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克斌
一條看似不起眼的冬瓜滯銷熱線,卻觸發了 《十堰晚報》秦楚網全媒體編輯部的新聞敏感,發現了重要的新聞價值,從而經過新聞策劃后進一步深度挖掘,報道出了一組“冬瓜”系列新聞,在讓讀者過足閱讀冬瓜“盛宴”癮的同時,也幫助瓜農將滯銷的冬瓜銷售一空。這是一組成功彰顯新聞策劃和和媒體責任,做足延伸新聞一次成功突破的典型新聞事例。本文以《十堰晚報》一組“冬瓜”系列報道為例淺談新聞策劃與媒體責任。
2021 年9 月26 日上午,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特區太極湖辦事處寨溝村“天壤之別”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天濤來到十堰日報社,給《十堰晚報》送來致謝錦旗——“《十堰晚報》助農武當山寨溝村,心系百姓情系民生。”字里行間都透露著淳樸的農民們對《十堰晚報》的感激之情。
錦旗背后有故事。當年8 月10 日《十堰晚報》秦楚網全媒體編輯部接到一條新聞熱線——十堰市武當山特區“天壤之別”合作社的村民打電話說,他們村里長出了重約240斤的“冬瓜王”,連合作社的技術員都很驚訝。
《十堰晚報》秦楚網全媒體編輯部采訪中心立即意識到這是一條重要的新聞線索,不單單是“冬瓜王”市民感興趣的問題,“冬瓜王”肯定是一個重要的新聞點,如何報道好關于“冬瓜王”的新聞,采訪中心立即安排記者王琪和攝影記者一同先趕赴現場采訪。
在采訪中,《十堰晚報》 秦楚網全媒體記者王琪了解到寨溝村的“冬瓜王”不值一個,還有眾多的冬瓜滯銷,20 萬斤冬瓜躺在地里無人問津,已有五六萬斤冬瓜因連日降雨爛掉,瓜農們滿面愁容。記者王琪立即向《十堰晚報》秦楚網全媒體編輯部采訪中心匯報了這一情況,采訪中心決定策劃一次專題報道,讓更多感興趣的讀者不僅能夠了解到“冬瓜王”,更要知道關于冬瓜的方方面面,同時幫瓜農打開銷路。
第二天,在秦楚網上推出《武當山寨溝村現“冬瓜王”》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1 萬多人次點擊瀏覽。
同年8 月26 日,《十堰晚報》秦楚網全媒體編輯部聯系到愛心企業“朝鳳莊園”餐飲公司的董事長梁鋒朝,當在向其介紹寨溝村的情況時,恰巧他已看到了秦楚網上關于“冬瓜王”的報道,當天他就驅車趕到寨溝村訂購了一批冬瓜。
第二天,《十堰晚報》秦楚網全媒體記者王琪就在“朝鳳莊園”看到了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冬瓜宴。以精美的瓜雕作襯,寨溝村的冬瓜被大廚做成鮮香味美的佳肴,令人垂涎欲滴。朝鳳莊園用冬瓜宴向瓜農致敬,用實際行動向豐收瓜農獻一份愛心。
同年8 月30 日,《十堰晚報》頭版刊登“冬瓜王”的組圖,用六、七版通版刊發了《快來買瓜,武當山下好多“冬瓜王”》的策劃報道,同時在秦楚網、十堰晚報微信公眾號等多個媒體平臺,集中報道了“冬瓜王”滯銷,愛心企業做冬瓜宴幫助賣冬瓜的消息。
經過多個媒體宣傳,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寨溝村的“冬瓜王”,各方訂單飛向寨溝村。
愛心企業武當山粵客隆超市負責人柳恒看到《十堰晚報》的報道后,立刻聯系上了“天壤之別”合作社,先后一共從合作社購買了5 萬多斤冬瓜、4 萬斤南瓜,其中冬瓜是以高于超市售價購買的。伸出援手的還有六里坪維客鄰里生鮮超市、十堰市壽康永樂公司超市,他們積極訂購冬瓜、南瓜,幫助平價促銷。
線下商超熱火朝天地開展扶農助農活動,線上平臺也積極幫寨溝村宣傳銷售。與此同時,《十堰晚報》秦楚網全媒體編輯部旗下的小蜜蜂電商新農人網微商城也推出了6.9元/10 斤、19.9 元/30 斤的折扣價格,為寨溝村的冬瓜開辟平價促銷專欄。
值得高興的是,小蜜蜂電商平臺的宣傳走出十堰,引起襄陽企業家的注意,于是“冬瓜王”坐上跨市專線銷往襄陽市。
襄陽市湖北民發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看到小蜜蜂電商平臺的宣傳推文后,又查看了十堰晚報秦楚網報道的“冬瓜王”滯銷新聞,決定以每斤1 元的幫扶價,從寨溝村購進1萬斤冬瓜。

同年9 月8 日,遠在深圳的碧水丹情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童宏斌關注到寨溝村“冬瓜王”的新聞,積極幫助聯系買家,并在網上為瓜農加油。
就這樣,不到一周時間,此前滯銷在地里的20 余萬斤冬瓜被搶購一空。
這組“冬瓜”系列報道獲得《十堰晚報》獲得了讀者肯定同時,也獲得編輯部的好評。《十堰晚報》秦楚網全媒體編輯部采訪中心在2021 年8 月首次推行的“金牌記者”推薦理由中如是評價該系列報道的記者王琪:“該記者8 月份工作負荷大:當月分數躍居頭排,且新風稿件幾乎全是自采。稿件質量較高:當月A 稿兩條。其中‘冬瓜系列’,稱得上是延伸新聞的一次突破。作為一名新兵女記者,王琪工作積極,任勞任怨,上述工作成績得來殊為不易。經過商定,8 月份的‘金牌記者’授予王琪。”這也是《十堰晚報》報業史上首位評選出的“金牌記者”。
中共十堰市委宣傳部在2021 年9 月30 日出刊的第17 期《宣傳工作》《審讀閱評專刊(九)》中,以《從一組“冬瓜”報道看新聞策劃與媒體責任》為題予以肯定:“近期,《十堰晚報》關于‘冬瓜’的一組系列報道,新聞角度新、報道手法巧、宣傳效果好,展現了較強的新聞策劃創新能力,彰顯了媒體服務社會、為民紓困的責任擔當。”
一條并不起眼的冬瓜滯銷求助信息,媒體不嫌其“小”,不厭其“煩”,找準宣傳切入點,從“冬瓜王”開篇,引發讀者的興趣和關注,再到聯系商家購買、宣傳商家,配以“冬瓜有哪些營養”、“冬瓜怎么做好吃”等服務性報道,角度新,手法巧,服務實,宣傳鏈條緊密有序,顯示了較強的新聞策劃能力。同時,《十堰晚報》為幫助瓜農銷瓜,不惜人力、不惜版面,多方主動聯系商家,充分彰顯了媒體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值得肯定和學習借鑒。

這是一組成功的新聞策劃和延伸報道的突破。從一條接到“冬瓜王”的熱線開始,《十堰晚報》秦楚網全媒體編輯部采訪中心團隊即展開新聞策劃,先是報道“冬瓜王”這一讀者感興趣和好奇的新聞點,繼而引出冬瓜滯銷,再到愛心企業助農銷售冬瓜,最后到科普冬瓜的食用方法及禁忌等服務性的延伸報道,如何食用冬瓜,冬瓜有哪些營養,哪些人慎食冬瓜等等諸多方面,可謂一網打盡,讓讀者過足了一次閱讀冬瓜的“盛宴”。
這也是一次媒體責任的彰顯。建設“良心媒體、責任媒體、愛心媒體、廉潔媒體”的“四個媒體,”一直是《十堰晚報》秦楚網全媒體編輯部秉承的精神,《十堰晚報》 秦楚網全媒體的這次愛心助農行動,充分體現了“良心媒體、責任媒體、愛心媒體、廉潔媒體”的精神。
做深做實做好做透做足民生新聞一直以來是 《十堰晚報》秦楚網全媒體編輯部堅持的原則和方向。這組“冬瓜”系列報道正是 《十堰晚報》秦楚網全媒體編輯部這一原則的生動體現。多年來,《十堰晚報》秦楚網全媒體編輯部先后多次為農民種植和養殖的蘿卜、白菜、西瓜、土豆、魚、土雞等滯銷農產品進行宣傳促銷的愛心助農報道,最終幫助農民使農產品成功銷售一空的典型事例,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也體現了媒體的責任。
從愛心報道展現媒體的社會責任和愛心。《十堰晚報》針對“冬瓜王”這一很普通的新聞事件,通過新聞策劃,專題報道的形式,圍繞冬瓜的方方面面展開延伸報道,體現出了媒體為民服務的愛心和責任意識。
媒體報道也較好的體現了專業精神與人文情懷,在此次報道中,報道視野與主題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可謂是一次在熱線新聞、民生報道中延伸報道做出的有益探索和成功突破。
《十堰晚報》秦楚網全媒體編輯部所在的十堰日報社所樹立的“112345”工程中明確的運用“三大法寶”,即“責任意識、集體智慧、團隊精神”,運用這“三大法寶”,團結和調動各方面的積極作用,克難奮進,克敵制勝。這一組“冬瓜”系列報道的成功策劃就是“責任意識、集體智慧、團隊精神”這“三大法寶”的生動體現。
《十堰晚報》秦楚網全媒體編輯部同時在秦楚網、十堰晚報微信公眾號等多個媒體平臺集中報道,以及旗下的小蜜蜂電商公司也在新農人電商平臺上,為寨溝村的冬瓜開辟平價促銷專欄。這正是《十堰晚報》秦楚網全媒體編輯部“堅持移動優先,報網深度融合,構建全媒體、全天候、多元化的新型主流媒體,打造報紙、網站、手機端、電商結合的‘媒體+電商+產業’的傳媒新格局。”的全媒體融合發展思路的精彩呈現。
新聞策劃和媒體責任是核心。在這組“冬瓜”系列報道中,給了我們新聞采訪一個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做好系列報道必須重視新聞的策劃和組織,高明的策劃是系列報道成功的關鍵。這種報道手法彰顯了各路媒體在系列報道策劃上增強建設意識,整合報道資源,推進題材創新以及強化延伸新聞報道等諸多全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