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惠
(銀川市森林公園,寧夏 銀川 750000)
黃花補血草,是白花丹科補血草屬多年生泌鹽草本植物[1]。分布于與中國華北部、毛烏素沙地、烏蘭布沙漠、騰格里沙漠、呼倫貝爾沙地、渾善達克沙地及甘肅河西走廊沙地等[2,3],其基生葉片在生殖過程中逐漸減少,直到消失;金黃色膜質花萼長時間不落,在干旱、植物稀少的荒漠地區極為醒目[4,5]。能耐-30 ℃低溫,亦能抗40.5 ℃極端高溫,耐寒耐熱可安全越夏越冬,對土壤要求不嚴,在沙質土、壤土上均能正常生長。尤其奇特的是黃色膜質花瓣宿存不落,在6~9月高燥無風季節如一團團金色火焰傲立于荒漠戈壁或沙地上[6]。該植物是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野生植物資源,具有一定的關上性并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對逆境條件的適應機制[7,8]。在園林地被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它不僅有利于節約大量的淡水資源,改善鹽堿化地區的土壤狀況,還能在城市里營造一個色彩豐富的地被景觀[9,10]。因此,黃花補血草植物具有廣泛的發展前景,潛在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11]
種子播種地的選擇在銀川市森林公園。室外溫度28 ℃左右。蒸發強烈,氣候干燥,土壤選擇基質,澆灌水為自來水。
黃花補血草種子為寧夏靈武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種,采集時間2019年。將采集的種子置于通風條件良好的室內風干,選取成熟的,籽粒飽滿的未受昆蟲和病菌侵害的種子待用;穴盤(128);基質(草木灰、蛭石、復合肥);塑料薄膜。
將精選種子先用溫水浸泡一天一夜,種子充分吸水即可播種[12]。
(1)基質的消毒:將配制好的基質采用多菌靈殺菌劑消毒處理。
(2)裝穴盤:穴盤中裝入基質,用另一個穴盤將基質壓一個和種子直徑大小相當深度的小穴。
(3)播種時間: 6月3日。
(1)人工播種:將裝好穴盤的基質澆透,每穴內放2~3個種子,共播350粒種子,播種完覆蓋一層基質,澆少量水,覆蓋塑料薄膜保濕[13]。
(2)播后覆蓋:覆蓋基質厚度是種子直徑的1倍。
(3)播后管理[14]:每天觀察基質表面發白即可補水。黃花補血草發芽后,不要著急徹底掀開薄膜,這個時候幼苗的抵抗力較弱,可以在中午時段適當通風,一般幼苗 長至3~4 cm可以徹底掀開薄膜。
播種時間,出苗時間,子葉、真葉長出時間,隨機拔出20株用清水沖洗干凈測定主根長度,側根長度及數量,每隔5 d測定地上部分生長量及地下部分生長量。
(1)出苗率的調查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黃花補血草種子6 月 3日播種,播種350粒(一個穴盤), 6 月 18日開始出苗,到7月3日出苗達90%以上,出苗時間大約需要30 d左右。
表1 出苗率的調查
(2)子葉和真葉調查見表2。
從表2中可以看出:黃花補血草種子從出土到子葉、真葉的長出都相隔的時間不長,說明黃花補血草溫度達29 ℃左右對生長速度很快。
表2 子葉和真葉調查
地上部分生長量調查見表3。
表3 生長量調查
表3中數據為20株平均數,從表3可以看出黃花補血草生長與溫度有關。
地上部分根系生長量調查見表4。
表4 根系生長調查
表4中數據為20株平均數,從表4可以看出:黃花補血草主根長度和側根數量隨著時間和溫度的變化也在發生變化。
從圖1中可以看出,黃花補血草地上部生長量、主根長度以及側根數隨時間的延長而增長,隨著生長量的增加側根數明顯上升。
圖1 地上部和主根長度及側根數量變化趨勢
(1)黃花補血草種子小[15,16],播種深度和基質濕度是影響其萌發出苗的關鍵因素,在塑料薄膜保濕的條件下播種深度為種子直徑的1倍。
(2)種子表層有蠟質,需用溫水浸泡種子24 h。
(3)出苗率達90%以上,出苗時間大約需要30 d左右;溫度達29 ℃左右時生長速度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