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云子 李湘玲 李慧 趙雅平
(吉首大學,湖南 吉首 416000)
在我國大力推動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背景下,茶旅融合已成為我國推動產業融合的新興業態。茶旅融合對區域經濟增長、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以及實現鄉村振興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屬于全國14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武陵山片區。2020年,恩施州茶葉產量達到12.24萬t,茶資源豐富。同時,恩施州擁有獨特的旅游景觀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3499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202億。茶產業和旅游產業作為恩施州的優勢產業,為二者的融合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我國關于茶旅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融合模式、融合驅動力、問題及對策等方面。茶旅融合是以挖掘茶景觀等特色的茶資源作為主要載體,以弘揚茶文化為主要內容,與旅游產業中的一些相關要素之間進行更加深度的互補和有機滲透,形成新式的茶文化產業鏈條。在消費者需求、經濟利益、政府的支持、信息技術的創新與普及、商業模式的創新等驅動下,茶旅融合模式越來越多樣化,主要包括農業主導型(現代農業加茶特色農業)、文化主導型(文化產業加茶特色文創)、旅游主導型(旅游產業加茶生態旅游)等融合模式。我國在積極推進茶旅融合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基礎設施尚未完善、茶旅融合發展缺乏品牌互動效應、開發過程中忽視環境影響、缺少專業人才、政府支持不夠等。據此,研究者提出以下對策:整合鄉村資源,加強配套設施建設;依托現有的旅游或茶葉品牌優勢,發揮兩品牌的互動效應;重視環境保護,發展循環經濟;加強專業人才培養與隊伍建設;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和引導等。
通過對文獻進行梳理,茶旅融合研究多為定性分析,關于具體的茶旅融合度的實證分析還有待補充完善。本文將采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對恩施州2008—2018年茶產業與旅游業的耦合程度進行測度,為進一步推動茶產業和旅游產業的融合提供參考。
本文數據主要來源于2008—2018年《中國旅游統計年鑒》、《恩施州統計年鑒》及恩施州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1.2.1 構建指標體系
本文參考王克嶺、王公為等的研究成果,結合恩施州茶產業和旅游產業實際發展狀況,并依據數據的可獲取性、科學性、可比性等原則來構建指標體系,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恩施州茶產業與旅游產業評價指標體系構成
1.2.2 計算產業綜合評價指數
由于各項指標量綱不同及存在大小懸殊,所以要對各項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并在每一個指標標準化值后面都統一加上0.01,以避免可能出現結果無意義的情況。計算公式:
(1)
式中,Xij為經過標準化后的數據;Aij為第i個序列中的第j個數據(i=1,2,…m;j=1,2,…n);Amin和Amax分別表示該指標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利用熵權法計算各指標的信息熵,第j項指標的熵值為:
(2)
(3)
從而得出該指標的差異系數:
Sj=1-ej
(4)
得出指標j的權重:
(5)
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恩施州茶產業與旅游產業評價指標權重
運用上述公式和熵值模型計算出恩施州2008—2018年旅游產業與茶產業的產業綜合發展水平,計算公式:
(6)
(7)
式中,F(X)為恩施州旅游產業的綜合評價指數;G(Y)為恩施州茶產業的綜合評價指數。
1.2.3 測算茶產業與旅游產業耦合協調度
用耦合度檢驗恩施州茶產業和旅游產業之間相互作用關系的程度,計算公式:
(8)
T=αF(X)+βG(Y)
(9)
式中,T為兩產業綜合評價指數,用以測度產業整體協同效應;α、β分別為旅游產業與茶產業的產業貢獻系數,一般取值0.5。
(10)
一般情況下,D值越大代表茶產業和旅游業之間的協調程度越好,本文參考廖重斌的研究,對恩施州茶產業和旅游產業耦合協調度指標進行等級劃分。
利用上文構建的耦合協調度模型及其指標體系對恩施州旅游業—茶產業協調發展程度進行度量,結果如表4所示。

表3 耦合協調度D值等級評定標準

表4 恩施州茶產業與旅游產業耦合發展測度結果
本文通過構建旅游產業和茶產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實證檢驗了2008—2018年恩施州茶產業—旅游產業的耦合協調度,繪制折線圖反映恩施州茶產業和旅游產業耦合評價指標變化趨勢,如圖1所示。

圖1 2008—2018年恩施州茶產業與旅游業耦合發展評價
2.2.1 茶產業和旅游產業發展態勢較好
恩施州茶產業綜合發展指數從2008年的0.005增長到2018年的0.402,旅游產業綜合發展指數從2008年的0.032增長到2018年的0.56,分別增長為原來的80倍、17倍。從兩產業綜合發展指數增長趨勢來看,雖然旅游產業的綜合發展指數增長趨勢與茶產業相比較緩慢,但是旅游產業的綜合發展水平高于茶產業的綜合發展水平,說明恩施州旅游產業在茶旅融合中占主導地位,對茶產業的發展起著引領作用。
2.2.2 耦合度總體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
恩施州兩產業耦合度從2008年的0.6803增長到2018年的0.9864,增長幅度較大。主要原因為近幾年在國家政策和恩施州產業政策引導下,恩施州大力建設了一系列茶產業旅游區,如土家女兒城親硒源茶業恩施玉露體驗館、宣恩4A級伍家臺貢茶文化旅游區、中臺度假村、巴東縣的金果莊園等,推動了恩施州茶旅融合進程。
2.2.3 耦合協調等級由嚴重失調步入初級協調
經過10a的發展,恩施州茶產業和旅游產業耦合度協調度從0.1125增長到0.6893,耦合協調等級從嚴重失調逐漸走向初級協調,茶產業和旅游產業的融合在不斷深化。但由于恩施州茶產業深加工能力較弱、組織化程度較低、缺乏專業人才,所以茶產業的發展長期滯后于旅游產業的發展,導致耦合協調等級尚未達到優質協調,茶旅兩產業的耦合協調等級還有待提升。
恩施州應不斷完善旅游客源地到茶區的交通網絡體系,加快茶區內部田園道路建設,保證旅游交通的通達性;大力發展帶有恩施特色元素的民宿,實行精細化、差異化的服務模式,滿足游客多樣化的住宿需求。
恩施州應整合茶旅資源,依托“恩施玉露”的品牌優勢帶動茶旅產業發展,培育具有特色的恩施州茶旅品牌,利用旅游博覽會等傳統媒介和微信、微博、抖音等自媒體來加大宣傳推廣,逐漸增強游客對其品牌的認同度,最終構建其特有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恩施州茶旅品牌影響力。
恩施州茶葉最大的特色就是富含硒元素,因此,可以以富硒茶為核心,融入土家族和苗族文化以及當地茶文化,打造集采茶、制茶、品茶、購茶、觀茶藝、學茶藝等為一體的特色茶旅項目,開發獨具特色茶旅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