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銳,盧紅良,曹麗君,郭 利,王曉麗
(湖北省煙草公司襄陽市公司,湖北 襄陽 441000)
煙葉物理特性主要包括葉長、單葉重、含梗率、長寬比等指標[1],煙葉物理特性為近年煙葉質量評價的重要研究內容[2~8]。煙葉長度同時也是煙葉外觀質量品質因素之一,在《烤煙》[9]國標中明確規定,下部葉不低于25 cm,中部葉不低于35 cm,上部葉不低于30cm,各個等級須達到的一定長度。陳佳亮研究表明,葉長與煙葉外觀質量指數的關聯度最大,是影響湖南濃香型煙葉外觀質量各項指標最大的物理特性之一[10]。因此葉長是煙葉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及判定因素。煙葉長寬比即葉長與葉寬的比值,通常用來反映烤煙的開片情況,長寬比值越大表明煙葉開片越差,反之開片越好。雷佳等指出長寬比直接影響煙葉原料的使用成本和使用價值[11]。長寬比可以看做是煙葉生產與煙葉質量之間的架構橋梁,通過對煙葉長寬比的研究,發現存在的問題,從而指導煙葉生產技術方案的制定與實施,促進煙葉質量不斷提升,滿足市場需求。
隨著工業企業對煙葉原料質量要求的不斷提升,國際優質煙葉、替代進口、高成熟度、中棵煙[12]、高油分[13]等概念成為煙葉市場競爭的高頻詞,內在質量、外觀質量均成了工商共同追求的質量目標。從2017年起,市公司對本地煙葉質量進行了跟蹤分析評價,以期構建煙葉質量數據庫,為煙葉質量提升奠定基礎。
本文結合本地實際,僅就其中一項長寬比進行分析。
通過對2017年??悼h烤后煙葉葉長、葉寬、長寬比等指標分析發現,從葉長來看,三個部位所有均滿足國標要求,變異系數較小,屬于低變異范圍。從長寬比來看,比值B2F>C3F>X2F,其中B2F長寬比達到3.48。從長寬比值處于最適宜范圍(2.0-3.0)占比來看,X2F達到69.23%,C3F為46.15%,B2F為0%。由此表明,保康縣中上部葉存在開片不足的問題,尤其是上部葉最為嚴重(表1)。
影響中上部葉開片不足的因素較多,通過實地調查,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造成。
(1)“卡脖旱”制約。在每年6~7月份存在一次較長時間的干旱天氣,正值煙葉旺長期,對煙葉正常生長發育造成嚴重影響,在當地俗稱“卡脖旱”,后期雨水來臨,煙葉快速生長,形成二次發育局面,煙葉發育不正常不充分。
(2)平頂過低。由于前期氣候影響,煙株發育不良,煙農在平頂時未充分考慮后期天氣變化,習慣于一次平頂到位,平頂過低,葉片發育以縱向發育為主。
(3)連作時間過長。大部分田塊連作時間在5年以上,長期連作造成生物單一性,片面消耗土壤養分,使耕層結構惡化,土壤板結嚴重,養分失調,病原積累,病蟲害現象逐年加重等問題,移栽后煙株根系發育不良,未形成強大根系,養分吸收不充分,對煙株生產發育造成嚴重影響。
(4)重數量輕質量。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煙農質量意識不強,片面追求煙葉長、大、重,重數量效益,輕質量效益。
在生態條件和品種確定的情況下,栽培管理措施對生長發育有較大影響,因此相應地也會影響煙葉的物理特性[14]。大田前期大力開展土壤保育,圍繞構建適宜煙株生長的環境和營養條件為中心,培育煙株根系;大田中期以削減“卡脖旱”的威脅為重點,減輕或削弱旺長期至現蕾期干旱天氣對煙株發育的影響;大田后期以構建煙株合理株型為重點,保證上部葉充分開片。
在煙葉生產上,加強煙農及技術員培訓,將工業需求和質量標準宣貫至生產源頭,生產中關注黑暴煙。在煙葉收購中,制作“長、僵、厚”樣品,發揮好收購是生產的指揮棒作用。
全面加強土壤保育力度,構建煙株良好的生長環境。一是輪作,選擇光照條件好,歷年發病相對較輕的田塊,優先選擇輪作田塊。二是深翻冬炕,及時清理病殘體和田間其他雜物,帶出田間并作無害化處理,提高翻耕深度,起到深耕凍伐的作用。三是全面推廣應用有機肥:有機肥用量40~50 kg/畝,腐熟餅肥30~40 kg/畝,有條件的農戶可適當增加畝施用量。鼓勵煙農籌集并施用腐熟農家肥,用量1000~1500 kg/畝。
煙草田間水分管理應以“蓄降雨、保土墑”為主,干旱時調虧節水灌溉為輔。注重“三水管理”,移栽時必須澆夠定根水,保證煙葉還苗和伸根期的需要;團棵至旺長期保障水分供給,澆足旺長水,旺長至現蕾期澆好圓頂水,促進葉片開片。為了保障團棵-現蕾期水分供給,避免形成晚發煙,在缺乏灌溉條件和水源保障的田塊,每畝配套集水池,容量為1 m3/畝以上,收集春播期(3~4月)的降水。集水池內襯農膜,上配覆蓋物,防止池水滲漏與蒸發。
4.4.1 落實平衡施肥技術
持續開展植煙土壤檢測化驗,堅持“減氮穩磷提鉀補微”思想,根據檢測結果,制定施肥方案。在穩定施氮水平的基礎上,減少化肥用量,增加餅肥和有機肥的用量,提倡增施農家肥1000~1500 kg/畝,做到大量元素與中、微量元素協調,有機與無機相結合。中、微量元素肥料需要年度持續施用,防止缺素癥的發生。
4.4.2 落實適時移栽技術
確保壯苗移栽,依據海拔、地形地貌和耕作制度確定移栽時間,低海拔(600 m以下)產區在4月20日之前、中海拔(600~1000 m)產區在4月30日之前,高海拔(1000 m以上)產區在5月10日之前完成移栽;合理密植,移栽株數控制在1000株/畝左右,部分光照不足、地勢較低的田塊適當調減移栽株數,控制在900株/畝左右,以改善田間煙株通風、透光條件,控制田間濕度;適當深栽,利于根系深扎。
4.4.3 落實合理打頂技術
實施高打頂、二次平頂技術。根據煙株長勢、土壤肥力狀況和天氣情況確定打頂時間和留葉數,第一次打頂為煙葉生長留足空間,防止后期降雨后煙葉長勢過旺;第二次打頂到位,保證留葉數18~22片,加強花芽管理。在打頂以后,葉面噴施抗壞血酸、碧護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上部煙葉開片。
4.4.4 落實成熟采收技術
下部煙適時早采,田間通風透光,促進中上部葉生長發育;中部煙成熟采收,長成養熟,有利于質量提升,上部葉充分成熟,改善上部煙葉片結構和單葉重,降低上部煙煙堿、淀粉含量,減少上部含青、掛灰煙葉比例,全面推廣上部葉4~6片半斬株一次性采烤技術,充分提高上部葉成熟度。
2018~2020年,通過持續實施針對性栽培措施,落實關鍵栽培技術,考察煙株生長發育情況,對烤后煙葉長寬比跟蹤監測,考察指標變化趨勢具體見表2。
由表2可知,2017~2020年上中下三個部位葉長無顯著性差異,均符合國標要求;與2017年相比,三個部位葉寬均逐年增加,2020年與2017年達到了顯著性差異。三個部位的長寬比處于適宜范圍的比例與葉寬變化趨勢一致,呈逐年增加趨勢(圖1)。

表2 ??悼h煙葉長、寬指標統計

圖1 煙葉長寬比變化趨勢
由圖1可知,2017~2020年上中下三個部位煙葉長寬比呈逐年降低趨勢,2020年與2017年達到顯著性差異,逐漸趨于適宜。其中,2020年X2F長寬比為2.59,處于適宜范圍比例達到90%;C3F長寬比為2.79,處于適宜范圍比例達到95%;B2F長寬比明顯降低為3.05,處于適宜范圍比例明顯增加為30.00%。由此可見,通過調整栽培措施來調節其葉片寬度是提升工業可用性的途徑之一[4]。通過不斷調節,煙株葉片長寬比明顯降低,尤其是上部葉開片差的問題得到一定解決。
葉片長度是煙葉外觀質量品質因素之一,烤煙國標中對葉片長度有明確規定,但對葉片寬度并未涉及。而實際生產中,葉長、葉寬同時影響煙葉的烤后質量,是影響煙葉質量的重要物理指標之一[15]。通常用長寬比或開片度來衡量煙葉的開片情況。通過采取一些列栽培措施,可起到調控煙葉長寬比的作用,從而提高煙葉整體質量。但煙葉生長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煙葉質量是綜合作用的結果,在實際生產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完善栽培技術措施,合理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同時,應用煙葉質量跟蹤評價,以查找烤后煙葉存在的問題,為煙葉生產技術優化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