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和平 張笑寒






【摘 要】 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年社會,養老服務業是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幸福安康的民生事業。為充分發揮養老普惠金融的作用,促使普惠金融積極助力養老產業健康發展,在構建普惠金融指數以及養老服務發展指數的基礎上,文章利用固定效應模型就普惠金融支持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模式問題進行實證分析。研究表明:普惠金融的發展能夠明顯推動我國養老服務產業的進步,且其產生的影響是持續性的,對不同地區的支持存在著合理范圍的差異。因此,建議政府進一步完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優化養老產業融資環境、完善民間資本支持效用,推動普惠金融支持養老產業模式的優化升級。
【關鍵詞】 普惠金融; 養老服務產業; 固定效應模型; 支持模式; 區域差異
【中圖分類號】 F8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2)01-0032-06
一、引言
2019年4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提出,我國現在及未來一段時間將支持金融機構開發養老金融產品[1]。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健康中國”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并正在逐步制定和實施有關養老的法律法規,構建養老領域的政策體系,突出養老服務在國家大政方針中的地位。養老服務產業是“十四五”期間經濟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大力發展養老服務產業,在“基礎建設、功能發揮以及服務成效”等方面應有實質性的突破。國家正在逐步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2]。普惠金融的發展和養老金融服務的協同推進,為我國金融業自身變革的升級,醫養結合的推進提供了有效支持。但同時,目前鮮有文獻研究普惠金融對養老服務產業的支持模式。普惠金融如何進一步降低養老服務成本,更好地支持養老服務產業,以及如何合理平衡二者關系等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問題。
二、文獻綜述
(一)普惠金融概念的提出
2005年,聯合國首次提出了關于普惠金融的相關概念。與發達國家相比,普惠金融在我國出現較晚,但是發展較為迅速,并且政府也在積極推進金融的創新發展,關注各個群體,尤其是弱勢群體的融資需求,整個金融服務體系逐步走向完善。我國在2016年出臺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從國家層面推進普惠金融發展戰略的實施[3]。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在策略支撐和基礎設備建設兩個層面都有較好的發展與完善,但依然有需要彌補的缺點。發展普惠金融仍然存在著成本居高不下、金融供給不足以及不可避免的金融排斥等問題。
(二)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分析
養老服務產業是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護理、晚年生活得到有效保障而提供的各種服務,進而展開的全方位的聯通服務活動。自20世紀末建立以來,我國的養老服務市場逐步發展壯大,但我國養老服務市場發展水平總體上還處于較低層面[4]。主要癥結在經營規模不大、產業化結構比較單一、民間資本欠缺等方面。“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支持家庭承擔養老服務,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實現我國養老服務行業加速發展。
(三)普惠金融對養老服務產業的作用
顧名思義,金融是服務業,金融服務也是養老服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其在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金融行業的優勢,深度挖掘金融服務的價值,必將對推進服務于老年人、養老金和養老服務業整體的養老金融的發展產生積極且深刻的影響,同時進一步補足養老金融發展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短板,使得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更充分平衡,日趨完善。2019年《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指出,普惠養老金融應當歸入養老服務產業之中,表現出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的政策導向。其中養老基金、養老資管產品以及老年貸款等具有跨生命周期的養老儲蓄、養老投資、養老消費金融等典型特征。因此,普惠養老金融能夠以長期資本形式對接實體經濟和證券市場等,對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6-7]。同時,發展有長期養老需求的養老保障業務,適應了金融保險和養老產業集群的融合發展趨勢。典型例子有“五養結合”的醫養、療養、樂養、健養、學養,以及老年用品、養生食品、配套社區金融保險證券服務和銀行基礎消費金融服務等[8]。
(四)普惠金融支持養老服務產業的方式
雖然我國目前已出臺一些關于普惠金融發展和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相關意見,但普惠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在我國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進程中還屬于初始階段,相關普惠金融發展與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研究文獻不多[9]。隨著普惠金融的發展,發展普惠金融促進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正處于不斷探索階段。然而西方經濟發達國家,在金融促進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方面,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踐探索方面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主要體現在養老金與資本市場的有機結合。博迪等合作編寫的《金融學》一書,作為美國高校金融學金融學科的教材,重點探究了養老金與資本市場相結合的問題[10]。2014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英國著名經濟學家、養老金研究協會創立人布萊克的著作《養老金金融學》從貨幣市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保險和投資信托等方面分析了養老金相關的問題,為相關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美國于1978年通過的401K、403B計劃和457條款,為養老金、養老保險計劃的合理配置提供了實踐研究的基礎。雖然國情不同,但這些理論和實踐經驗對我國養老普惠金融的發展仍然有重要的借鑒作用。近十年來,我國不斷制定和實施了普惠金融促進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文件。國內研究者對相關文件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比如鈕學興[11-12]解讀了江蘇省《關于財政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蘇金融辦發〔2014〕85號),其詳細地介紹和論述了文件的出臺背景、政策的相關內容、對應的保障措施和創新點。通過對國內外眾多文件的研究和解讀,本文認為:我國養老事業長期以特定群體的基本養老服務為重點,注重“保基本、補缺型”。以政府投資為主,金融市場融資為輔的融資體系,雖然會對養老產業啟動環節產生一些影響,但隨著其進一步的發展完善,這種模式將不再適用,資金會受到政府有限財力的影響,老齡化的需求較難得到滿足,很大程度上加劇了養老負擔。普惠金融的出現和應用,開拓了新的養老服務模式,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擴大服務供給,滿足老齡化養老需求;政府支持、社會運營,深入開展構建普惠養老服務有效供給平臺;深入開展醫養結合,推進地方整體的發展。
三、模型構建
(一)普惠金融支持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效應模型
本文基于固定效應模型構建了普惠金融支持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效應模型,以不同地區的普惠金融指數作為自變量,對應地區的養老服務產業PSI值作為因變量。通過多年中國各省份層面的面板數據,從實證角度來分析不同地區的普惠金融發展程度對養老服務產業的支持效果。固定效應模型分為3種,本文選取個體固定效應模型和時點固定效應模型分別進行縱向和橫向的比較。
(二)我國普惠金融指標體系構建與指數測算
本文以國內外相關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作為開展研究的基礎,基于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的現實狀況,按照客觀性、可獲得性以及可量化等原則,從金融服務的規模度、可得性和實用度三個維度構建我國普惠金融指標體系(見表1)。
首先確定6項指標的平均數和標準差,用(xi)表示第i個指標的平均數,標準差σi表示第i個指標的標準差,那么其權重為:
普惠金融指數可用一個6維笛卡爾空間的點來表示,點M=(0,0,0,0,0,0)和點W=(w,w,w,w,w,w)分別是最壞情況和最好情況,普惠金融指數(IFI)表示為點M和點W之間的歸一化反歐幾里得距離(IFI為各省普惠金融指數,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和歷年中國金融運行報告),由此測算出2010—2019年我國東中西各省份的普惠金融指數①。
(三)我國養老服務產業指標體系構建與指數測算
本文參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1990年人文發展報告》,基于人類發展指數求解養老服務發展指數(PSI)。如果養老服務的發展水平可用N個維度表示,且N≥1,Ai表示第i個維度,由此得到:
其中,xi為第i個養老服務維度的實際值,mi為第i個養老服務維度的最小值,Mi為第i個養老服務維度的最大值。如果Ai=0,表明該維度的養老服務水平為0,養老服務處于完全未發展狀態,若A=1,則養老服務維度水平最高。PSI用以下公式計算:
其中,wi表示第i個養老服務維度所占權重。
據以上方法,本文對各地區的養老服務指數分別進行測算,進而比較各地區的養老服務發展水平。因為不同養老服務維度對老年人產生的影響程度也不盡相同,所以本文參考以往的文獻,對不同維度賦予不同權重得出對應的PSI值。在這里,本文綜合醫療服務水平(A)、社會服務水平(A)和政府服務水平(A)賦予權重,則:
按照公式7可測算出2010—2019年我國東中西部各省份的PSI值②。
四、實證分析
(一)模型設定及變量選取
由于隨機效應模型本身存在錯誤的可能及其導致的偏差過大,故本文選取雙向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本文用我國各地區的發展指數分別表示不同地區的普惠金融發展水平,用各地區PSI指數表示其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水平。
(二)東、中、西部各典型省份的實證分析
1.描述性統計量分析及檢驗
對東、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指數進行描述性統計量分析,結果見表2。
對數據進行ADF單位根檢驗法,結果見表3,同理,對PSI數值進行相同分析及檢驗③。
2.相關性檢驗
基于上述統計量及ADF單位根檢驗,對東、中、西部各地區的普惠金融發展狀況和養老服務產業間的關系進行相關性檢驗,結果見表4。
從表4可以看出,通過皮爾遜相關系數分析,東、中、西部各典型地區的普惠金融發展狀況和養老服務產業間的相關系數均大于0.8,可以認為兩者高度相關,并且東、中、西部均值的相關系數也符合此標準。
3.回歸分析
對東、中、西部地區普惠金融發展狀況和養老服務產業PSI值進行回歸分析,此處選取東、中、西部平均作為典例,借助Stata軟件進行分析(見表5)。
通過分析東部地區的檢驗結果,可以看出,每多1點的普惠金融發展指數,便會增加養老服務產業4.709的PSI值,同時,標準差很小,精度較高;t值較大,顯著回歸。可見,我國東部普惠金融發展水平上升1%,其養老服務產業水平提升4.709253%。
通過分析中部地區的檢驗結果,可以看出,每多1點的普惠金融發展指數,便會增加養老服務產業18.8577的PSI值,同時,標準差很小,精度較高;t值較大,顯著回歸。可見,我國中部普惠金融發展水平上升1%,其養老服務產業水平提升18.8577%。
通過分析西部地區的檢驗結果,可以看出,每多1點的普惠金融發展指數,便會增加養老服務產業19.48655的PSI值,同時,標準差很小,精度較高;t值較大,顯著回歸。可見,我國西部普惠金融發展水平上升1%,其養老服務產業水平提升19.48655%。
根據以上實證結果,不難看出: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與養老服務產業密切相關,并且呈正向相關關系。此外,東部的普惠金融相比于中部和西部地區,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所以再提高東部普惠金融的發展程度,其對于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支持效果并不如中部和西部地區高。因此,雖然提高普惠金融的投入可以提升地區養老服務產業的整體質量,但相對而言,目前優先提高中部和西部的普惠金融發展度性價比更高。
五、政策建議
(一)完善金融產品及金融服務
普惠金融注重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全面性及多樣性,而為了提供綜合化的金融服務,不僅需要滿足基本信用業務的要求,還要考慮其他各方面的金融需求。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金融體系還不能提供全面有效的產品和服務。傳統的存貸款、結算、兌換業務和面對面的柜臺服務方式無法滿足目前處于高速發展狀態中的市場需求,且農村相關金融產品創新不足,服務流程的優化、支付方式的創新、服務便利性的提高均迫在眉睫。因此,進一步完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可以有效地提高普惠金融發展水平,進而從總體上提升地區養老服務產業的質量。
(二)完善養老產業融資環境
養老產業擁有極具潛力的市場,要想增強養老產業的普惠金融支持力度,解決我國養老產業在一直以來尚未緩解的資金短缺問題,相關政府機構應不斷優化養老產業的融資環境,并采取一系列舉措為民間資本投入到養老產業提供支持。在進一步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規范管理的同時,給予充分的政策支持,對參與養老產業建設的機構或單位給予相應數額的貸款折扣,維護經濟權益,吸引越來越多的民間資本以及更多的金融企業參與到養老產業中來,從而形成較為完善的養老產業服務體系,真正實現老有所養的戰略目標。優化養老產業融資環境可以從側面增補其普惠金融支持力度,保證資金供給,更好地支持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
(三)完善民間資本支持效用
民間資本主要通過公私合營的模式對相關養老服務項目的建設產生影響,以此來支持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養老服務業涵蓋的領域總體可分為基礎設施建設和提供服務兩大類,為更好地發揮普惠金融促進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作用,必須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的關系。因此,建立健全合理的公私合營模式可以很好地解決此問題,這就要求民間資本的支持效用必須得到加強和完善。我國通過完善民間資本支持效用,可以很好地保障普惠金融健康發展,這有助于推進養老服務產業持續發展。
總體來說,大力發展我國的普惠金融可以對養老服務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產生深遠且積極的影響。但與此同時,在養老普惠金融發展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面對這些問題時,要結合我國具體國情主動探索,尋求創新方案。在政府引導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一個更為健康、規范、有序的普惠金融市場,進而帶動養老服務產業的充分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 婁飛鵬.以養老金融推進養老服務發展[N].學習時報,2019-08-21(002).
[2] 陳科.普惠金融的風險評估及風險防范研究[J].上海金融,2017(10):91-95.
[3] 歐陽佳俊,羅荷花.普惠金融發展的國際經驗借鑒及啟示[J].商業經濟,2019(1):156-158.
[4] 王偉.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建議[J].科技經濟市場,2019(4):80-82.
[5] 曹玉昆,翟相如.金融支持對林業產業發展的影響——基于空間計量模型的實證[J].統計與決策,2020,36(13):150-153.
[6] 王勤,李燦江.基于A-U模型的金融支持傳統產業創新驅動發展研究[J].上海金融,2019(11):73-79.
[7] 李德明,陳天勇,吳振云.中國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8(7):543-546,
549.
[8] 張志芳,林榮金,林志明,等.醫養結合養老院老人生活滿意度、孤獨癥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0,28(16):33-36.
[9] 許桂紅,周晨.我國各地區普惠金融發展程度的實證分析[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8(6):511-518.
[10] 葛和平,毛毅翀.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對貧富差距的影響效應研究[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6):85-92.
[11] 鈕學興.加大金融支持,破解融資難題[J].社會福利,2014(2):9-10.
[12] 鈕學興.創新服務供給模式,有效動員社會參與[J].社會福利,2015(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