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紅新,吳科斌,邱順興,賴珍華
福建省龍巖市第三醫院精神一科,福建龍巖 364000
精神分裂癥超高危(UHR)人群是指具有行為、精 神、認知功能等異常前驅期癥狀表現的人群,在發展成為精神分裂前具有一段較長的前驅期[1-2]。研究發現,UHR人群1~2年內轉化為精神分裂癥的比例高達30%~50%,因此對這類人群進行早期有效的干預具有重要意義。認知功能障礙在UHR人群中有著較高的發病率,并且也是影響治療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并無能夠改善認知缺陷的有效藥物,大多以心理干預治療為主。但常規的心理干預治療對治療師的要求較高,且干預常采用一對一的方式進行,效率較低[3]。計算機認知矯正治療(CCRT)是一種基于認知康復理論的作業訓練,并與計算機信息技術相結合,具有訓練認知功能的作用[4-6]。CCRT干預應用于UHR人群或許有更好的療效,為此該研究方便選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該院門診收治的UHR患者113例為研究對象,就CCRT干預對UHR人群認知功能的影響展開分析,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擇該院門診就診的UHR人群113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經中文版精神病高危癥狀評定量表(SOPS)評估確診的UHR人群;文化程度初中以上。排除標準:有嚴重內外科疾病、藥物濫用史及腦部外傷者;目前正在接受或準備接受其他臨床研究者;認知功能嚴重障礙,無法溝通交流者;隨訪丟失或拒絕治療者。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56例中,男31例,女25例;年齡20~48歲,平均(32.47±3.42)歲;病程1~8年,平均(4.27±1.12)年;受教育時間(9.26±3.78)年。觀察組57例中,男30例,女27例;年齡20~48歲,平均(32.16±3.46)歲;病程為1~8年,平均(4.21±1.14)年;受教育時間(9.19±3.81)年。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已獲得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進行疾病相關知識、情緒宣泄、心理疏導等常規健康教育,1 h/次,1次/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CCRT干預:使用計算機認知矯正系統,訓練師對接受訓練者進行計算機相關操作培訓,講解計算機認知訓練的步驟,初次訓練時進行評定,根據評定結果選擇適宜的訓練難度。訓練內容包括注意、言語工作記憶、視空間工作記憶、精神運動速度、知覺加工、執行控制、計劃、社會認知等多個模塊,每個模塊有6~12項練習,每項練習分為8~30個不同難度的任務。根據接受訓練者的評定結果,可進行全模塊綜合矯治,也可采用幾個模塊進行更具針對性的訓練。每個訓練師同時管理5名接受訓練者,訓練30 min/次,5次/周,連續訓練3個月。
①PANSS-6評分[7]:包括陽性癥狀、陰性癥狀評分,每項根據嚴重程度記1~7分,評分越高認知障礙越嚴重。②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評分[8]:包括視空間、命名、記憶、注意、語言、抽象思維、延遲回憶、定向8項,共30分,評分越低認知功能越差。③治療依從性:分為完全依從(完全按醫囑服藥,訓練配合度高)、部分依從(能按醫囑服藥,漏服、錯服次數<3次,訓練配合)、不依從(不按醫囑服藥或拒絕服藥,訓練不配合)3個等級。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陽性癥狀、陰性癥狀、PANSS-6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陽性癥狀、陰性癥狀、PANSS-6總分均較干預前降低,觀察組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PANSS-6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PANSS-6評分比較[(±s),分]
注:與該組干預前比較,*P<0.05
?
干預前兩組MOC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MOCA評分均較干預前提高,觀察組提高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MOCA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MOCA評分比較[(±s),分]
?
觀察組治療依從性為91.23%,高于對照組的73.2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9,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n(%)]
認知功能障礙在UHR人群中就已存在,因此在早期對這類人群開展與認知功能相關的干預具有重要意義[9-11]。目前并沒有能夠改善認知功能障礙的藥物,臨床上主要以心理治療干預為主,但心理治療的方法不一,治療效果受訓練師及訓練者配合程度的影響較大,并且一對一訓練的效率較差,訓練的依從性不高。CCRT是一套基于計算機輔助的大腦康復訓練系統,相關研究表示,計算機輔助認知矯正能夠部分改善緩解期抑郁癥患者的認知功能[12-14]。近年來,該院將CCRT干預應用于UHR人群的治療中獲得了顯著效果。
CCRT是應用神經心理、認知康復理論并與計算機信息技術相結合的一種作業訓練,通過系統、全面、有趣的認知作業訓練來提高訓練者的認知功能,通過計算機來模擬真實的情景,應用語音、數字、文字、圖片等形式來提高UHR人群問題解決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并在計算機信息的跟蹤下根據訓練者的認知水平情況實時調整治療方案[15-16]。
該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陽性癥狀(11.87±1.81)分、陰性癥狀(15.15±1.57)分、PANSS-6總分(30.46±1.37)分均低于對照組(P<0.01),且干預后兩組MOCA評分均較干預前提高,觀察組提高幅度大于對照組(P<0.01),這與呂立召等[17]學者在相關研究中得出,患者給予CCRT干預后,陽性癥狀總分(11.65±1.75)分、陰性癥狀總分(16.34±2.12)分、PANSS-6總分(31.10±4.88)分,均低于常規治療(P<0.05),與該文所得結果相近。說明CCRT干預能夠有效改善UHR人群的認知功能。分析原因,CCRT的認知作業訓練涵蓋了注意、言語工作記憶、視空間工作記憶、精神運動速度、知覺加工、執行控制、計劃、社會認知等多個認知領域,能夠鍛煉UHR人群的注意警覺、精神運動速度、工作記憶、執行功能、言語能力、社會認知等多個方面,從而起到提高UHR人群認知功能的作用。
該研究中,觀察組的治療依從性為91.23%,高于對照組的73.21%(P<0.05),說明CCRT干預能夠提高UHR人群的治療依從性。分析原因,CCRT主要為一人一機的治療模式,能夠降低UHR人群的抵觸感,同時通過語音、數字、文字、圖片等形式向UHR人群提供有吸引力的作業任務,并且能夠對UHR人群的訓練結果進行記錄和反饋,調整訓練任務的難易程度,使接受訓練者能夠完成訓練,提高其治療信心,從而起到提高治療依從性的作用。
綜上所述,CCRT干預能夠改善UHR人群的認知功能,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