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瑛
靖江市人民醫院產科,江蘇靖江 214599
妊娠期高血壓屬于女性妊娠期間常見的妊娠并發癥之一,不僅危害自身健康,對腹內胎兒生長發育也造成損傷。據臨床調查發現,女性患妊娠期高血壓的概率高達11%~20%,且近幾年隨著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等改變,妊娠期高血壓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1]。一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會發展為子癇前期,引起血壓升高、水腫、蛋白尿等,甚至誘發抽搐、昏迷,對母嬰安全均產生威脅。因此,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如何預防子癇前期值得臨床深入探究。阿司匹林藥物是當前預防子癇前期常用藥物之一,將其與復合維生素聯合使用即能夠發揮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凝集功效,同時可補充孕婦所需維生素,改善血管內皮受損問題,降低子癇前期發病率[2]。該文針對2019年2月—2021年2月該院收治90例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簡述阿司匹林、復合維生素聯合運用對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的預防作用。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擇該院收診治療妊娠期高血壓患者90例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抽簽方式分為兩組,每組45例。對照組年齡20~36歲,平均年齡(25.1±1.7)歲;孕周20~24周,平均孕周(22.4±1.1)周;入院時體質量22.2~27.5 kg/m2,平均體質量(25.1±1.1)kg/m2。觀察組年齡21~37歲,平均年齡(25.3±1.6)歲;孕周21~25周,平均孕周(22.5±1.0)周;入院時體質量22.3~27.6 kg/m2,平均體質量(25.3±1.2)kg/m2。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均確診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者;均為單胎妊娠者;均同意參與并積極配合該次研究。排除標準:對研究所選藥物過敏者;合并其他妊娠期疾病者;抵觸配合研究者。該次研究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患者使用安慰劑進行預防,用量為150 mg/次,1次/d,睡前服用。
觀察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復合維生素聯合預防,阿司匹林(國藥準字J20171021)用量用法為:75 mg/次,1次/d。復合維生素(批準文號H20140354)用量用法為:1片/次,1次/d。
兩組患者均持續用藥3個月。
對比兩組患者預防效果,分為顯著(血壓控制水平穩定且處于正常范圍,無異常情況)、一般(血壓略有波動,未出現子癇前期)、不佳(發生子癇前期并發癥)3個等級。總效果率=(顯著例數+一般例數)/總例數×100.00%。記錄各組患者用藥期間子癇前期發生率,監測患者預防治療過程中血壓水平變化,包括收縮壓、舒張壓,統計各組新生兒出現不良情況的概率。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s),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表達方式為[n(%)],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預防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預防效果對比[n(%)]
觀察組患者用藥1個月、2個月、3個月發生子癇前期概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用藥期間子癇前期發生率對比[n(%)]
兩組患者入院時血壓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壓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水平對比[(±s),mmHg]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水平對比[(±s),mmHg]
?
觀察組新生兒不良情況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新生兒不良情況發生率對比[n(%)]
妊娠期高血壓屬于高血壓亞型病變的一種,也是女性懷孕階段特有的高血壓病變,不僅會對孕婦自身造成不良反應,還會導致胎兒健康隱患。通常該病癥發生在妊娠20周后,也有部分特殊患者在產后48 h內出現妊娠期高血壓癥狀,患者以血壓異常升高、四肢水腫程度增加、尿蛋白等為主要表現,如病情未得到及時控制,很容易合并子癇前期[3-4]。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屬于較為嚴重的妊娠期合并癥,其中子癇前期也會導致血壓異常升高和尿蛋白,因此會加重孕婦妊娠期高血壓的癥狀,同時還可能引發胎兒抽搐、窒息等情況,也是導致胎兒死亡的重要誘因。另外高血壓子癇前期還會導致胎盤供血量不足的情況,使胎兒的發育受到嚴重影響,使低體重兒、低胎齡兒等的娩出率明顯提升,根據臨床大數據統計顯示高血壓子癇前期孕婦分娩異常胎兒的概率接近1/4[5]。因此,需要在女性妊娠期階段對高血壓子癇前期開展有效的預防,通過降低發病率的方式降低胎兒患病率或異常率,確保母嬰雙方的健康。
目前國際醫學界還未發現子癇前期的發病機制,其在世界各國的發病率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其中發展中國家的發病率高于發達國家,而我國近幾年妊娠期子癇前期的發病率接近6%[6-7]。臨床醫學研究者認為該病癥和子宮螺旋動脈重構性障礙、滋養細胞浸潤障礙、胎盤著床深度不足、血管異常痙攣等均有著密切聯系,且該病癥通常發生于妊娠20周后,大部分患者在妊娠20周前的血壓、尿蛋白等指標均顯示正常,而在妊娠超過20周時即檢查出異常,重度子癇前期的孕婦還會出現多器官功能障礙,因此屬于突發型疾病的一種[8]。子癇前期對胎兒的不良影響更加明顯,不僅會導致發育遲緩,還有較高概率引發早產、胎盤早剝等,如順利娩出后也有較高概率出現低體重兒。國內當下無針對子癇前期的有效醫療手段,一旦發生無任何逆轉方案或藥物,除胎盤娩出外,因此臨床均推薦使用終止妊娠的方式,這也使得子癇前期成為醫源性早產、胎兒死亡的重要誘因[9-10]。
①滋養細胞浸潤障礙和血管重構障礙。滋養細胞浸潤功能減退性障礙、螺旋動脈重構障礙是目前學術界認可范圍較廣的子癇前期誘發機制,這兩種異常狀態通常起始于妊娠期8周左右,該階段蛻膜血管重構剛剛開始,而在妊娠14~15周時即可達到最大峰值,并于妊娠期20周左右基本完成[11]。其中螺旋動脈的重構過程即是絨毛滋養細胞浸潤子宮螺旋動脈血管平滑肌的過程,因此滋養細胞浸潤功能和螺旋動脈重構有著密切關聯,也和胎盤著床穩定性有著密切關系。如滋養細胞浸潤障礙,則血管重構時僅發生于蛻膜間,這就直接導致胎盤著床深度不足,容易引發胎盤早剝。且基層間螺旋動脈張力不足,就會引發血管內腔過度狹窄,使胎兒供血量嚴重下降[12]。②TXA2/PGI2比例失衡。縮血管物質血栓素A2和舒血管物質前列環素I2是調控血管舒張、收縮的重要物質,在子癇前期發生后由于胎盤長期處于缺血、缺氧的狀態,血管內皮細胞受到損傷,此時表現為TXA2分泌量增加,而PGI2分泌量減少,即兩種物質間比例失衡,會使微小型血管長期處于痙攣狀態[13-14]。
子癇前期的主要病理狀態為微小型血管異常痙攣,進而導致人體血液循環系統功能障礙,發生組織、器官的缺血性或缺氧性壞死癥狀。阿司匹林的本質為乙酰水楊酸類藥物,在進入人體后可以發揮抑制炎性反應、血凝反應的功效,還可對血管內皮組織形成保護,從而使心血管系統功能得到有效恢復。而隨著現代藥理學對阿司匹林的進一步研究,其藥理作用范圍也在被逐漸發現,因而也成為世界醫學界應用范圍最廣的藥物之一[15]。阿司匹林預防子癇前期的作用是在20世紀80年代被發現,確認該藥物可以對環氧化酶的活性核心絲氨酸的活性發揮抑制作用,且該抑制效果呈不可逆狀態。而環氧化酶則是縮血管物質血栓素A2(TXA2)、舒血管物質前列環素I2(PGI2)合成的關鍵性酶類物質。子癇前期患者的血管內皮細胞具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情況,因此導致血清當中TXA2/PGI2的比例呈明顯失調狀態,而這一失調狀態則是引起微小型血管痙攣的重要因素。阿司匹林在進入人體后對TXA2具有較高的抑制作用,而對于PGI2的分泌功能則不構成影響,從而促進二者間比例恢復至平衡狀態,有效舒張微小型血管,并抑制血管內皮上血小板的聚集效應,降低血液高凝狀態的程度,增加單位時間內血液流通量,使子宮血液經由臍帶系統灌注入胎盤組織的量明顯增加[16]。后續研究當中還發現,如在低氧環境當中對人體滋養細胞進行培育,則會檢查出sFlt-1表達量的增加,此時利用阿司匹林、COX-1抑制劑等對低氧環境下培育的細胞進行處理,則可發現阿司匹林能夠發揮和COX1抑制劑同樣的作用,有效降低sFlt-1的表達量,且所使用的阿司匹林劑量越高,產生的抑制效果越好,其中高劑量阿司匹林可直接抑制sFlt-1的轉錄過程,從根本上切斷了該因子的表達活性。而降低sFlt-1的表達有助于預防子癇前期的發生,降低其表達量可控制子癇前期的發生概率。同時相關研究指出阿司匹林還具有抑制環氧化酶2的活性,可通過降低局部炎性反應的方式控制和預防子癇前期的發生[17]。
根據現代臨床研究顯示,處于妊娠期的孕婦體內維生素C含量會大幅下降,因此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相對下降,使得早產、感染、子癇前期的發生率有所提升[18]。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胎盤組織中的維生素各亞族、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的含量相對較低,會直接導致蛋白酶釋放率增加、中性粒細胞炎性浸潤效應增加,進而使人體內各組織產生過度的氧化反應,最終造成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導致血管擴張和收縮物質分泌平衡的失調。通常表現為縮血管物質分泌量明顯增加,孕婦體內微小型血管處于不同程度的痙攣狀態下,使胎兒獲取的母血量嚴重下降,產生窒息、胎盤早剝、子癇等病理癥狀。因此,為了有效預防子癇前期的產生,就需要在臨床應用阿司匹林的基礎上,聯合服用維生素C、維生素E等制劑,有效幫助其維持體內維生素亞族的水平,從而避免妊娠期階段血管內皮的損傷,放置血小板過度聚集,也可調整舒張、收縮血管物質分泌的平衡,緩解血管異常痙攣狀態,進一步提升臍帶輸送入胎兒體內的血流量,確保胎兒的正常發育[19]。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預防效果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發生子癇前期概率6.67%明顯低于對照組40.00%(P<0.05),該研究結果與周丹等[20]發表文章中,治療組達到的預防效果為92.13%高于對照組,子癇前期發生率為7.48%顯著低于對照組的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妊娠高血壓患者經阿司匹林、復合維生素聯合用藥能夠有效預防發生子癇前期情況,改善新生兒及分娩結局,安全性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