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琳俏
(信宜市人民醫院眼科,廣東茂名 525300)
閉 角 型 青 光 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是臨床眼科常見疾病,其屬于致盲性疾病,常伴有白內障,手術是其主要治療措施,以往多采用單純小梁切除術或聯合晶狀體超聲乳化技術,雖具備一定療效,但術后并發癥較多,如術后瘢痕增生等,易導致手術失敗[1]。因此,尋求一種更為安全有效的手術方法意義重大。房角分離術聯合超聲乳化晶體植入作為一種新型手術方式,通過將前房加深,及植入較薄人工晶狀體,可有效降低眼壓,使瞳孔阻滯從根本上解除,達到治療目的。本研究選取80例PACG合并白內障患者,觀察房角分離術+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20年1月至8月信宜市人民醫院收治的PACG合并白內障患者8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入選所有患者根據手術方式分組。研究組40例,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63.58±7.19)歲;慢性患者10例(10眼),急性患者30例(30眼);病程1.5~9年,平均病程(6.05±1.30)年。對照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43~77歲,平均年齡(64.14±7.50)歲;慢性患者7例(7眼),急性患者33例(33眼);病程1~7年,平均病程(5.40±1.25)年。對比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信宜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入選者符合原發性PACG合并白內障診斷標準[2];②患者眼壓升高28 mmHg以上(1 mmHg=0.133 kPa),視力水平<0.3;③患者晶狀體依照Emery分級[3]:II~III度;④房角關閉范圍≤270°。排除標準:①合并有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嚴重腎病等影響預后的疾病;②既往有眼底、眼表病史;③有明確眼部外傷史;④既往有眼部手術史。
1.2 治療方法 術前兩組均予以常規檢查,并實施對癥治療。對照組接受小梁切除術聯合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治療,對球周、球后使用濃度2%利多卡因20 g/L(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0020226,規格:20 mL∶0.4 g)局麻,分離球結膜,以角膜緣為基底做一體形鞏膜瓣,厚度1/2虹膜、大小5 mm×4 mm,向前做鞏膜板層隧道,分離至透明角膜內1 mm,采用隧道刀潛行分離;用穿刺進入前房,將黏彈劑注入,進行5~6 mm環形撕囊。做1個透明角膜輔助切口位于2點位置;用超聲乳化儀(武漢醫之家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型號:MTP Model 2000)進行碎核處理,將晶狀體核乳化吸收,設置30%~50%超聲能量,50 s時間,300 mmHg負壓。I/A沖吸前房皮質。將黏彈劑注入前房、囊袋內,植入人工晶狀體。切除小梁及周圍組織,徹底清洗血凝塊,球結膜、鞏膜頂端切口使用間斷縫合法縫合處理,采用10-0號尼龍線,將地塞米松眼膏(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496,規格:3.5 g)涂抹在結膜囊內,包扎術眼,術畢。
研究組患者接受前房角分離術+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手術治療:于術前30 min給予患者美多麗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參天制藥株式會社,國藥準字J20180051,規格:10 mL)進行散瞳,5 min/次,共散瞳4次,之后進行表面麻醉。約2點位置,作1個1.2 mm的透明角膜輔助側切口,約10點位置作1個3.2 mm主切口;將黏彈劑注入前房加深,撕囊5~6 mm、使用撕囊鑷進行,將平衡液注入皮質內與前囊下,分別進行水分層與水分離。白內障吸出依照標準超聲乳化步驟進行,超聲乳化儀同對照組。將折疊式后房型人工晶狀體植入。從輔助切口與主切口用黏彈劑注射針頭沿房角360°緩慢注入,進行房角分離,并對虹膜根部使用虹膜恢復器輕壓,進行鈍性分離,囊袋與前房內黏彈劑使用I/A徹底清洗,水密處理手術切口。
1.3 觀察指標 ①分別于術前、術后6個月檢查所有患者中央前房深度、眼壓水平、最佳矯正視力變化。中央前房深度、房角開放度、房角形態等采用超聲生物顯微鏡(天津邁達醫學科技,MD-300W)測量;眼壓:采用非接觸眼壓計(日本拓普康,型號:TopconCT-80)進行測量;最佳矯正視力使用國際標準遠近視力表進行測量。②以房角鏡(蘇州醫療器械廠,型號:Soken Tape)檢查房角開放度。③于術前、術后6個月觀察兩組角膜內皮細胞計數,使用角膜內皮鏡(上海拓普康精密儀器有限公司,型號:TOPCON SP-300P)檢查。所有操作由專人于術前、術后嚴格依照操作規范進行測量,并詳細記錄。
1.4 統計學分析 將數據納入SPSS 21.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比較,以[例(%)]表示;計量資料中,前房深度、眼壓水平與視力的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其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房角開放度采用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明確交互作用,固定時間點測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不同時間點測量數據的兩兩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檢驗水準)。除Bonferroni校正時以P<0.0167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外,其余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房深度、眼壓與視力水平對比 結果分析,術前兩組患者前房深度、眼壓水平、視力等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術前對比,兩組指標均改善,且研究組患者各指標更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前房深度、眼壓與視力水平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前房深度、眼壓與視力水平對比(±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前房深度(mm) 眼壓(mmHg) 視力術前 術后6個月 術前 術后6個月 術前 術后6個月研究組 40 1.64±0.05 3.72±0.30* 33.95±6.40 15.23±1.62* 0.21±0.05 0.68±0.12*對照組 40 1.63±0.07 2.65±0.28* 33.18±6.52 18.23±1.54* 0.20±0.04 0.36±0.15*t值 0.735 16.490 0.533 8.488 0.987 10.535 P值 0.464 0.000 0.595 0.000 0.326 0.000
2.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房角開放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組內術后1月、6月房角開放度均高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67),而兩組患者組內術后6個月與術后1月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167)。組間兩兩比較,術前研究組患者房角與對照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月、6月研究組患者房角開放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房角開放度基礎數據(±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房角開放度基礎數據(±s,°)
注:與術前相比,*P<0.0167。
組別 例數 術前 術后1月 術后6個月研究組 40 105.80±10.17 330.17±30.15* 321.25±29.05*對照組 40 103.64±12.50 281.10±27.54* 273.14±25.60*t值 0.847 7.600 7.858 P值 0.399 0.000 0.000
2.3 兩組患者角膜內皮細胞計數對比 結果分析,術前兩組患者角膜內皮細胞計數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6個月研究組患者角膜內皮細胞計數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角膜內皮計數對比[(±s),個/mm2]

表3 兩組患者角膜內皮計數對比[(±s),個/mm2]
注:與術前相比,*P<0.0167。
組別 例數 術前 術后6個月研究組 40 2 204.17±365.78 2 083.44±332.20對照組 40 2 175.60±401.14 1 835.06±376.11*t值 0.332 3.130 P值 0.740 0.002
PACG合并白內障是臨床眼科常見疾病,此疾病患者因眼內壓升高,眼部各個組織遭到損害,會引起其視力降低,出現視野模糊,若不及時治療,隨著病情進展,可導致患者喪失全部視野,甚至是失明。小梁切除術是其主要措施之一,雖然能夠有效緩解眼壓,達到治療目的,但術后存在諸多并發癥,且大多患者術后需要接受二期手術[4]。因此,探索一種更為安全、有效的手術方法尤為重要。
本研究顯示,術后6個月研究組患者前房深度、視力水平高于對照組,而眼壓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對患者行房角分離術+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治療可使患者獲益,有效降低其眼壓水平,改善前房、房角等結構條件,使患者視力恢復。有研究指出,聯合手術治療可使用人工晶狀體替換原有變形增厚的晶狀體,這樣就可恢復晶狀體正常結構,解除晶狀體擠壓前房角及瞳孔阻滯問題,改善局部結構條件,達到降低眼壓的治療目的[5-6]。
本研究中,患者房角開放度在手術干預下,隨時間延長均有增加趨勢,且受到時間、組別的交互作用(均P<0.05),簡單效應分析結果表明: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術后1月、6月房角開放度均高于術前,(均P<0.05);術后1月、6月研究組患者房角開放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上述結果證實,房角分離術+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治療,更有助于開放患者房角水平。房角分離術,可通過前房角鏡仔細觀察,再充分借助黏彈劑的張力和粘接性,鈍性分離前房角,充分暴露小梁網,并降低手術的機械損傷;同時,使用人工晶狀體替換,使前房加深,有效減輕房角擁擠情況,術后更利于預防眼壓升高、房角關閉等情況,可改善房角開放度,預防房角粘連的發生[7]。
此外,本研究中,術后6個月研究組患者角膜內皮細胞計數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與術前比較(P>0.05),而對照組患者術后不僅角膜內皮細胞計數低于研究組,還低于術前(P<0.05)。說明房角分離術+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手術對患者角膜內皮細胞計數影響不大,即對患者角膜內皮損害更輕微,有助于術后視力水平恢復。此結果與李梅等[8]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對PACG合并白內障患者運用房角分離術+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式聯合治療,能夠取得滿意療效,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