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 蘭,李秀榮,王浩然
(首都醫科大學石景山教學醫院<北京市石景山醫院>藥劑科 北京 100043)
β-內酰胺類抗生素具有廣譜、高效、低毒等優點,是我國主要抗感染類的臨床用藥[1]。目前隨著抗生素藥品種類的增多,抗菌譜也在不斷擴大,然而隨之而來的是細菌耐藥性也在不斷增強[2]。隨著目前對抗菌類藥物的廣泛應用,新的抗生素的不斷的出現,然而在臨床應用過程中醫務人員對于藥物的不了解導致一些不合理用藥,最終引起藥物不良反應以及藥物本來特性等原因[3]。基于此本文分析使用β-內酰胺類抗生素藥物的不良反應。期望能為后續的臨床用藥提供一定的指導性意見。
分析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我院使用了β-內酰胺類抗生素藥物患者2 672 例,發生不良反應患者86 例,其中不良反應以青霉素類抗生素和頭孢菌素類2 種抗生素為主。青霉素類的患者為30 例,頭孢菌素類56 例。年齡15 ~82 歲,平均年齡(50.76±18.91)歲;對象納入排除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使用禁忌證的患者。
對我院收治的2 672 例臨床抗生素用藥進行調查,統計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分析其一般資料和疾病情況、治療史、用藥史、過敏史、既往病史等。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率(%)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672 例患者使用β-內酰胺類抗生素后,出現不良反應86 例,發生率為3.22%。其中青霉素類致不良反應30 例,占比為34.88%;頭孢菌素類不良反應患者56 例,占65.12%。
其中青霉素類30 例的不良反應中,青霉素17 例,占19.77%,阿莫西林8 例,占9.3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 例,占5.81%。頭孢菌素類不良反應的56 例中,位居前4 位的依次為頭孢曲松鈉為18 例,占20.93%,頭孢唑林鈉16 例,占18.60%,頭孢呋辛酯8 例,占9.30%,頭孢唑肟6 例,占6.98%,見表1。

表1 β-內酰胺類抗生素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β-內酰胺類抗生素不良反應癥狀的臨床分析發現,發生率占前四位依次為皮膚瘙癢、皮疹及黏膜水腫為21 例,占24.42%;胸悶、氣短、面色蒼白、血壓下降的發生例數為16,占18.60%;哮鳴音、肺泡炎發生例數為15 例,占17.44%;惡心、嘔吐、腹瀉發生例數為13 例,占15.12%,見表2。

表2 β-內酰胺類抗生素不良反應的臨床癥狀發生情況
對不良反應的給藥途徑進行了分析,75 例因為靜脈滴定過程中發生,占87.20%, 7 例患者因口服給藥發生不良反應,占比為8.13%,4 例因為肌內注射發生不良反應,占比為4.65%。
目前隨著越來越多的抗生素被應用,在抗生素的使用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不良反應[4]。目前臨床常見的抗生素類型之一β-內酰胺類抗生素主要包括青霉素類和頭孢菌素類2 種,這兩類抗生素分子結構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分子結構中均具有β-內酰胺環,稱β-內酰胺類抗生素[5-7]。這一類抗生素作用具有毒副作用小,殺菌作用均為對數生長期的細菌,同時這一大類的抗生素具有良好的組織滲透性[8]。頭孢菌素類相對于青霉素類的具有穩定性高[6]以及抗菌譜更寬,藥物所致的過敏等不良反應有所下降[8]。目前臨床對這兩種抗生素的應用極為廣泛,然而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個體差異和以及臨床中的不合理用藥導致一系列不良反應發生。基于此通過對臨床用藥過程中不良反應總結,為今后臨床用藥提供合理的用藥指導。
本文結果顯示我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期間,使用β-內酰胺類抗生素發生不良反應患者86 例,發生率為3.21%。其中青霉素類30 例,占比為34.88%,頭孢菌素類不良反56 例,發生率為65.11%。對這兩種抗生素的藥物種類進行分析發現,不同的藥物之間也存在一定不良反應差異。青霉素類30 例發生的不良反應中,青霉素17 例,占19.77%,阿莫西林8 例,占9.3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 例,占5.81%。頭孢菌素類類不良反應發生56 例。位居前四的依次為頭孢曲松鈉為18 例,占20.93%;頭孢唑林鈉16 例,占18.61%;頭孢呋辛酯8 例,占9.30%,頭孢唑肟6 例,占6.98%。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藥物的臨床使用率也相應較高。抗生素的使用過程中需要一個科學合理的臨床用藥指導,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針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藥物在臨床的使用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的臨床應用現狀。因此需要為患者提供一個科學合理的臨床指導用藥,不斷的提高服務質量。β-內酰胺類抗生素不良反應的臨床癥狀主要有皮膚瘙癢、皮膚的黏膜的水腫,胸悶氣短血壓下降,肺泡炎癥反應,惡心嘔吐,頭暈等癥狀的臨床反應[7]。通過對臨床不良反應癥狀的臨床分析發現,皮膚瘙癢、皮疹及黏膜水腫發生的例數為21 例,占24.42%;胸悶、氣短、面色蒼白、血壓下降的臨床發生例數為16,占18.60%,哮鳴音、肺泡炎發生例數為15例,為17.44%;惡心、嘔吐、腹瀉發生例數為13 例,占15.12%。不良反應發生嚴重的影響了患者臨床治療的效果,更有嚴重的是危及患者的生命的安全,因此加強臨床經驗總結歸納對后期的用藥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綜上所述,β-內酰胺類抗生素作為一類臨床常用的抗生素類藥物,應用的過程中存在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因此,用藥過程中正確指導對患者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