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國勇,陳韻宇,洪澤文
(欽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 廣西 欽州 535000)
急性右冠脈閉塞是一種急診常見病,具體表現為右室、正后壁、下壁心梗。由于急性右冠脈閉塞患者自主神經分布的特點,右冠脈區域分布的迷走神經較多,極易引起迷走神經的活性增強,導致自主神經不平衡,增加再灌注心律失常等并發癥發生率,一般以低血壓、慢性心律失常最為常見[1-2]。本研究選取本院2018 年9 月—2020 年9 月住院治療的100例急性右冠脈閉塞患者術前使用阿托品預防再灌注心律失常,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18 年9 月—2020 年9 月住院治療的100例急性右冠脈閉塞患者,以單盲隨機抽樣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試驗組女性21例,男性29例,年齡49~72 歲,平均年齡(60.52±5.47)歲,發病時間1.2~6.5 h,平均(3.85±0.74)h,NYHA 分級:Ⅱ級29例、Ⅲ級21例,體重46~79 kg,平均(62.56±6.47)kg;對照組女性22例,男性28例,年齡50~71 歲,平均年齡(60.46±5.42)歲,發病時間1.4~6.3 h,平均(3.89±0.69)h,NYHA 分級:Ⅱ級30例、Ⅲ級20例,體重49~78 kg,平均(62.52±6.43)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均給予300 mg 阿司匹林腸溶片(生產廠家: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43021814,規格:50 mg×100 片/瓶)嚼服,600 mg 氯吡格雷(生產廠家: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20056410,規格:75 mg×7 片/盒)頓服,而后送至導管室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手術治療。對照組術前未使用阿托品預處理。試驗組術前使用硫酸阿托品注射液(規格:0.5 mg:1 mL×10 支;國藥準字H41 020324;生產廠家:河南潤弘制藥股份有限公司)0.5 mg 靜脈注射預處理。
(1)再灌注心律失常發生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包括緩慢心律失常、快速心律失常。緩慢心律失常包括AVB(房室傳導阻滯)、竇性停搏、竇緩。快速心律失常包括室顫、室速、頻發室早。(2)心肌酶指標:術前以及術后3 d,抽取所有患者3 mL 空腹靜脈血,低速離心處理1 min 后(3 200 r/min 離心速率、10 cm 離心半徑),分離血清,以化學發光法檢測cTnI(肌鈣蛋白Ⅰ),以ELISA 法檢測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所有血液樣品必須在采集后的2 h 內完成檢測。(3)住院指標:包括臨時起搏使用次數以及住院總費、臨時起搏使用時間、ICU 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
采用SPSS 26.0 統計分析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試驗組緩慢心律失常發生率2.00%低于對照組的1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緩慢心律失常發生率對比[n(%)]
治療后,試驗組快速心律失常發生率4.00%低于對照組的1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快速心律失常發生率對比[n(%)]
治療前,兩組患者cTnI、CK-MB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cTnI、CK-MB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心肌酶譜指標對比(,分)

表3 兩組患者心肌酶譜指標對比(,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a1t=14.796、a1P=0.000;a2t=12.331、a2P=0.000;b1t=36.431、b1P=0.000;b2t=30.811、b2P=0.000。
治療后,試驗組臨時起搏使用次數以及住院總費用低于對照組,臨時起搏使用時間、ICU 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住院指標對比()

表4 兩組患者住院指標對比()
急性右冠脈閉塞所致心梗與前降支心梗存在不同,患者常伴有緩慢性心律失常[3]。據調查顯示:右冠脈閉塞患者在PCI 手術治療中發生緩慢性心律失常的概率50%~80%。目前,臨床普遍認為急性右冠脈閉塞患者發生緩慢性心律失常與自主神經在心臟中分布密切相關[4]。心臟的自主神經分布不均勻,迷走神經主要分布在心房組織、房間隔、房室結、竇房結,分布范圍的心肌迷走神經纖維豐富,一旦受到刺激,則會導致迷走神經的興奮性增加[5]。PCI 手術治療急性右冠脈閉塞時,一旦發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則會導致缺血損傷釋放的大量化學物質從局部沖刷至血液循環,也可能在冠脈再通之后,通過迷走神經傳入到心肌纖維中,進而引發反射性緩慢心律失常。
有學者認為[6]: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發生與磷酸化障礙、鈣離子超載、大量氧自由基形成有關。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心臟的自主神經參與了再灌注心律失常發生、發展。自主神經功能失衡是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重要機制。阿托品可有效阻斷外周M 膽堿受體,降低迷走神經的興奮性,解除迷走神經對于心臟的抑制,加快心率,阿托品對心率的加速程度與迷走神經對于心臟抑制的張力有著密切聯系,阿托品通過拮抗迷走神經的興奮性,達到抑制傳導阻滯的作用。PCI 手術開通之前靜注小劑量的阿托品,可有效抑制迷走神經的興奮性,減少低血壓、緩慢性心律失常等并發癥發生,減少臨時起搏器使用次數,縮短使用時間,提高PCI 手術安全性,降低治療費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患者經濟負擔。
本文結果顯示:試驗組緩慢心律失常發生率、快速心律失常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血清cTnI、CK-MB 均低于對照組,臨時起搏使用次數以及住院總費用低于參照組,臨時起搏使用時間、ICU 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急性右冠脈閉塞患者術前使用阿托品,可有效降低血清cTnI、CK-MB 含量,預防再灌注心律失常等并發癥發生,縮短治療時間,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