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結銀,劉衛娟,陳健碧,鄭敏怡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新生兒科 廣東 廣州 510120)
醫用粘膠是用來拉合傷口邊緣或將一些外在物品如膠布、敷料、導管、電極片、造口袋等固定于皮膚的產品。根據2013 年國際皮膚護理及造口護理協會發布的專家共識[1],醫用粘膠相關皮膚損傷(medical adhesive related skin injury, MARSI)指在移除粘膠產品后,皮膚出現紅斑和/或其他的異常(包括但不限于:水皰、大皰、糜爛或撕裂)且持續30 min 或以上。新生兒皮膚角質層發育欠成熟、屏障功能脆弱、真皮與表皮間的連接欠緊密,是MARSI 的高危人群之一[2]。MARSI 增加患兒痛苦、感染、延長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負擔、增加醫療糾紛風險。因此,本研究構建新生兒MARSI 培訓管理方案,旨在降低新生兒MARSI 發生率,為制定臨床指南提供依據。
選取方案實施后(2019 年12 月—2020 年2 月)在本院新生兒病區住院的使用粘膠產品的80 例新生兒(使用粘膠產品300 例次)為實驗組。方案實施前(2019 年5 月—8 月)在本院新生兒病區住院的使用粘膠產品的80 例新生兒(使用粘膠產品286 例次)為對照組。兩組新生兒的性別、分娩方式、出生胎齡、入院年齡,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建立新生兒MARSI 培訓管理方案 (1)成立新生兒MARSI 培訓管理小組:成立MARSI 培訓管理小組,組長2 名,分別為新生兒醫療主任及兒科科護長(負責組織活動及跟進項目)。組員6 名,包括新生兒病區護長1 名(負責審校課程內容及質量控制)、新生兒病區醫療專家1 名(負責患兒狀況評估及治療方案實施)、新生兒病區帶教老師1 名(負責聯系培訓專家及授課場地的布置)、新生兒病區高級責任護士2 名(負責方案的具體執行、落實方案、記錄并及時反饋)、統計學研究生1 名(負責研究過程中文獻支持及數據收集)。(2)建立新生兒MARSI 培訓管理方案:統計2019 年5 月—8 月在本院新生兒病區住院的使用粘膠產品的80 例新生兒(使用粘膠產品286 例次)MARSI 的發生率,組織全科醫護人員討論,最終確定主要原因是:MARSI 知識不足、膠布撕除手法不對、膠布粘貼手法不對、膠布反復粘貼、預防MARSI 的護理措施不全、無皮膚評估流程。針對主要原因制定具體培訓管理方案。(3)實施新生兒MARSI 培訓管理方案:①制定膠布的正確粘貼和撕除指引,并錄制操作視頻,確保人人掌握。②自制《新生兒皮膚評估流程》,運用《新生兒醫用粘膠皮膚劑皮膚損傷風險評估量表》[3],使用粘膠產品前由2 名護士共同進行皮膚評估。③制定《新生兒醫用粘膠相關性皮膚損傷預防措施》,并進行干預。④開展醫護人員MARSI 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的培訓及考核。由科護長組織并監控培訓考核質量。理論考核合格率100%,優分率92%;操作考核合格率100%,優分率95%。具體培訓計劃見表1。⑤質量控制:制定一系列規范化核查單,定期進行護理督導;每次評估均由2 名小組成員共同進行,保證準確性;及時進行考核;建立線上溝通交流群,及時反饋情況;每月召開質量會議,評價開展情況,及時改進。

表1 新生兒MARSI 培訓計劃
分析比較兩組患兒MARSI 發生率;分析比較兩組患兒不同粘膠產品(如胃管固定膠布、留置針敷貼、電極貼、眼罩貼及氣管插管固定膠布)所致的MARSI 發生率。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兒MARSI 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MARSI 發生率比較[n(%)]
兩組患兒在眼罩貼、留置針敷貼、電極貼MARSI 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不同粘膠產品皮膚損傷發生率比較[n(%)]
醫用粘膠產品廣泛應用于臨床,國外的專家研究發現識別MARSI 的高風險患兒是預防的重要部分,利用風險評估工具在使用醫用粘膠產品前對患兒進行綜合全面的評估,針對高風險患兒實施適宜的防護措施,是預防和減少MARSI 發生的關鍵[4],本研究顯示通過新生兒MARSI 培訓管理方案的建立及應用,護理人員不但提高了意識、掌握了相關的知識、正確操作手法及預防措施;同時醫生也提高了意識、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在診療過程中加以預防;在科室的管理上不但優化了相關流程指引,提高了護理質量,而且增強了團隊凝聚力。
國內外調查研究顯示,MARSI 在住院新生兒的發生率為8%~17%[5-6]。本研究方案實施前組中新生兒使用眼罩、心電監護電極貼后皮膚損傷發生率分別為77.6%、83.3%,高于文獻中報道的發生率,可能原因是本研究主要針對的是眼罩、電極貼皮膚損傷,除此之外藍光治療易致光損傷,使新生兒皮膚更容易干燥或敏感而發生破損[7]。同時藍光治療加熱后醫用粘膠黏性增加都是引起新生兒MARSI 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顯示,方案實施后組MARSI 發生率為9.7%,較方案實施前組發生率(53.5%)有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實施新生兒MARSI 培訓管理方案,能規范醫用黏膠的使用,應用評估工具全面評估新生兒的皮膚情況,針對性選擇恰當的預防措施,減少反復粘貼、操作手法錯誤、未做防護措施導致的局部皮膚撕裂、角質層損傷,減少患兒的皮膚受損,減輕患兒的疼痛,降低感染概率、從而縮短患兒住院的時間、提高護理質量、提高家屬的滿意度,保證患兒安全[8]。
綜上所述,新生兒MARSI 培訓管理方案的建立及應用能有效降低新生兒MARSI 發生率,優化護理流程,提高護理質量,減輕患兒的痛苦,提高家長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