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霞 毛剛 戚歡
(吉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吉林 長春 130033)
肉牛產業是畜牧業重要組成部分。肉牛產業鏈與食品生產、加工制造等多行業緊密相連。牛肉富含優質蛋白質,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均消費量快速增長導致牛肉需求市場持續擴大。肉牛養殖業是吉林省畜牧業的重要產業之一,從肉牛的品種、產量、養殖規模等方面來看,發展綠色肉牛養殖具有良好的基礎和明顯的優勢,發展綠色肉牛養殖業也是提高吉林省經濟效益的迫切需要。
吉林省地處我國東北中部,是我國肉牛產業養殖優勢地區,東部主要是山區,中西部地區主要為平原,具備豐富的牧草和優質的秸稈資源,為養殖戶提供了充足的飼料來源。近幾年,由于國家不斷加大畜牧業的發展力度,吉林省的肉牛產業也得到了一定規模的發展。
2020年全國肉牛存欄6618.3萬頭,吉林省肉牛存欄309.4萬頭;牛存量為2017年337.56萬頭,2018年325.29萬頭,2019年331.48萬頭;牛肉產量2017年38.03萬t,2018年40.66萬t,2019年41.86萬t。長春市、延邊市、白城市、四平市建有4個公牛場,為全省提供優質肉牛種源。
吉林省東部低山丘陵和中西部平原地區是吉林省肉牛優勢產區,主要包括公主嶺、通化、德惠、榆樹、九臺、延邊州地區、東豐、伊通等地區,吉林省大部分的肉牛存欄也集中于這幾個地區。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地區主要養殖中國西門塔爾牛和草原紅牛,分布養殖區域帶為長春、松原、遼源、四平、白城;東部以延黃牛和延邊牛為主要養殖對象,分布養殖區域帶為延邊、通化、白山,肉牛產業的結構布局完善健全。
吉林省是國家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糧食總產量連續8a穩定在350億kg階段性水平,秸稈年產量4000萬t以上,草原面積66.67萬hm2以上,吉林省適合放牧區域197200hm2,充分利用草山草坡等天然牧草資源的自然優勢,不僅可以降低飼料成本,也能夠確保牛肉的質量。
主要有中國草原紅牛、安格斯牛、夏洛萊牛、利木贊牛、延黃牛、延邊牛等8種類型。吉林省還擁有中國西門塔爾牛(平原型),其牛奶和肉類的品質價值均很高,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延邊牛是遠近聞名的優良品種,延邊牛體質良好,抗凍力和免疫力都很強,易于飼養,其肉制品品質好。吉林省生態環境適宜發展優質安全的綠色肉牛養殖業。
吉林省現有畜牧獸醫專業的大中專院校8所,國家和省級科研單位5家,各級畜牧業技術推廣機構750個,技術推廣人員7000多名。多年來,吉林農業大學、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吉林省畜牧獸醫研究院、延邊大學、白城市畜牧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校一直致力于肉牛研究,在肉牛的品種選育、營養需求、飼料資源開發、疫病防控等方面提供實用技術。
吉林省肉牛產業采用標準化加工,肉牛生產加工企業有世界領先屠宰、加工技術,可以達到100萬頭·a-1的肉牛屠宰量,熟食產品100000t·a-1,加工飼料600000t·a-1,生物和化學制品1200t·a-1,皮革加工500000張·a-1。牛肉制品的消費替代功能及營養價值功效逐漸顯現。
由于肉牛養殖受資金投入成本高、養殖周期長以及肉牛產業化發展起步晚等因素影響,肉牛生產發展存在短板和不足。
專業科學的肉牛養殖對牛舍的空間、采光、通風以及環境容量都有規范化的標準。目前,因為飼料和人工成本的不斷增長,使肉牛養殖成本不斷上升,肉牛企業和養殖戶的利潤空間變少,肉牛養殖比較效益低,尤其是母牛養殖量的下降,造成吉林省犢牛嚴重短缺,可育母牛的收入較低直接導致飼養母牛的散戶逐年減少,使吉林省肉牛養殖總量不斷減少。部分地區和企業將面臨無牛屠宰的局面,母牛存欄量嚴重制約了吉林省肉牛產業的長遠發展。
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利益共享的產業化機制尚未形成,而且多數龍頭企業機制不靈活。通過對養殖戶經營管理的深入分析,大部分養殖戶處于相對落后狀態,欠缺肉牛飼養標準和常規飼料營養參數配比說明,并缺乏先進的養殖技術和育牛管理經驗。大部分從事養殖業的農戶仍以傳統養牛經驗為主,無法適應當代市場節奏快、質量高的肉制品要求。養殖戶作為利益分配中的弱勢群體,對肉牛市場信息掌握不充分。肉牛養殖行業本身養殖周期長,需要資金不具備產量快、時間短的特點。肉牛養殖育肥方面,僅依靠現有的制度體制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肉牛養殖效率低的問題,農戶利潤減少,飼養規模必然下降。
目前吉林省肉牛產業以黃牛為主,改良肉牛比例僅為30%~40%,但在畜牧業較發達的國家改良肉牛比例可以達到90%以上。吉林省部分雜交肉牛品種未嚴格按照綠色良種要求進行雜交,整體表現出品質不佳的特點。雖然延邊黃牛有良好的肉質,耐粗飼料,抗逆性強大,但是由于生長速度緩慢、優質牛肉切塊率低,仍很難滿足高質量綠色生態牛肉品種要求。
肉牛產業養殖成本投入大,并且肉牛的飼養周期長,正常情況下,一頭母牛從出生到受孕至少需要18個月,再經過10個月的妊娠期。由此出生的犢牛需要再喂養2a,才能育肥屠宰。零售飼養采用“低精密度、長周期”育肥模式,在飼養周期中,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繁殖投入高,此外,產業的肉牛繁殖基地建設、新肉牛品種研發、產品質量檢測設施等多個環節都需要大量資金。因而,肉牛產業受到市場和經濟因素的雙重風險,現有的銀行貸款遠遠不能滿足肉牛企業的發展需求。
為有效推動吉林省種植業與養殖業的有效對接,發展肉牛綠色生態養殖,依托大中型肉牛養殖加工生產企業和合作社,主要依托國家肉牛產業技術體系,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圍繞吉林省畜牧業的瓶頸問題,開展聯合肉牛種質資源產業信息技術研究,提高肉牛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強產業競爭情報的戰略規劃和布局,注重建立特色肉牛種質資源的科學數據庫,提高肉牛知識化生產的科研水平、技術含量和行業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綠色肉牛養殖業標準、技術推廣、社會化服務等體系建設,放寬銀行貸款政策,增加融資渠道,引導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更加關注肉牛產業,為肉牛產業穩步發展提供保障。引導和支持肉牛產業超常規、全鏈條、高質量發展。大力支持肉牛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引導基礎母牛擴群增量,鼓勵育肥牛養殖增量,扶持發展肉牛精深加工產業和相關服務業。
大力培育優質特色肉牛產品品牌,通過農博會、洽談會等多種形式,實行訂制生產,加強推廣無疫區“吉字號”肉牛特色品牌,推動吉林省肉牛企業認證有機肉牛,為企業品牌提高規模和競爭力,加快推進地方特色精品,推動肉牛產品通過品牌營銷進入市場消費領域。引導肉牛加工企業利用現代加工技術和裝備生產開發低溫牛肉食品、保健牛肉制品、醫藥用品等精深加工以及方便類、速凍類、休閑類牛肉制品。加強支持政府對提高規模化綠色肉牛主體配套政策,進一步實現肉牛養殖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出臺產業政策,積極探索建設肉牛種質資源的培育、補貼、融資、保險政策,統籌好吉林省農業產業化貼息、省級畜牧業發展專項資金和貸款等政策,全面發展肉牛產業體系。滿足肉牛養殖戶差異化金融需求,完善政策依法保護,推進現代生態肉牛產業可持續發展。
實施良種種源保護工程,提純復壯本地母牛品種,帶動養殖場和合作社、示范村、養殖戶進一步鞏固基礎母牛群。加強吉林特色新品種育種,打造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具有國際知名度的牛肉品牌,優先支持吉林黑牛、延邊黃牛等品種育種,擴大繁殖規模。積極推進標準化人工授精技術服務站建設。支持大型肉牛企業從國外引進優良品種,統一技術服務、飼養標準、原料供應和市場銷售。在品種改良方面,應制定長期和中期的品種改良計劃,擴大優質良種規模,淘汰性能退化產能。根據實際大力推廣優質種牛冷凍精液的應用,完善各級服務體系,對采用優質改良品種養殖戶給予適當獎勵。在關鍵技術預見和關鍵技術聯合突破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
運用數據挖掘、數據分析、智能搜索等技術,在充分挖掘特色肉牛種質資源需求的基礎上,提供以需求為導向的產業知識應用和知識創新的服務,探索特色肉牛種質資源平臺的建立,可以為吉林省肉牛產業發展提供重要的參考數據,對指導肉牛養殖業發展也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共享資源平臺的建立能夠促進資源流通、知識共享,為產業創新、轉型升級提供智力支撐,推進“互聯網+育種”,推進育種信息服務聚合,讓吉林省傳統畜牧業迸發出新的內生動力,發展肉牛種質資源的科學研究與戰略規劃,使我國擁有自己的產業核心技術和肉牛種質資源庫。調研行業需求,針對肉牛遺傳資源、肉牛遺傳改良過程中共性關鍵技術、肉牛新品種(系)培育等工作,平臺基于網絡信息采集技術和數據挖掘技術,實時監測科技信息,對監測到的肉牛產業最新數據進行聚類、分類、關聯、關系等分析處理,實現對海量信息的全方位實時掃描和監測。搭建肉牛種質資源產業數據庫,包括機構庫、企業庫、專家庫等具有吉林省特色的資源庫,形成肉牛種質資源產業戰略發展的基礎性數據積累,為今后的產學研聯合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奠定基礎。
圍繞肉牛種質資源方面的科研工作,摸清吉林省肉牛地方品種的類群分布、群體數量、生產性能、產品開發及保護利用現狀,為全省肉牛種質資源的科學保護、合理利用和新品種培育提供科學依據。提出建立吉林省特色肉牛種質資源科學數據中心,依托吉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和延邊大學及肉牛企業,聯合省內各地市州相關單位,建立專業數據分中心和區域數據分中心,整合肉牛種質資源的科技文獻、標準、專業技術和示范區等類別的科學數據體系架構,以提供數據共享服務,形成全面、系統的肉牛種質資源科學數據體系,基于基礎性數據的積累,面向社會公眾提供在線和離線數據共享和數據應用技術服務,不斷優化肉牛種質資源網絡服務系統,創新服務模式。

圖1 吉林省肉牛種質資源平臺傳播路徑圖
建立以吉林省特色肉牛種質資源產業為服務對象的資源共享服務機制,搭建符合行業發展的資源平臺,配套完成以肉牛種質資源為核心的機構庫、企業庫、專家庫、行業平臺等方面的模塊,運用吉林省科技文獻信息服務平臺的數據優勢,按照標準規范化指標整合特色肉牛種質資源領域的知識,為產業發展、科研攻關、政策制定、宣傳推廣進行賦能。
隨著國家“十四五”即將出臺的《畜禽良種工程建設規劃》、《全國肉牛遺傳改良計劃(2020—2035年)》和吉林省肉牛產業提質增效“吉林省千萬頭肉牛產業發展規劃”制定,作為全國肉牛產業大省,計劃按照年均7%的增長率加快基礎母牛擴群增量,全面實施“十四五”千萬頭肉牛工程和“秸稈變肉”工程,明確以發展肉牛、肉羊、奶牛和梅花鹿4大產業為支撐,構建秸稈飼料產業集群,大力發展農牧循環經濟。加快秸稈飼料化利用基礎設施建設,突出全產業鏈發展,帶動打造萬億級農產品加工業和食品產業。吉林省正在加快建設現代肉牛種質資源產業體系,按照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加快建設全國優質肉牛產業基地,推動吉林省肉牛養殖產業逐漸變成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的畜牧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