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慶,黃安恒,曾國興
(廣東省高州市人民醫院急診科 廣東 高州 5252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可因過勞、劇烈運動、情緒波動、天氣變化誘發的心血管疾病,盡早縮減梗死面積,早期恢復心肌灌注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第一原則[1]。臨床多使用抗血小板藥物配合治療,如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療法,但有報道提示氯吡格雷起效慢、出血風險高、可能發生藥物抵抗,治療效果往往不夠理想[2-3]。基于此,本研究提出聯合應用替格瑞洛與阿司匹林治療,并實際以于我院就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治療,觀察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采用隨機法將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于我院就診的6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3]的診斷標準;②首次發病且發病時間短于12 h;③患者及家屬對研究方案及治療風險知情且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腦、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②合并惡性腫瘤;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礙;④冠脈多支病變或病情復雜需行手術治療;⑤合并精神疾病;⑥對本研究所用藥物成分不耐受;⑦入組前3個月內有激素藥使用史。對照組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 例,年齡41 ~77 歲,平均年齡(60.28±5.51)歲;研究組30 例,其中男性18 例,女性12 例,年齡46 ~78 歲,平均年齡(60.84±5.8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542)聯合阿司匹林(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70345)治療,口服,初始劑量300 mg,后續劑量75 mg,2 次/d;口服,初始計量180 mg,后續劑量100 mg,1 次/d。
研究組給予替格瑞洛(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77)聯合阿司匹林治療(阿司匹林用法、劑量同對照組),在此基礎上使用的替格瑞洛片,口服,90 mg/次,2 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3 個月。
(1)治療效果:①控制:患者胸痛、心絞痛癥狀顯著好轉,近1 月內未發作,ST 段恢復;②好轉:患者胸痛、心絞痛癥狀有所改善,近1 月內發生頻率相較治療前減少2/3,ST 段恢復;③無效:患者胸痛、心絞痛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ST 段未恢復;④治療總有效率=(控制+好轉)例數/總例數×100%。(2)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檢測心功能,指標涵蓋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3)統計兩組血管再閉塞發生率及血管再通率以評價預后情況。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兩組治療前LVEDD、LVESD、LVEF 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LVEDD、LVESD 指標低于對照組,LVEF 指標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水平比較( ±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水平比較( ± s)
注:*表示該組治療前后對比,P <0.05。
組別 例數LVEDD/L LVESD/(L·s-1)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研究組 30 50.44±5.81 42.73±5.10* 35.09±4.74 28.41±3.81*對照組 30 50.21±5.49 47.68±4.97* 35.60±4.45 32.16±4.02*t 0.1583.8070.4303.708 P 0.4380.0000.3350.000組別 例數LVEF/L治療前治療后研究組 3042.95±4.4855.14±5.99*對照組 3043.07±4.9050.46±6.17*t 0.0992.981 P 0.4610.002
治療后,研究組血管再閉塞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血管再通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預后情況比較[n(%)]
急性心肌梗死發病快、病死率高且病因復雜,多因高脂肪飲食、情緒過激、過度疲勞及寒冷刺激等引發此病,在該狀態下冠狀動脈由于缺乏足夠的血氧供應,可能會造成心肌區域發生缺氧缺血性壞死,最終形成急性心肌梗死[4]。臨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是采用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治療法,但值得注意的是,氯吡格雷是通過激活肝臟代謝酶實現抗血小板目的,作用時間較長,該藥可增加機體出血風險,而病情穩定后停藥還會發生漸進性血小板功能恢復,用藥安全性仍待考量[5]。
本文結果發現,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P<0.05),這與裴娟慧等[6]研究中替格瑞洛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理論一致,提示替格瑞洛與阿司匹林協同作用良好,均可實現抗血小板作用,故療效更佳。替格瑞洛是當前抗血栓藥物中唯一具有可逆性的,其激活主要依靠拮抗P2Y12受體,阻礙結合纖維蛋白原,發揮抗血小板凝聚、血栓形成等效果。阿司匹林屬于環氧化酶抑制劑,多通過抑制血小板活性來發揮抗凝聚效果[7]。本研究從心功能的恢復情況來看,治療后研究組LVEDD、LVESD 水平較對照組低,LVEF 水平高(P<0.05),究其原因是因為阿司匹林可通過擴張血管推動血液循環,而替格瑞洛在服用后2 h 后即可達到約90%的血小板抑制率,二藥聯合可鞏固改進血液循環,糾正心功能異常[8]。另外,研究組血管再閉塞發生率較對照組更低(P<0.05),兩組血管再通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替格瑞洛與阿司匹林兩藥聯合安全性高,這可能是由于替格瑞洛屬于可逆性抑制劑,停藥后血小板活性可快速恢復,且長期服用也不會導致血小板水平破壞性下降[9]。
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替格瑞洛聯合阿司匹林治療效果顯著,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和預后,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