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貞,吳小紅,鄧麗云
(深圳市寶安區中心醫院泌尿外科 廣東 深圳 518102)
腹腔鏡技術開始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多種疾病的治療中,相較于傳統開放手術而言,該治療術式具有創傷較小,出血量較少以及術后恢復較快等優勢[1]。而改良三層面入路術式主要是在腹膜后腔腎上腺周圍固有末稍血管間隙層面上完成相關操作,具有流程快以及手術時間較短的優勢。鑒于此,本文通過研究改良經三層面入路后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圍術期護理干預措施,旨在為臨床護理提供方案支持,現報道如下。
納入深圳市寶安區中心醫院泌尿外科2016 年2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腎上腺腫瘤患者60 例進行研究。其中有男性37 例,女性23 例,年齡24 ~78 歲,平均年齡(45.22±10.73)歲;體重指數(BMI)22.3 ~35.0 kg/m2, 平均BMI(27.57±1.32)kg/m2; 病程15 d ~5 年,平均病程(1.02±0.32)年;合并基礎疾病情況:高血壓6 例,低鉀血癥7 例,糖尿病4 例,冠心病2 例;病變部位:左側33 例,右側27 例;瘤體直徑1.0 ~4.0 cm,平均瘤體直徑(2.69±0.50)cm;腫瘤類型:嗜鉻細胞瘤23 例,腎上腺節細胞神經瘤18 例,無功能腺瘤9 例,其他10 例。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影像學檢查以及病理組織活檢確診為腎上腺腫瘤;②均為單側病變,且瘤體最大截面徑線在4 cm 以內;③年齡均在18 周歲以上;④患者心肺功能評估結果顯示均可耐受全麻腹腔鏡手術。排除標準:①雙側腫瘤或轉移癌者;②既往有腹膜后大手術和(或)嚴重感染疾病史者;③意識障礙或伴有精神疾病者;④正參與其他研究者。納入對象及其家屬均同意并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1)術前準備:針對嗜鉻細胞瘤患者予以哌唑嗪治療2 周以上,待血壓處于正常范圍內收入院內治療,術前3 d 予以擴容治療;腎上腺節細胞神經瘤和無功能腺瘤等患者則予以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和補充皮質激素治療,待水電解質以及酸堿平衡恢復正常后實施手術治療。此外,術前1 d 由護士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疾病、手術相關知識,并告知其術后活動以及預防并發癥對疾病康復的益處,向患者展示下床活動的輔助工具以及相關安全措施保障等。(2)術中干預:手術過程中由護士適當調整室溫處于24 ~25 ℃范圍內,輸液前需將注射液加溫至37 ℃左右,同時予以保濕床墊進行保溫處理,控制患者體溫在36 ℃以上,限制患者的術中補液量。(3)術后下床活動:術后6 h 由2 名高年資護士對患者實施早期下床活動評估,主要內容涵蓋生命體征、疼痛程度、麻醉并發癥發生與否、患者及其家屬知情配合程度以及引流管引流液顏色等。對符合早期銑床活動標準的患者,盡量安排其在術后8 ~24 h 內進行,活動時間為5 ~10 min,首次下床活動后若患者自我感覺較佳,且無不適主訴后,分別于術后的第1 ~3 天繼續活動,3 次/d,10 ~30 min/次,以循序漸進的原則開展。活動時間盡量安排在早晨以及輸液前后。活動強度以患者不感覺到疲勞為宜。活動方式包括扶著病區走廊或墻壁扶手行走,借助移動式輸液架和拐杖板凳組合而成的多功能架活動。(4)并發癥預防:一旦患者出現低血壓、切口感染、腸梗阻、遲發性出血、惡心嘔吐以及泌尿系統感染等情況,遵醫囑予以相關干預。嚴密監測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及時補充激素,觀察引流管通暢情況,避免扭曲、彎折以及受壓情況的發生。按照患者的術后疼痛情況,可考慮予以鎮痛泵持續鎮痛,或遵醫囑予以鎮痛藥物。(5)出院指導:叮囑患者出院后的飲食以清淡、富含維生素、高纖維為主,且保持大便的通暢,積極預防感冒,對部分血壓較高患者仍需口服藥物控制血壓并密切觀察,按照血壓變化情況調整藥物直至停藥。術后3 個月隨訪時,若血壓基本穩定,則無需服藥。
比較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護理前后自尊水平變化情況。術后并發癥囊括低血壓、切口感染、腸梗阻、遲發性出血、惡心嘔吐以及泌尿系統感染。自尊水平變化情況主要是通過狀態自尊量表予以評估,主要內容涵蓋社會、外表、行為3 個方面,共20 個條目,每個條目評分1 ~4 分,總分20 ~8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尊水平越佳[2]。評估時間為術前1 d 以及術后4 周。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 s)表示,行t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60 例患者術后低血壓、惡心嘔吐發生率均為1.67%,且未見切口感染、腸梗阻、遲發性出血以及泌尿系統感染情況的發生,見表1。

表1 60 例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護理后患者社會、行為、外表自尊與自尊總分均顯著高于護理前(P<0.05),見表2。
表2 護理前后60 例患者自尊水平評分對比( ± s,分)

表2 護理前后60 例患者自尊水平評分對比( ± s,分)
組別 例數 社會自尊行為自尊外表自尊自尊總分護理前 60 19.25±3.17 19.30±2.03 16.48±2.27 53.22±8.23護理后 60 23.50±3.35 23.44±3.16 19.18±2.14 66.20±10.28 t 7.1388.5386.7047.635 P 0.0000.0000.0000.000
自腹腔鏡技術于臨床應用以來,因其具有創傷小、出血少以及恢復快等優勢受到國內外的廣泛認可[3]。由此可見,予以患者系統性、專業化的護理服務顯得尤為重要,亦是提高患者舒適度的有效途徑。另有相關研究報道表明,因腹腔鏡技術需建立人工欺負,從而使得腹壓超過血流靜脈回流壓力,進一步引起靜脈血流動力學的改變,最終導致一系列相關并發癥的發生[4]。因此,尋找一種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方式,對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本文經比較后結果發現:60 例患者術后低血壓、惡心嘔吐發生率均為1.67%,但未見切口感染、腸梗阻、遲發性出血以及泌尿系統感染情況的發生。這提示了圍術期護理的實施,可顯著降低改良經三層面入路后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分析原因,可能是圍術期護理按照患者的病情完善術前準備工作,從而促進了手術的順利完成,其有效減輕手術對患者造成的不必要創傷。而在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可降低患者的圍術期風險,同時予以相關措施干預,可發揮預防并發癥的作用。另外,護理后患者社會、行為、外表自尊與自尊總分均顯著高于護理前(P<0.05)。這提示了圍術期護理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自尊水平。其中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圍術期護理干預通過對患者實施術前心理護理,可幫助患者掌握手術相關知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患者因對手術未知而出現的恐懼、焦慮等負性情緒。與此同時,圍術期護理通過向患者介紹既往成功案例,繼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并感受到了源自醫護人員的尊重[5]。同時,通過心理干預可有效減輕患者的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使得患者感受到了人性化關懷,繼而提高自尊水平。
綜上所述,積極有效的圍術期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改良經三層面入路后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且有利于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自尊水平,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