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芳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重癥室 廣東 惠州 516001)
重癥監護室(ICU)所收治的患者病情相對危急、嚴重,住院時間相對較長,由于患者需要長期臥床接受治療,對大小便控制力不足,易發生排便失常的現象,故發生壓瘡、皮炎等并發癥的概率相對較高[1]。留置導尿管是解決該問題的主要方法,可幫助患者排便順暢,但其也存在尿管感染隱患,易增加患者治療難度和醫療費用支出,較為嚴重者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故而加強護理干預具有積極意義[2-3]。本文就針對性護理干預在ICU 留置導尿管患者中降低相關尿路感染發生率的作用進行分析和探討,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3 月—2019 年3 月我院ICU 留置導尿管患者80 例,按照入院時間進行分組,其中40 例接受針對性護理干預的患者為觀察組,另外40 例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的患者列為對照組。對照組中男28 例,女12 例;年齡42 ~78 歲,平均年齡(47.63±5.82)歲;ICU 住院時間最長為35 d,最短為2 d,平均(17.11±3.23)d;疾病類型:重大外傷19 例,心力衰竭12 例,休克5 例,其他4 例。觀察組男29 例,女11 例;年齡40 ~78 歲,平均年齡(48.13±5.79)歲;ICU 住院時間最長為32 d,最短為3 d,平均病程(17.23±3.25)d;疾病類型:重大外傷17 例,心力衰竭13 例,休克7 例,其他3 例。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ICU 住院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患者接受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1)留置導尿管操作前:①護理人員要仔細評估患者病情,嚴格掌握留置導尿的適應證,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導尿;②護理人員要和患者及家屬耐心溝通,確保其能夠充分配合,并掌握相應的注意事項;③護理人員要對尿包進行仔細檢查,是否有無過期、破損、潮濕等情況,發現異常及時進行更換;④根據患者的性別、年齡、尿道情況等選擇合適的導尿管,以免因導管長度大小和材質引起感染[4]。(2)留置導尿管過程中:①整個留置導尿操作過程要遵循無菌原則,護理人員要嚴格注意手部衛生,對患者的尿道口進行充分消毒,用多個消毒棉球擦拭消毒區域,消毒原則為由上至下,由內到外,不可混亂,避免污染[5]。②插管過程中,要注意動作力度和手法,切勿暴力,密切關注患者的臨床表現或詢問患者是否有無不適,減少導尿過程中所造成的機械損傷,注意插入深度,插入后,要確認導管是否固定妥當。③置管操作過程中,叮囑患者放松,切勿緊張、躁動,有不適及時告知護理人員,積極配合,以免尿管污染。(3)留置導尿管后:①加強病房巡視,仔細記錄患者尿液量、質以及顏色變化,加強導管固定檢查,叮囑意識清醒患者在翻身或活動時要留意導管,避免尿管出現打折、彎曲等現象,充分保障引流裝置的完整性和密閉性。②日常生活中,叮囑患者便后要及時清潔尿道口;對于長期留置導尿患者,不必頻繁更換導尿管;日常擦洗身體時,要避免將導尿管浸入水中,發現有尿路感染跡象時,要及時進行處理;鼓勵有自主意識的患者進行縮肛運動鍛煉,盡早恢復膀胱功能[6-7]。③每日對留置導尿管的必要性進行評估,盡可能的縮短導尿管留置時間,觀察尿液是否有渾濁現象,若有,則采取膀胱沖洗方法,沖洗過程中要避免使用含有抗菌藥物的溶液;集尿袋應當隔日更換1 次,更換前后要及時進行消毒;病情允許的情況,鼓勵患者每天飲水2 000 mL 以上;病房要注重清潔和整潔,定期進行消毒,以免出現感染現象[8]。
對照組:患者接受包括引流通暢、會陰消毒、定期更換引流袋等常規護理干預措施。
(1)比較分析兩組護理質量,包括嚴格保障無菌操作、尿袋位置正確、尿管固定有效、及時更換尿袋、排便后及時清理尿道口等,完成度越高,表明護理質量越好。(2)記錄兩組患者護理過程中,發生尿路感染例數,并進行分析和比較。
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估中的各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質量比較[n(%)]
觀察組尿路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相關尿路感染發生率
尿路感染是醫院較為常見的并發癥,發病率僅次于呼吸道感染。ICU 護理工作中留置導管室是常見的護理操作,屬于侵入性操作,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力明顯降低,其相比于普通患者尿路感染率較高[9]。為更好的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縮短其住院治療時間,加強導尿管留置期間的護理工作具有積極意義。
本次研究通過收集我院ICU 留置導尿管80 例患者為研究想象,其中觀察組患者接受針對性護理,其相比于常規護理方法,更具有科學性、合理性的特點,讓護理干預措施便于更加具有針對性,對癥進行處理,能夠有效解決問題[10]。留置尿管操作前,掌握導尿指征,檢查導尿設備,和患者積極進行溝通,能夠配合護理操作;在實施護理操作過程中,遵循無菌操作原則,注意手法和力度,妥善固定好導管,積極做好環境護理工作;留置尿管后,注意觀察尿管的使用情況,并針對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給予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如排便后進行局部消毒、注重病房的干凈整潔、多喝水稀釋尿液,達到內沖洗的目的,能減少細菌入侵等,降低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發生率,減輕患者痛苦,增強患者治療疾病信心,且除此以外,要注意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訓練,縮短留置尿管時間,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預后[11]。本次的結果表明,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質量顯著提升,相關尿路感染發生率顯著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表明,開展針對性護理,能夠降低尿毒感染發生率,有助于提高ICU 護理工作質量,對于促進患者康復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應用針對性護理,能夠降低重癥監護病房留置導尿管感染發生率,護理質量顯著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