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生亮,戴群英,郭成,高源
新疆哈密紅星醫院肝膽胃腸外科,新疆哈密 839000
近幾年來,隨著人類生活方法和飲食習慣的變化,膽結石的發病率不斷升高。從我國目前的成人群體來看,膽囊結石的發病率已經超過10%,其中有20%左右的患者出現了膽囊結石合并膽管結石的癥狀,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當今醫療專業水平的不斷提升,在對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進行治療中,微創化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趨勢,特別是在腹腔鏡技術不斷優化的情況下,患者在治療效果方面改善明顯[1]。從現在的治療階段來看,腹腔鏡膽摘除術聯合膽道鏡取石術能優化患者的治療指標,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2-3]。因此,在該次研究中,從該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0月便利抽取100例患者。對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在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聯合膽道鏡取石術,其在治療效果方面的價值展開論述。現報道如下。
在進行樣本抽取的時候,從該院便利抽取了100例患者開展研究,以完全雙盲法作為分組標準,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診斷標準;②患者家屬同意,進行知情同意書的簽署。排除標準:①存在惡性腫瘤患者;②存在嚴重器官病變癥狀;③妊娠期患者。對照組患者,年齡38~72歲,平均(41.6±3.5)歲;男女比例為21:29。觀察組患者,年齡32~73歲,平均(42.3±3.1)歲;男女比例為22:28。此次研究開始之前,醫院倫理委員針對研究方案,進行了相關論證,所有患者同意此次研究。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在治療中,采用開腹膽囊切除術聯合T管引流術與膽總管切開探查的方案;觀察組患者治療中,需要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聯合膽道鏡取石術的方案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在治療中,需要在全麻以后,在患者被麻醉之后,進行消毒鋪巾,然后采用四孔法操作,建立氣腹,解剖膽囊三角,將膽囊動脈線暴露出來,夾閉后進行電凝阻斷。將膽總管暴露出來,縱行切開,長度在1.0~1.5 cm之間,置入膽道鏡,進行探查取石,當結石不易取出時,則需要使用液電碎石,然后使用網籃將其取出,在結石取盡之后,對膽道進行沖洗,然后置入T管,對膽總管進行分段縫合,在確認無膽汁滲漏以后,進行常規切除膽囊,在對腹腔進行清理后,關閉氣腹。在觀察組患者的治療中,在全麻以后,進行消毒鋪巾,然后采用四孔法操作,建立氣腹,對膽囊三角進行解剖,將膽囊動脈線露出來,夾閉后進行電凝阻斷。在將膽囊管游離以后,匯入到膽總管開口處,將膽總管與肝總管盡可能地暴露出來。夾閉膽囊管近膽囊頸處,使用電凝鉤從膽囊管近端將膽囊管前壁切開,在膽囊管中插入直角鉗,對切口進行擴張,使用F16號尿管插入到切口中,如果能順利地抵達膽總管,則可從此切口,將膽道鏡置入,進行膽道探查。針對較小的結石,可以直接使用取石網籃進行取出,對于結石在1.0 cm以上,取出比較困難的,可以先使用液電碎石,然后取出。在采用膽道鏡探查以后,確認遠端沒有殘渣或者殘余結石,進行膽囊管切口的縫合,同時夾閉保留側膽囊管,在對腹腔進行清理后,關閉氣腹[4-6]。
兩組患者治療后,對住院時間、手術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情況進行比較。
滿意度評價結合患者術后隨訪作為依據,共分為3個標準,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總滿意度為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手術時間為(134.23±18.5)min,對照組手術時間為(132.17±25.2)min,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住院時間為(12.2±4.1)d,對照組住院時間為(15.3±2.2)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s)
?
兩組患者經過不同方案進行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總滿意度僅為84%,而觀察組患者的總滿意度為9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00,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作為一種常見的疾病,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手術治療是現階段治療過程中的最佳治療方案,而在傳統的開腹手術治療中,手術過程中所形成的切口長度達到了15 cm,往往需要住院半月來恢復,同時在手術以后,會產生較大的創傷,容易出現一些并發癥,影響了患者的治療效果[7-12]。隨著微創手術的不斷完善,腹腔鏡在治療中被廣泛應用,患者的治療效果也得到了提升。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過程中,通過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聯合膽道鏡取石術的方案進行治療后,可以有效地控制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改善了患者治療效果[13-17]。治療后,觀察組手術時間為(134.23±18.50)min,對照組手術時間為(132.17±25.20)min,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住院時間為(12.20±4.10)d,低于照組住院時間為(15.30±2.20)d(P<0.05)。兩組患者經過不同的方案進行治療以后,從滿意度水平方面來看,在對照組患者的總滿意度僅為85%,低于觀察組患者的總滿意度為95%(χ2=4.000,P<0.05)。黃品諺等[18]在研究中,選取13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針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聯合膽道鏡經膽囊管取石術對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其手術時間為(114.5±19.3)min,住院時間為(12.3±4.3)d,相較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聯合T管引流術與膽總管切開探查的治療來看,手術時間為(130.8±25.4)min,住院時間為(15.2±2.1)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與該次研究相似。由此可見,針對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聯合膽道鏡取石術進行治療,可以提高患者治療效果。
在目前的消化系統中,膽石癥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的病,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許多不同的方案,其中治療方案主要包括腹腔鏡膽道鏡雙鏡聯合手術、傳統開腹手術以及腹腔鏡十二指腸鏡聯合手術等。在這些治療方案中,都需要遵循相應的原則,即切除病灶、取凈結石、通暢引流以及防止復發等。從目前的臨床報道來看,已經形成了豐富的經驗,在不同的治療方案下,所取得的治療效果各不相同。在當前腹腔鏡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的情況下,傳統開腹手術的應用不斷減少,這主要是因為在進行傳統開腹手術的過程中,患者會受到較大的創傷,同時容易產生一些術后并發癥,患者需要長時間來進行恢復,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在腹腔鏡十二指腸聯合手術的治療過程中,則會對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的正常功能造成破壞,同時容易產生十二指腸穿孔以及乳頭狹窄的情況,對患者的治療效果產生了不利影響。從近年來的治療來看,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技術的應用更為廣泛,在患者治療效果方面明顯改善[19-24]。在采用這種手術方案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實現患者術中出血量的有效控制,同時控制患者的住院時間,對各種術后并發癥進行有效控制,比如說膽道感染、膽漏以及切口感染等情況。在腹腔鏡的作用下,可以獲得更好的手術視野,保證各項精細操作順利完成,從而減少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產生的損害[25]。與此同時,在進行膽道鏡探查的過程中,可以對膽管的損傷進行有效控制,在清除較大結石的過程中,避免出現結石殘留的情況。通過采用雙鏡結合的方式,它能更好地緩解肝功能損害,增強患者的治效果,增強患者的滿意度,已得到了較為廣泛的認可。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臨床治療中,針對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的微創手術治療方案,可以選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聯合膽道鏡取石術進行治療,減少患者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