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滿想,張素粉,薛艷
(珠海市婦幼保健院1眼科,2檢驗科,廣東 珠海 519000)
視網膜病變是一種視網膜毛細血管發育異常化的雙側性眼病,多發生于妊娠不足32孕周的早產兒,是目前世界范圍內兒童致盲的首位因素[1]。視網膜缺血、新生血管形成和增生性視網膜病變是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常見的臨床表現[2]。ROP病情嚴重者可引起視網膜脫離而導致永久性失明[3]。ROP患兒抗VEGF治療的時間窗很窄,把握藥物治療的時機以及選擇適合藥物治療對用藥后的療效影響很大[4]。本研究探討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ROP診斷及療效評估中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將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ROP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根據ROP眼底病變特征分期分為Ⅰ區ROP組和Ⅱ區ROP組;選取同期50例周邊視網膜發育良好且后期復查未發生ROP的早產兒作為對照組。納入標準:①ROP患兒符合ROP診斷標準[5];②早產兒;③研究征得患兒家屬及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排除標準:①ROP 3期以上病變患兒;②足月生產兒;③全身情況差,無法耐受藥物治療患兒。ROP患兒胎齡27~32周,平均胎齡(30.28±1.07)周;男11例,女9例;Ⅰ區病變8例,Ⅱ區病變12例。對照組胎齡26~32周,平均胎齡(29.64±1.16)周;男28例,女22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70例早產兒使用Retcam3篩查眼底:開始檢查前1 h禁食水,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國藥準字H20066782,永光制藥有限公司,規格為5 mL,托吡卡胺25 mg,鹽酸去氧腎上腺素25 mg)點雙眼散瞳,10 min/次,點3次;使用0.4%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國藥準字H20056587,山東博士倫福瑞達制藥有限公司,規格為0.5 mL∶2.0 mg,0.4%)進行表面麻醉;使用開瞼器進行開瞼,將卡波姆凝膠(國藥準字J20160001,山東博士倫福瑞達制藥有限公司,規格為0.2%,10 g∶20 mg)涂在角膜表面,使用Retcam3檢查右眼與左眼眼底,采集后極部及周邊各象限眼底圖片并保存。ROP患兒均接受抗VEGF玻璃體腔注射治療,即于患兒角膜緣后1.5 mm穿刺后注入雷珠單抗注射液(注冊證號S20110085,瑞士Novartis Pharma Stein AG,規格為:10 mg/mL)0.25 mg。70例早產兒清晨空腹抽取2 mL靜脈血,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VEGF、PEDF。
1.3 觀察指標①檢測并比較各組治療前后的血清VEGF和PEDF。②臨床療效:治愈:附加病變及嵴完全消退,無新生血管和新的嵴形成,病情穩定;疾病進展:病情惡化,ROP向4期發展。隨訪3個月,根據療效將ROP患兒分為有效組和進展組,比較不同預后患兒治療前后的VEGF/PEDF。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各組的VEGF、PEDF水平比較Ⅰ區ROP組和Ⅱ區ROP組治療前的VEGF均高于對照組,PEDF均低于對照組(P<0.05);Ⅰ區ROP組治療前后的VEGF均高于Ⅱ區ROP組,PEDF均低于Ⅱ區ROP組(P<0.05);Ⅰ區ROP組和Ⅱ區ROP組治療后的VEGF均低于治療前,PEDF均高于治療前(P<0.05)。見表1。
表1 各組的VEGF、PEDF水平比較(±s)
注:治療前,與Ⅰ區ROP組相比,a P<0.05;與Ⅱ區ROP組相比,b P<0.05;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n VEGF(p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Ⅰ區ROP組 8 241.86±32.77 204.37±26.34*31.11±9.50 47.28±5.15*Ⅱ區ROP組 12 204.31±39.05a 171.70±17.13*45.25±10.94a 53.30±6.57*對照組 50 108.42±31.52ab - 62.66±15.07ab -F/t 26.880 3.377 14.947 2.177 PEDF(μg/mL)P 0.000 0.005 0.000 0.047
2.2 不同預后ROP患兒的VEGF/PEDF比較有效組治療后的VEGF/PEDF低于治療前及進展組(P<0.05)。見表2。
表2 不同預后患兒的VEGF/PEDF水平比較(±s)

表2 不同預后患兒的VEGF/PEDF水平比較(±s)
組別 n VEGF/PEDF t P治療前 治療后有效組 14 5.15±1.54 3.38±1.09 3.510 0.002進展組 6 6.44±1.51 4.65±1.33 2.179 0.054 t 1.726 2.241 P 0.096 0.034
玻璃體腔注射抗VEGF藥物既可以阻斷視網膜產生的VEGF,也可以中和玻璃體內高水平的VEGF,在治療ROP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6]。本研究結果顯示,Ⅰ區ROP組和Ⅱ區ROP組患兒治療前的VEGF較對照組高,PEDF較對照組低(P<0.05);Ⅰ區ROP組患兒治療前后的VEGF均較Ⅱ區ROP組高,PEDF均較Ⅱ區ROP組低(P<0.05);Ⅰ區ROP組與Ⅱ區ROP組患兒治療后的VEGF均較治療前低,PEDF均較治療前高(P<0.05)。VEGF是最主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具有增加血管通透性、促進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與許多血管生成依賴性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存在密切聯系;PEDF是目前發現的最強的新生血管抑制劑,可提高神經細胞的分化活性,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另外,在視網膜毛細血管內皮細胞中,PEDF可下調VEGF表達水平,抑制VEGF與其受體的結合。杜婉麗等[7]的研究顯示,ROP患兒的PEDF較無病變早產兒的PEDF低,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結果顯示,ROP患兒的VEGF、PEDF與非ROP患兒存在顯著差異,ROPⅠ區病變患兒與Ⅱ區病變患兒的VEGF、PEDF存在顯著差異,ROPⅠ區病變患兒接受治療后的VEGF、PEDF與Ⅱ區病變患兒存在顯著差異,Ⅱ區病變患兒治療后的療效更好,臨床可通過監測VEGF、PEDF指標為ROP的診斷與病變分區的確認提供參考。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有效患兒治療后的VEGF/PEDF比治療前低,且低于進展患兒(P<0.05)。ROP主要是視網膜血管發育不全和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所致,PEDF與VEGF比例的失衡與新生血管的形成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系,治療前后VEGF/PEDF水平的變化可以反映玻璃體腔注射抗VEGF藥物效果差異[8]。本研究結果表明,有效組患兒的VEGF/PEDF低于進展組患兒,提示臨床可通過監測治療前后的VEGF/PEDF來預測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ROP患兒與無病變早產兒、ROPⅠ區病變患兒與Ⅱ區病變患兒的VEGF、PEDF存在顯著差異,臨床可通過監測VEGF、PEDF指標為ROP的診斷與病變分區提供參考;療效不同患兒的VEGF/PEDF存在顯著差異,臨床可通過監測治療前后的VEGF/PEDF變化來評估患兒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