分。
3.要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承擔好正面宣傳主陣地和理論武裝橋頭堡作用,聚焦時代主題,加大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宣傳闡釋,深刻表達人民群眾的成功探索與實踐,深入淺出講好中國故事、湖北經驗。要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引導群眾看主流與趨勢、辨善惡與美丑,激發人民群眾向上向善的力量,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信息傳播主渠道,黨刊作為黨媒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因時而動,順勢而為,借助移動傳播,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
1.要強化移動優先意識。深刻認識到傳媒信息化、移動化已經影響到了所有傳媒,不能因為對期刊暫時沖擊不及報紙、電視大,而因循守舊、止步不前,要認識到現在已經不是“融不融”的問題,而是“怎么融”的問題,要樹立前瞻性和危機感,提前謀劃,先行先試。
2.要實施移動優先策略。隨著移動媒體進入加速發展的新階段,“終端隨人走、信息圍人轉”成為信息傳播的新態勢。要加大黨刊單位體制機制改革,打破傳統編輯模式和利益分配格局,主動適應移動化信息傳播格局,將資源、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移動傳播聚集,把主力軍轉移到主陣地。
3.要打造移動傳播平臺。建好用好適應本刊發展的移動傳播平臺,加大“中央廚房”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強黨刊與黨報、黨網的聯合,加強與商業化、社會化移動互聯網平臺合作,打造載體多樣、渠道豐富、覆蓋廣泛的移動傳播矩陣。
4.要遵循移動傳播規律。樹立互聯網思維,改進創新移動信息產品生產,把傳統主流媒體的原創內容、權威報道等,進行碎片化改造、網絡化表達、移動化傳播,生產更多交互式、沉浸式、可視化優秀移動產品,打造更多“微言大義”作品,提高用戶粘性,提升黨刊移動傳播品牌。
內容生產是黨刊的核心競爭力。無論傳播形式怎么變化,每一個傳播媒體都有其特殊閱讀群體,作為黨的重要輿論工作的黨刊,能否吸引讀者最終還是要靠內容取勝,靠質量取勝。
1.在信息權威上下功夫。在網絡時代,每時每刻都產生海量信息,各種內容魚目混雜,真假信息充斥期間,讀者往往很難辨別真假,其他群眾經常會選擇失明。人民群眾對黨媒的權威性信息需求越來越大,對黨刊提供真實性、權威性、及時性信息的要求越高。特別是在重大事件、重大選題、重大議題上,黨刊要及時發出權威聲音,主動傳遞權威信息,引導輿論,引導群眾,在關鍵時刻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
2.在思想深度上下功夫。在碎片化閱讀時代,黨刊要揚長避短,進一步提高自身比較優勢,繼續在內容質量、思想深度上做文章。提高真材實料,妥善處理好數量和質量的關系,倡導期刊約稿制,落實三審三校流程,始終以嚴實的作風把好內容關。強化真情實感,改進話語體系,提高內容的代入感、感染力。強化真知灼見,加強黨刊選題文章的理論性、思辨性、知識性,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觀點方法立場審示文稿的政治高度和理論深度。
3.在領域特色上下功夫。不管是綜合性黨刊還是專業性黨刊,都要找準發展定位、關注受眾群體,才能辦出特色、辦出成效。黨刊發展不能“千篇一律”“千刊一面”,而要立足各自專業領域,發揮內容優勢、傳播特點,實現差異化發展,專業化發展。要做到讀者在哪里,刊物定位就在哪里,有針對性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優秀作品,提高黨刊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在當前的時代變革中,融合發展已經是媒體發展的大勢和主流。黨刊要主動把握大勢,跟進主流,適應變化、追趕變化、駕馭變化,在主動改革創新中自我完善、自我發展。
1.要改進運行機制。黨刊是黨的輿論陣地和喉舌。在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黨刊主體更鮮明,地位更突出,特色更明顯。要繼續加強黨對黨刊的領導,積極推動黨報黨刊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黨刊單位要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調整內部機構設置,加強融媒體平臺建設,重構采編生產發布流程,實現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2.要創新表現形式。加強黨刊分眾化、大眾化傳播改革,樹立用戶思維和互聯網思維,努力從語言風格、表達形式上改進創新,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打通理論武裝“最后一公里”。加大黨刊數字化傳播,探索可視化呈現、藝術化表達、網絡化語言,實現從靜態到動態、從一維到多維的升級,持續提升親和力、感染力。

3.要加強人才建設。加強黨刊領導干部培養選拔,選拔對黨忠誠、業務精湛、擔當作為的復合型黨刊領導干部。要聚焦黨刊融合發展綜合性人才總量不足和專業人才結構不合理的矛盾,加強黨刊編發隊伍建設,通過合理的利益機制,調動、激勵采編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活存量人才,引進關鍵人才,營造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發展始終是時代的主題。黨刊既要政治屬性,承擔黨委賦予的重要職責,也兼具企業屬性,是發展的“一體兩翼”,必須在發展中壯大主體,在發展中發揮應有作用。
1.要堅持“兩效統一”。黨刊要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一”,要從思想源頭上樹立“兩效統一”的觀念,把“兩效統一”作為黨刊改革發展、融合發展的目標和檢驗標準。黨刊企業必須始終把文化屬性、意識形態屬性擺在第一位,把“兩效統一”的要求融入到企業經營理念中、體現到企業章程和各項規章制度中、貫穿到生產經營管理各環節之中。
2.要堅持政策做樁。黨刊是黨委政府主管主辦,黨委政府對黨刊的發展負有領導責任,黨刊既要主動求發展,也要爭取黨和政府的積極支持。黨委政府要將黨刊發展納入重要工作,加大對黨刊發展的指導、支持,在政策上、財政上、發行上賦予黨刊應有的地位,使黨刊能安心聚焦主業,為黨鼓與呼,為人民歌和誦。
3.要堅持主業聚焦。雖然現在很多黨刊堅持市場化、多元化、企業化發展,但要始終牢記立刊之本是為黨發聲、為黨立言。黨刊作為企業在市場化經營,朝多元化發展的同時,要進一步突出辦刊主業,始終把做強主業作為核心任務,把資源向主業傾斜,以主業來彰顯黨刊品牌。要強化主業在黨刊企業發展中考核比重,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不簡單以總量規模來排隊站位,確保主要精力都在“謀主業”“做主業”。
4.要堅持服務至上。以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需求為導向,引入市場化服務理念,融經營于服務中,在服務中做大做強經營。經營的根本是為了更大的發展,而發展的內因則是矛盾運動,也就是尋找并解決好一個或多個問題。思路決定出路,在行業資源越來越同質化的今天,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是尋求更大發展的思路,敢于自我革新來自于對行業動態的精準把握,“精準”二字則源自極致的服務。黨刊社應統籌聚合編輯資源、訂戶資源、信息資源、資金資源等多重優勢,在深入分析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現實與潛在需求的基礎上,將黨刊社打造為專業的黨建領域內容的建設者、全鏈條的黨務用品供應者和黨建工作創新的推動者,在服務基層中做大做強經營,在做大做強經營中向基層提供更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