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紅艷,林曉潔(通訊作者),黃漢超,周盛杰,陳映梅,陳禮梅,梁兆鳳,陳偉銀,文 燕,楊楚微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治未病中心 廣東 廣州 510095)
原發性高血壓病是臨床的常見病,是腦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其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1-2]。分癥治療是目前中醫治療高血壓的主要方法之一,而肝陽上亢則是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最常見的中醫證型和主導證型[3]。臨床研究發現,肝陽上亢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隨著病程的延長,很多都會出現心臟肥大、心電圖顯示心肌缺血以及心功能評級下降等情況[4-5]。治療上應該注重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供,而且改善心功能后高血壓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也會有效提高[6]。本文應用平肝降壓操,擬探討其協同降壓療效及對生存質量的干預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10 月—2021 年3 月就診的181 例肝陽上亢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91 例)和對照組(90 例)。觀察組男性61 例,女性30 例,平均年齡(64.6±5.8)歲,體重指數(BMI)<24 kg/m232 例,BMI 24 ~28 kg/m240 例,BMI >28 kg/m219 例;合并其他慢性病58 例;對照組男性60 例,女性30 例,平均年齡(65.1±6.0)歲,BMI <24 kg/m231 例,BMI 24 ~28 kg/m239 例,BMI >28 kg/m220 例;合并其他慢性病59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已明確診斷原發性高血壓;②診斷為肝陽上亢型高血壓;③年齡>18 周歲;④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妊娠期高血壓婦女;②精神障礙、肢體活動障礙等難以配合的高血壓患者。
1.2.1 基線調查 入組前查心電圖、動態血壓監測,入組后每周電話隨訪1 次;每3 個月定期現場了解血壓和評估生存質量量表和中醫證型積分改善情況;半年后結束,同時復查心電圖、動態血壓。
1.2.2 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中西藥干預方案。觀察組在常規中西藥干預方案基礎上,實施為期3 個月的平肝降壓操干預訓練,主要包括:(1)干梳頭;(2)叩頂摸頸;(3)摸頸入盆;(4)捶胸翻掌;(5)曲臂下蹲;(6)左右逢源;(7)如釋重負;(8)結束式。全部動作均做36 次。
按照2002 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的“中藥新藥高血壓病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中醫積分量化評估[7]。另外結合SF-36 生存質量量表進行評估,共有8 個維度: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一般健康狀況(GH)、活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和精神健康(MH)[8]。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干預前舒張壓、收縮壓水平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 個月后觀察組的舒張壓、收縮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壓值比較( ± s, mmHg)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壓值比較( ± s, mmHg)
組別例數干預前干預后tP舒張壓觀察組9195.51±7.4980.71±7.11 13.671 <0.001對照組9095.42±7.9789.30±6.115.781 <0.001 t 0.0788.693 P 0.938<0.001

表1(續)
兩組干預前生活質量SF-36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 個月后觀察組的生活質量SF-36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 評分比較( ± s,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 評分比較( ± s,分)
組別 例數干預前干預后tP觀察組 91 65.87±6.92 78.87±4.2115.310<0.001對照組 90 66.31±6.55 70.25±4.664.650<0.001 t 0.43913.094 P 0.661<0.001
目前中醫認為原發性高血壓病的主要病機是肝陽上亢,主要的病理產物是痰濁、血瘀、氣滯,三者互為因果,互相促進。現時臨床選方用藥也主要圍繞這一核心病機和病理產物進行,常用的方劑有鎮肝熄風湯、天麻鉤藤飲等。臨床及多個基礎研究也證實該類方劑對高血壓病有較好的效果。外治法的選穴以太沖、百會、曲池等穴位為主。本文中的平肝降壓操的也是基于上述的這些研究進行的。臨床觀察中發現,高血壓肝陽上亢的患者患病時間一久,出現心臟肥大、心肌缺血以及心功能分級下降等情況,與一些觀察結果相符[9]。動物實驗研究發現其原因與心肌纖維化有關,治療上應該注重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供[10]。而且改善了心功能后高血壓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也會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本文認為在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患者,應當心肝同治,在梳理肝氣、調暢情志的同時要注意改善心肌血供,所以在編制此操的時候,注意選取有關心經、心包經的穴位,例如內關、少海、大陵等,同時還配合呼吸運動、臟腑情志特點進行操作。
本文對符合入組條件的肝陽上亢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采用隨機化的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經過為期3 個月的平肝降壓操干預后,患者SF-36 評分提高,舒張壓、收縮壓水平降低。平肝降壓操在平肝潛陽的基礎上,注重調暢心氣、改善心脈灌注,是心肝同治的原則體現,有利于深入探索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主導治法。因此,在臨床實踐中,可以通過現場指導、電話隨訪、創立微信公眾平臺,把平肝降壓操的視頻和操作要點放在平臺上微信宣教,同時還會定期在社區、企業等地方進行多次反復的教學,以讓患者盡快掌握相應的操作技巧。
綜上所述,平肝降壓操能夠有效提高肝陽上亢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生存質量SF-36 評分,控制患者血壓,可以在肝陽上亢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