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石榮,林俊雙,陳 桂,石家杰
(1.郁南縣人民醫院ICU;2.郁南縣人民醫院普外科,廣東云浮 527199)
腹部創傷屬臨床常見的外科急癥,主要是由交通意外、高處墜落以及尖銳物品刺入等造成的腹部臟器或腔壁損傷[1]。嚴重腹部創傷具有病情危重、進展快、病死率高等特點,患者在入院后常被收入ICU進行治療,但由于傷情的復雜性,未能針對患者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致使治療效果不理想。而ICU加強治療可對患者低體溫、凝血障礙及代謝性酸中毒等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臨床救治成功率大幅提升[2]。本研究旨在探究ICU加強治療在嚴重腹部創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郁南縣人民醫院收治的嚴重腹部創傷患者62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達法分為對照組(n=31)及試驗組(n=31)。對照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齡19~73歲,平均年齡(39.81±10.28)歲;腹部單一臟器創傷10例,多臟器創傷21例;高處墜落所致9例,交通事故所致15例,銳器所致5例,其他外傷所致2例。試驗組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齡18~75歲,平均年齡(37.91±10.33)歲;腹部單一臟器創傷11例,多臟器創傷20例;高處墜落所致8例,交通事故所致17例,銳器所致4例,其他外傷所致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受傷原因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家屬均知情同意參與本研究,本研究獲郁南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符合《腹部創傷腔鏡診療規范專家共識》[3]中腹部創傷的診斷標準;②經腹部X線平片、CT、MRI和腹腔穿刺等檢查證實。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障礙或其他血液系統疾病患者;②合并腫瘤疾病患者;③入組前出現嚴重感染患者;③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ICU常規治療方法進行救治。患者入院后,迅速對患者病情進行準確評估,同時建立靜脈通道,輸液維持患者生命體征,迅速完成相關臨床檢查,并進行外科手術治療,手術后常規抗感染、營養支持等。
試驗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ICU加強治療進行救治。主要包括:安排專人對患者呼吸、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并完成相關記錄。若患者出現休克或病情加重等情況,及時采取有效、針對性治療措施進行干預。對患者尿量、腹痛位置、腹痛性質等進行密切觀察,同時對患者進行多通路輸血、輸液等治療,并完善相關術前準備。如患者合并多發性創傷,則應立即通知相關科室進行會診,多科室醫生共同治療針對性的治療計劃;如患者未出現血流動力學紊亂情況,則采取保守方式進行治療;如患者出現血流動力學紊亂,則應立即進行外科手術對患者進行治療,治療后患者病情穩定則可進行常規治療,如患者病情無好轉跡象且合并呼吸功能異常,則應進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處理。治療后,持續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維持患者生命體征以及抗休克、抗感染治療等,如患者呼吸功能受損,則應采用輔助呼吸進行治療,并根據患者血氣分析結果對呼吸機模式進行調整。結合患者細菌培養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為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以患者實際情況及耐受能力為標準,選擇腸內營養或腸外營養為患者進行營養支持。對患者引流管相關情況進行密切觀察,保證引流管通暢,記錄引流液性質、量、顏色等,根據患者引流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如患者體溫降至34 ℃以下,則需立即為患者進行保暖,更換患者衣物,必要時可增加室溫、使用電熱毯等。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判定標準如下:痊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生命體征恢復平穩,身體機能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生命體征穩定,身體機能有所好轉;死亡:治療1月內出現死亡者。總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②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PACHEⅡ評分,該評分系統包括急性生理學、年齡、慢性健康狀況3部分,總分0~71分,分數越高代表病情越嚴重[4]。③觀察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肺部感染、腹部傷口撕裂、水電解質紊亂、腹腔再出血等。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s)描述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例(%)] 描述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試驗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APACHEⅡ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APACHEⅡ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APACHEⅡ評分均有所下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APACHEⅡ評分比較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嚴重腹部外傷為臨床常見的腹部危重病癥,近年來隨著交通事故的頻發,腹部創傷的發病率也逐年上升。為此,不斷提高臨床救治效果,對保證患者生命健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ICU加強治療針對嚴重腹部創傷患者的救治過程,首先明確患者受傷原因,掌握患者病情進展情況以及身體一般狀況,最后實施針對性的治療措施[5]。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APACHEⅡ評分均有所下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ICU加強治療應用于嚴重腹部創傷中效果顯著,并發癥發生率較低。這是由于ICU加強治療一方面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重點監測、維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并對患者實施輸血、輸液等措施,以維持患者生命體征,為后續治療創造條件。另一方面,在患者入院后,迅速對其病情、腹部損傷情況、出血情況等進行評估,并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措施,使得救治措施更加符合患者實際情況,顯著提高了救治效果。嚴重腹部創傷患者常伴有的出血以及休克癥狀,此時由于患者血容量下降,外周血管塌陷[6-7],為患者建立淺靜脈通道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ICU加強治療進行深靜脈置管,并立即進行輸血、輸液等,為后續治療創造條件。ICU加強治療還進行了術后針對性治療。術后治療亦是影響治療效果的關鍵,術后密切對患者生命體征、引流情況、傷口、手術切口等情況進行觀察,并采用針對性治療措施進行干預,顯著降低了并發癥發生率,加快了患者的康復進程[8]。此外,低體溫可使患者機體產生復雜的病理生理變化,導致患者預后不良,且創傷后低體溫是常見而又易被忽視的問題[9]。本研究采取積極有效的保溫措施保持患者核心體溫,可降低患者的代謝水平,防止凝血功能紊亂,減少術中術后出血,降低術后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死率。
綜上所述,ICU加強治療應用于嚴重腹部創傷中效果顯著,并發癥發生率較低,是治療嚴重腹部創傷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