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金珠
(臨沂市蘭山區棗園中心衛生院內科 山東 臨沂 276000)
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心腦血管疾病[1]。針對恢復期缺血性腦卒中者,多因遺留的肢體功能障礙,語言、吞咽功能不全等,造成生活質量的降低,進而導致負面心理情緒的發生[2]。故針對出院后恢復期患者實施系統化規范的護理模式對改善患者預后,確保其心理狀況正常等有重要價值[3]。互聯網信息化時代是當今社會主流,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院外指導過程中可充分利用互聯網特性,以便更好的為患者提供及時有效的康復訓練與健康教育指導[4]。本研究主要探討以互聯網為基礎的遠程護理干預模式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 年9 月—2020 年6 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80 例。納入標準:所有入組者均通過頭部磁共振檢查確診,均為初次發病,目前疾病處于恢復期,患者家庭具有連接互聯網條件且互聯網可正常使用;排除標準:存在認知功能障礙,發病前存在精神疾病,無法配合護理,生命體征不平穩,嚴重感染,出血性腦卒中等。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0 例。觀察組:男25 例,女15 例,年齡40 ~60 歲,平均年齡(58.7±2.5)歲,入組時格拉斯哥昏迷評分8 ~14 分,合并偏癱者36 例,平均(12.2±0.3)分,缺血性腦卒中病程:1 ~3 個月,平均(2.1±0.2)個月;對照組:男24 例,女16 例,年齡40 ~60 歲,平均年齡(58.3±2.6)歲,入組時格拉斯哥昏迷評分8 ~14 分,合并偏癱者35 例,平均(12.1±0.3)分,缺血性腦卒中病程:1 ~3 個月,平均(2.0±0.2)個月。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首先在患者入組時詳細了解其個體化病情及心理狀況,護理過程中主要以遵醫囑實施用藥治療與監測其生命體征為主,并在護理過程中為患者盡量提供舒適、清潔住院環境,做好出院前及出院后隨訪健康教育,囑患者定期隨訪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應用互聯網遠程護理模式,時間為出院后1 個月:在患者出院時留取其固定照護人微信聯系方式,出院后每天定時進行微信視頻通話,促進患者照護人及其家屬為患者營造無障礙且良好的康復環境;通過微信視頻定期隨訪過程,護士可告知患者照護人及患者本人正確有效的康復訓練動作,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康復訓練。規定固定時間通話,時長建議15 min 左右,并可建立患者醫護人員微信群,同時可建立4 ~6 人的微信群聊視頻,從而達到相互促進,共同鼓勵的作用。在進行互聯網連線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及時為患者解答相關疑惑并密切關注其心理狀況變化,及時疏導負性情緒者,緩解不良情緒。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腦卒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較護理過程中,兩組神經功能變化情況;比較護理前后,兩組神經功能歐洲腦卒中評分[5]變化情況;比較護理前后,兩組抑郁發生情況。
護理前,兩組腦卒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腦卒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各項目得分均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各項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腦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較( ± s,分)

表1 兩組護理前后腦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較( ± s,分)
社會交往生活能力得分觀察組 40護理前7.0±0.6 5.1±0.4 7.2±0.5 9.3±0.9 6.5±0.5護理后16.5±1.9 16.8±1.7 13.5±1.3 17.2±1.5 17.4±2.1 t 30.15542.37128.60728.56331.935 P 0.0000.0000.0000.0000.000對照組 40護理前7.1±0.6 5.0±0.4 7.1±0.5 9.4±0.9 6.6±0.5護理后13.8±1.4 8.8±0.9 8.7±1.6 13.3±1.8 11.6±1.6 t 27.82024.4026.03712.25713.894 P 0.0000.0000.0000.0000.000 t 護理前組間比較0.7451.1180.8940.4970.894 P 護理前組間比較0.4580.1670.3740.6210.374 t 護理后組間比較7.23526.30414.72610.52718.865 P 護理后組間比較0.0000.0000.0000.0000.000組別 例數 日常生活自理得分癥狀自我處理得分藥物自我處理得分心理自我調節得分
護理前,兩組神經功能歐洲腦卒中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1 周及護理后1 個月,兩組神經功能歐洲腦卒中評分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神經功能歐洲腦卒中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護理過程中兩組神經功能變化情況比較( ± s,分)

表2 護理過程中兩組神經功能變化情況比較( ± s,分)
組別例數護理前護理后1 周護理后1 個月觀察組4033.3±1.965.6±3.581.5±6.8對照組4033.4±2.048.5±2.873.4±4.7 t 0.22924.1296.197 P 0.8190.0000.000
護理前兩組抑郁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抑郁發生的比例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抑郁發生的比例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護理前后兩組存在抑郁情況比較[n(%)]
缺血性腦卒中發病后多數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運動功能、語言表達能力、吞咽功能等障礙,對患者正常生活能力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導致生活無法自理,進而出現負性心理情緒,也患者本人及其家屬均造成嚴重的精神負擔,不利于疾病康復[5-6]。針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實施有效的康復訓練是改善患者預后,提高其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7]。但其耗時長,見效慢,尤其需要患者于院外持續堅持訓練,而部分患者對于康復訓練無法做到積極有效的主動進行,缺乏監督管理措施[8]。基于互聯網遠程護理干預模式,則針對此問題進行針對性處理。
本次觀察組實施互聯網遠程護理模式,相對于常規護理,護理后觀察組腦卒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各分項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針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實施互聯網遠程護理模式,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對于所患疾病的認知程度,更好地提高主動管理疾病的意識。護理后1 周及護理后1 個月,觀察組神經功能歐洲腦卒中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證明針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實施互聯網遠程護理模式,對改善患者神經功能預后有重要價值。護理后,觀察組抑郁發生的比例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互聯網遠程護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對解除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不良心理狀況,降低抑郁發生率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針對缺血性腦卒中實施互聯網遠程護理模式,能有效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神經功能恢復,降低不良心理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