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松濤 ,李承炎,譚成勇,張 莉
(1 重慶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 重慶 400030)
(2 巫山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辦 重慶 404700)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其嚴重損害居民生命健康,危及社會安全穩定。通過系統回顧重慶市巫山縣2015 年1 月—2019 年12 月共報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聚集性傳染病疫情發生情況:共24 起,發病609例。事件性質為一般事件和未分級事件,加強監測的靈敏性,做到早期報告早期處理,以減少事件擴散和對社會的危害,對今后能科學應對防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供依據,具體內容現報道如下。
2015 年1 月—2019 年12 月重慶市巫山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數據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子系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統”,轄區人口密度數據來自巫山縣統計信息年鑒[1]。
采用SPSS 19.0 統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和Spearman 相關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015 年—2019 年巫山縣共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4 起,累計發病609例,波及人數10 899例,罹患率為3.32%~100.00%。其中一般事件9 起,累計發病372例,未分級事件15 起,累計發病237例,無死亡病例報告,事件分級無較大事件發生。
2015 年1 月—2019 年12 月巫山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傳染病事件為主,共報告21 起,占總報告事件的87.5%。其次為狂犬集中傷人事件,有2 起,占8.33%,另外中毒事件報告1 起,占4.17%。報告以乙、丙類傳染病事件為主,突發中毒事件為食源性疾病,見表1。

表1 2015 年—2019 年巫山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類別
21 起傳染病突發公共事件最多的是呼吸道傳染病,占傳染病事件總數的76.19%(16/21),發病數最多的為呼吸道傳染病,占74.76%(382/511),見表2。

表2 2015 年—2019 年巫山縣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同傳播途徑報告情況
2.4.1 時間分布 2017 年事件報告數最多,達8 起,占總數的30.00%,其中手足口4 起,占50.00%。2018 年累計發病數最多,達203例,占總病數的33.33%,其中水痘發病數116例,占57.14%。事件高峰集中在3 月—6 月和9 月—12 月,狂犬集中傷人事件主要在7 月—8 月。
2.4.2 地區分布 除廟宇鎮外,全縣中心鎮均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達21 起,占總數的87.5%。報告起數居前3 位的鄉鎮為高唐街道(9 起,占37.5%)、樂坪鎮(3起,占12.5%)、官渡鎮(3 起,占12.5%)。發病數居前3 位的為高唐街道(165例,占27.09%)、樂坪鎮(91例,占14.94%)、銅鼓鎮(87例,占14.29%)。經統計學檢驗,轄區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人口密度呈正相關(r=0.176,P<0.05)。
2.4.3 場所分布 24 起事件發生場所為學校的有20起,占83.33%。其次為社區(2 起,占8.33%),家庭、集體單位(各1 起,分別占4.17%)。學校分布以小學為主(11 起,占45.83%),其次是幼兒園(6 起,占25%)和中學(3 起,占12.5%)。學校報告事件以傳染病為主(20起,占83.33%),居前3 位的病種分別為水痘(12 起,占50.00%),手足口(5 起,占20.83%),流行性感冒(3 起,占12.50%)。
巫山縣2017 年—2018 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數和累計發病數明顯上升,主要因為2017 年手足口和2018 年水痘流行所致,除此之外,2015 年—2019 年事件數和發病數整體相對平穩。值得關注的是社會流浪犬是夏季集中傷人較多的公共衛生事件。巫山的農村家宴缺乏監督和管理是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危因素,提示要加強對鄉風民俗的宣教,提高公民食品安全健康意識。
傳染病是近5 年來巫山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主要類型,其中呼吸道傳染病報告事件最多,發病人數也最多,主要集中在人口密度大、活動范圍廣的中小學和幼兒園。其次為腸道傳染病在托幼機構流行,與幼兒還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有關。傳染病事件主要集中在3 月—6 月和9 月—12 月,主要與春、秋季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呼吸道傳染高發有關。食物中毒事件主要發生在夏季,與高溫環境下食物中細菌更易生長繁殖有關。
結果表明:巫山縣轄區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數與人口密度呈正相關(P<0.05)。事件發生的主要場所以小學和托幼機構為主。高發傳染病主要為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3 種疾病可疫苗預防,提示在學校開展預防接種查驗補種工作至關重要,如在學校發生水痘聚集性疫情,開展應急接種可控制疫情蔓延[2]。
綜上所述,強化臨床醫生的責任意識和傳染病管理者的積極性,強化學校規范的晨午檢工作,控制傳染源,落實“五早”措施,從而達到防止疫情擴散、降低危害和社會影響的目的。同時加強健康宣教工作,提高自我防患意識,降低重點場所、重點人群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風險[3],有利于有效減少巫山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