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澤均,徐 聰,羅嘉文
(江門市第二人民醫院外科 廣東 江門 529030)
腦出血是比較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中的一種,在中老年患者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該病具有起病急,變化快,致殘率和致死率都比較高的特點,采用手術治療是主要方法,但是術后患者需要長時間臥床休養,長期不運動加之患者的生命體征不穩定,凝血功能異常者多,非常容易影響患者的血液循環,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如果出現血栓部分脫落的情況,會引起更加嚴重的肺栓塞、腦栓塞等疾病,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導致殘疾或者死亡。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對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并且積極的對該并發癥進行預防[1-2]。近年來,低分子肝素的應用受到臨床醫生的重視,在腦出血患者術后進行下肢深靜脈血栓當中的應用獲得了良好的效果,被臨床廣泛應用?;诖?,本文針對我院收治的腦出血手術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來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并分析其臨床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4 年1 月—2021 年3 月我院收治的腦出血手術患者共82 例作為觀察對象,根據不同預防方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1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8 例,女性13 例,平均年齡(70.89±7.93)歲;實驗組患者中男性25 例,女性16 例,平均年年齡(71.07±8.0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術前頭顱CT 證實腦挫裂傷、顱內血腫,腦出血破入腦室;②均行開顱血腫清除術或微創鉆孔顱內血腫引流術,或行側腦室外引流術;③患者知情并簽字同意。排除標準:①發病后存活時間少于3 周;②深靜脈血栓病史;③血小板計數<100×109/L;④對肝素過敏者。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常規治療,包括調整水電解質紊亂、抗凝、調整血壓、營養腦細胞等治療。
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增加間隙氣壓治療,儀器使用蘇州好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空氣波壓力治療儀,注冊編號:蘇食藥監械(準)字2014 第2261225 號,型號:HB910D,于術后第1 天開始為患者進行治療,按照腳、小腿、大腿的順序由下至上施壓和釋放壓力,30 min/次,1 次/d,持續14 d。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低分子肝素治療,手術后第3 天為患者進行皮下注射,選擇河北常山生化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低分子肝素鈣,國藥準字H20063910,規格0.4 mL:4 100 IU,為患者注射4 100 U,1 次/d,連續用14 d。
(1)對比兩組治療前,治療后7、14、21 d D-二聚體水平。(2)對比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3)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
采用SPSS 24.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組D- 二聚體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患者的D-二聚體水平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D-二聚體水平比較( ± s, μg/L)

表1 兩組D-二聚體水平比較( ± s, μg/L)
組別 例數治療前治療后7 d 治療后14 d 治療后21 d實驗組 41 120.47±8.56 180.39±11.49 160.37±7.22 145.79±10.37對照組 41 120.39±8.44 205.37±8.43 180.69±11.57 160.47±10.54 t 0.042611.22399.54046.3572 P 0.96610.00000.00000.0000
治療后,實驗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比較
治療后,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量得分比較( ± s,分)

表3 兩組生活質量得分比較( ± s,分)
組別 例數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實驗組 41 85.41±7.59 83.16±6.83 88.67±6.29 84.56±7.68對照組 41 81.23±4.02 79.51±5.22 72.08±4.11 74.21±5.49 t 3.11632.718814.13787.0200 P 0.00250.00800.00000.0000
靜脈栓塞癥在神經外科的手術治療之后比較容易發生,是最主要的并發癥之一,其中對患者的康復以及治療效果影響最大的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靜脈栓塞在缺血性腦病和腦出血患者中的發病率分別為35%和9%,在發生腦卒中的患者大約有53%的患者會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3]。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認知程度也越來越高,得到了神經外科醫生的高度重視,并在患者術后采用積極的方式進行預防和治療,現階段,對于治療血栓形成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理療、藥物治療等受到醫生的廣泛認可,但是,大多數的醫生還是更加傾向于預防。隨著微創治療的不斷發展,術后患者臥床的時間也隨之減少,因此,一些外科手術后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也呈現出下降的趨勢。但是對于神經外科來說,血栓的發病率仍然很高,因此,需要進行早期的預防性治療,以幫助患者減少血栓的發生[4]。腦出血是神經外科最常見的疾病,手術是對于該病進行治療最常用也是最高效的方式,但是大多數患者術后會出現相關后遺癥,需要長期臥床休養,早期下床活動的概率非常低,這就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上升。間隙氣壓治療通過周期性加壓、減壓等方式模仿運動泵的功能,患者即便無法下床活動,也能夠促使患者產生搏動性的血流,將其輸送到遠端肢體的深靜脈系統,通過這種方法來幫助患者調節機體靜脈循環,這樣可以有效促進患者深部靜脈的血流,使血液淤滯的發生率降低,同時可以降低患者的靜脈壓,將血管壁上凝聚的小血凝塊沖散,這種方式可以幫助患者降低間質水腫的發生。這種方式可以在臨床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有較好的作用。但是腦出血患者在術后大多數都是出于昏迷狀態,其肢體基本沒有任何活動能力,單純采用物理預防,對患者的影響有限,因此,還需要進一步采用更加高效的抗凝措施[5-6]。近年來,采用低分子肝素進行預防的方式得到醫生的廣泛關注,該藥物可以選擇性的抑制凝血因子Xa 形成,并且其生物活性比較強,采用低分子肝素進行預防治療,能夠充分發揮其抗血栓、抗血小板以及促纖溶等作用。低分子肝素的主要由胺殘基、葡萄胺與D2 葡萄糖等組成,不但能夠促進術后患者下肢供血的早期恢復,還可以改善患者的局部微循環,有效抑制血栓的形成,同時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也比較強,最主要的是該藥物在抗血栓形成的同時還不容易使顱內出血的風險增加,并且對患者的神經功能有較強的保護作用[7-8]。將上述兩種方法聯合應用,二者相互作用,通過內外結合的方式對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有較高的效果。本文對比兩組腦出血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實驗組低于對照組,且實驗組治療后D-二聚體水平優于對照組,且實驗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腦出血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上應用低分子肝素鈣具有更加顯著的效果,患者神經功能改善更明顯,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