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和?李華
摘要:現如今,已經進入到了信息化的時代,信息技術也已十分成熟,并且也被愈來愈普遍地運用在了教育領域當中。隨著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結合,為提高教學品質和培育學生的興致提供了基礎和途徑,所以為了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的強大優勢,初中歷史教師應科學、認真地對其做出使用,將其作為輔助工具,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基于此,下文就圍繞信息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展開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歷史;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從現實的角度出發做出探討,歷史是初中時期十分關鍵的科目,如何提升教學成效也成為了初中歷史教師一直都在探究的課題。與此同時,信息技術是21世紀的一門前沿技術,它的發展與變化能夠更好地反映出社會發展的變革,以及時代發展對于人才所需的現實變化。而將這一門技術合理地應用于初中歷史課堂,可開展卓有成效的歷史教學,能夠幫助同學們在正值青春期的年紀養成正確的思維與邏輯,并利用對歷史的回顧樹立起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對初中生的成長和進步大有裨益。
一、信息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如想要更好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加以運用信息技術作為輔助,那么讓教師了解其中的關鍵意義就十分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會促使教師更為主動地探索應用路徑。實際上在初中課程中,歷史課非常重要,初中生歷史素養的培育也很關鍵,隨著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僅可以使學生在邏輯和抽象方面的理解有所進步,還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對課堂知識進行內化,從而加深對歷史難點和要點的理解。此外,使用信息技術還可以為初中生創造一個更加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并加強他們學習歷史的信心。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正確使用信息技術,突破了傳統靜態歷史學習的界限,刺激了同學們的學習欲望,歷史教育過程是抽象的,信息技術可以體現抽象的問題,在某些情況下,信息技術可以靈活地改變大小、遠近、快慢、虛擬和真實的教學內容,將事物、現象、過程和情況納入教育內容[1],將其融入教育,克服傳統的單調模式,并實現圖形和文本的同時教育效果,可以使初中生更加迅速地吸收新的歷史知識,減輕他們的學業壓力,因為形象化的東西往往可以給同學們更深的印象,使他們能夠享受課堂學習。由此可見,初中歷史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意義十分明顯。
二、信息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一)通過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成效
初中歷史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來有效提升教學的成效,從而降低學習的困難程度。實際上信息化技術具有便利性、可視性等特點,可以有效改進傳統授課活動中的不足,隨著教師將其與傳統授課模式進行融合,通過信息化的方式將原本陳列在課本上的知識內容以動態視頻的形式展現在同學們面前,為初中生帶來強烈視覺沖擊的同時,能夠有效降低歷史知識的難理解性,增進課堂教學成效的同時,也會促進教學品質的提升。例如:教授初中歷史“秦的統一”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結合歷史素材進行知識講解。在課前階段,教師可以帶領初中生觀看相關的與秦朝有關歷史短片,借此來吸引他們的學習注意力,并為后續的知識講解奠定一定基礎。在授課時教師則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向初中生展示秦朝在大一統前后所頒布的律法、實施的政策等素材資料,使同學們能夠對秦一統中國形成更加清晰的認知。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視頻與課本內容,引導初中生思考“為何秦能掃六合而非其他國家”等問題,進一步增強初中生對于當前知識內容的理解,從而實現教學成效的提升。
(二)借助信息技術,創建教學情景
通過對信息技術的運用,還能夠有效地創建出教學情景,如此一來,初中生學習歷史的興致就會變得更高。其實歷史本身就擁有極強的趣味性,大量的故事性內容可以激發初中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但是如果教師只是采取口述配合黑板板書的授課方式,就會致使效果大打折扣,無法讓同學們得到更好地學習體驗。所以,就需要借助信息技術創建教學情景,以此來對同學們做出刺激,展現出歷史課本生動的一面,點燃學生興致[2]。例如:教授初中歷史“鴉片戰爭”時,教師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展示“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影音資料以及圖片,通過圖文結合以及視頻播放的形式對初中生進行知識展示。教師在大屏幕上依次展示英國鴉片走私船、林則徐正面像以及虎門銷煙的畫面,再配備一些合適的音樂輔助以及畫外音講解可以為同學們營造出一種逼真的情景,可以讓他們更加直觀地感受虎門銷煙的全過程,學生的注意力會被牢牢地吸引在課堂上。如此便可以將同學們的思緒引入到對課本內容的思考中,此時學生的情緒正處高昂興奮期,便會紛紛爭相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
(三)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深度剖析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當中,恰到好處地運用信息技術,還能夠促使同學們展開深度剖析。實際上歷史知識之所以存在較強的學習難度,主要是因為歷史課本當中呈現的僅僅只是冰山一角,教師想要塑造初中生更加完善的歷史思維就需要在教導課內知識的同時進行深度剖析。例如:教授初中歷史“諸子百家”時,教師可以先引領初中生觀看相關的歷史影片,而后再對具體的思想內容進行深度剖析。以儒家思想“仁義禮智信”為例,教師則可以引領同學們思考以上短短五字所包含的更深層次的意義,并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聯動教導,使初中生可以將課內知識所學與課外生活實際相融合,進一步增強自身對于歷史知識的掌握與應用。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百家講壇》等視頻內容進行拓展教學,使初中生能夠掌握更加全面的歷史內容,并在觀看的過程中塑造自身更具高度的歷史觀念,繼而加速完善歷史思維意識的塑造
結束語:
總體而言,在初中時期的歷史教育過程當中,引入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當今的一種趨勢。信息技術可以貫穿于初中歷史始終,教育的成果也能夠有效地體現在學生的生長發展全過程之中,而初中歷史教師要做的就是要讓信息技術能夠更好地與課程相結合,使之發揮出最大的效用,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初中生的綜合能力素養同步得以提高。因此,上文就對初中歷史課堂上信息技術的運用做出了探討,期望引發思考。
參考文獻
[1]巢慧敏.以信息技術為載體優化初中歷史教學中師生互動關系[J].中國新通信,2021,23(16):223-224.
[2]宋玉梅.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初中歷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1(07):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