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國棟,劉 喜,劉啟震,宋來高,汝 琦
(1 聊城市腫瘤醫院普外科 山東 聊城 252000)
(2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超聲科 山東 青島 266000)
臨床研究認為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營養不良的發生率高達40%甚至80%[1]。營養不良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評估和糾正而任由其發展,則會使患者逐漸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免疫功能障礙,這會使得機體對感染的抵御能力降低,容易合并多種并發癥,進而導致整體治療效果出現削弱,最終產生預后不良的情況[2]。所以在病情還沒有出現惡化和進展時,通過全面客觀的營養風險篩查對患者進行營養評估,以便及時的對患者提供營養指導十分必要。歐洲腸外腸內營養學會在2002 年推薦的營養風險篩查工具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是一個科學合理的對胃腸道惡性腫瘤進行風險篩查的量表。本文基于此應用此量表對胃腸道惡性腫瘤住院患者進行營養篩查和營養指導,并分析所取得的效果,具體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8 月到聊城市腫瘤醫院進行治療的124例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59例。年齡23~75歲(51.34±13.08)歲,病程1~14 個月(7.25±2.13)月。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 年修訂版《世界醫學會赫爾辛基宣言》的要求,征得受試者的知情同意,并與之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經過臨床診斷均被確診為胃腸道惡性腫瘤,具有明確的診斷標準[3];②所有患者均具備影像學診斷依據和病理學診斷依據;③所有患者均意識清醒,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
1.2.2 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的感染、肝腎功能障礙;②精神類疾病,溝通和交流障礙的患者;③圍術期使用糖皮質激素;④存在難以控制的糖尿病;⑤入組以前已經接受營養治療者;⑥合并腫瘤遠處轉移的患者。
1.3.1 營養風險篩查 嚴格以NRS2002 營養風險篩查量表對患者進行營養風險篩查,其主要的評估項目包括:營養狀況、病情嚴重程度、年齡、總分。賦分分別為0~3 分、0~1 分(年齡大于70 歲者為1 分,其余為0 分)、0~7 分(屬于三項總和)。經過NRS2002 營養風險篩查量表評分≥3 分的,則判定為存在營養風險;而NRS2002 營養風險篩查量表評分<3 分,則說明患者無營養風險。嚴格按要求開展NRS2002 營養風險篩查,通過經嚴格培訓的至少1 名醫師及1 名護士共同對患者的相關資料進行采集和核對,在患者入院后第2 日清晨測量患者的身高體重,計算BMI 指數,完成NRS2002 營養風險篩查評分,出院的時候再次和主管醫師對相關信息進行核對。
1.3.2 血清白蛋白的檢測 對所有患者分別在術前、術后1 d、術后1 周采集空腹靜脈血進行血清分離,再通過日立708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進行檢測。利用溴甲酚綠法(BCG 法)和相配套的試劑進行檢測。
(1)篩查結果:統計NRS2002 營養風險篩查應用在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群體當中的篩查結果和BMI 指數的關系。
(2)篩查指導:統計NRS2002 營養風險篩查出的不同患者在接受營養支持和未接受營養支持方面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差異。
經IBMSPSS 26.0檢驗,通過[n(%)]表示等級資料(篩查結果),并以Ridit 分析,求Z值;()表示計量資料(血清白蛋白水平),組間以t檢驗,求t值。P<0.05 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24例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的BMI 平均為(21.26±3.26)kg/m2,其中NRS2002 營養風險評分≥3 分者54例,NRS2002 營養風險評分<3 分者80例,兩組在BMI 指數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NRS2002 營養風險篩查結果和BMI 的關系[n(%)]
54例NRS2002 營養風險評分≥3 分者中45例患者接受營養支持,而80例NRS2002 營養風險評分<3 分中47例接受了營養支持,二組接受營養支持和未接受營養支持的患者在不同階段的血清白蛋白比值方面均差異顯著,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NRS2002 營養風險篩查不同時間點血清白蛋白值的影響(,g/L)

表2 NRS2002 營養風險篩查不同時間點血清白蛋白值的影響(,g/L)
當前臨床上應用在營養評估和篩查方面的工具有很多,不同的工具存在著各自的特點,而且操作也存在著各自的差異[4]。因為營養風險評估的工具不同,所以其側重的有所不同。本文應用NRS2002 營養風險篩查量表在胃腸道惡性腫瘤住院患者營養篩查和評估當中所發揮的作用,結果得出:①124例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全部獲取準確的身高和體重,經過評估BMI 平均為(21.26±3.26)kg/m2,其中NRS2002 營養風險評分≥3分者54例,NRS2002 營養風險評分<3 分者80例,兩組在BMI 指數方面存在差異;②54例NRS2002 營養風險評分≥3 分者中45例患者接受營養支持,而80例NRS2002營養風險評分<3 分中47例接受了營養支持,二組接受營養支持和未接受營養支持的患者在不同階段的血清白蛋白比值方面均存在差異。此能夠充分的肯定這種營養風險篩查量表應用的價值。本文所應用的NRS2002 營養風險篩查量表的主要優點是其操作方便且操作時間短,在對患者進行營養風險篩查時,不會產生額外的創傷和費用,在應用的時候具有較高的適用性和可接受度,所以是對患者特別是住院患者進行營養篩查的首選工具[5]。利用這個篩查量表對患者進行篩查可以實現對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營養的評估,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對患者提供營養指導,進而更好的調整患者在不同階段的營養狀況,避免因不良的機體營養狀況對患者病情恢復和預后等產生負面影響。綜上所述,將NRS2002 營養風險篩查應用在胃腸道惡性腫瘤住院患者的治療指導中可以有效實現對不同患者營養風險及營養狀況的評價,根據評估結果可以為針對性的開展營養支持提供指導,實現對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的改善。
綜上所述,將NRS2002 營養風險篩查應用在胃腸道惡性腫瘤住院患者的治療指導中可以有效實現對不同患者營養風險及營養狀況的評價,根據評估結果可以為針對性的開展營養支持提供指導,實現對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