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丹,李荔麗,鄧甘林
(1 南京腦科醫院<胸科院區>麻醉科 江蘇 南京 210029)
(2 開封市腫瘤醫院麻醉科 河南 開封 475000)
(3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科 江蘇 南京 210029)
肺癌是惡性腫瘤的常見類型,手術治療肺癌需要注意麻醉方法[1]。阿片類藥物是最常用的術后鎮痛藥物,如羥考酮就在臨床廣泛使用,但單獨使用羥考酮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考慮聯合鎮痛方式對患者有利[2-3]。本研究對羥考酮聯合右美托咪定在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后靜脈自控鎮痛中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旨在探討有效的肺癌術后鎮痛方法,現報道如下。
選取南京腦科醫院自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行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患者100例,應用數字表隨機法分成兩組,觀察組51例,其中男31例,女20例,年齡在22~75歲,平均年齡(48.9±9.8)歲;對照組49例,其中男31例,女18例,年齡在20~73 歲,平均年齡(48.4±10.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ASA 分級為Ⅰ、Ⅱ、Ⅲ級者;②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③體質量為45~80 kg 者。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或有精神疾病史者;②哺乳期;③妊娠期;④合并重要臟器嚴重疾病者;⑤藥物濫用史;⑥術前行化療、放療、抗生素治療者;⑦同側胸部手術史;⑧心動過緩;⑨心臟傳導阻滯。
1.2.1 手術方法 術前禁食8 h,禁飲4 h,建立靜脈通道,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行麻醉誘導,給予咪達唑侖0.06 mg/kg(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01F12021),丙泊酚1.5 mg/kg(西安力邦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22104263-1),順式阿曲庫銨0.2 mg/kg(上海醫藥(東英藥業),批準文號A11201211),舒芬太尼0.5μg/kg(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01A11281),靜脈注射。在2 min 后,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將潮氣量控制在7 mL/kg 左右,呼吸頻率控制在11 次/min 左右。給予0.2 μg/kg·min 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00A12271)、4 mg/kg·h 丙泊酚進行麻醉維持,術畢,麻醉停止,拔出氣管導管。
1.2.2 對照組 術后給予患者羥考酮0.01 mg/kg(蒙蒂醫藥,批準文號116200)行靜脈自控鎮痛。術后給予患者羥考酮0.7 mg/kg,靜脈自控鎮痛泵進行自控鎮痛,背景輸注速度每小時為1 mL,單次給藥2 mL,鎖定時間為15 min,術后48 h 可將鎮痛泵撤除。
1.2.3 觀察組 術后給予患者羥考酮0.7 mg/kg、右美托咪定2.25 μg/kg 行靜脈自控鎮痛。術后給予患者羥考酮0.7 mg/kg、右美托咪定2.25 μg/kg(揚子江藥業,批準文號20031431),靜脈自控鎮痛泵進行自控鎮痛,其他與對照組一致。
觀察兩組自控鎮痛效果,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鎮痛效果評估,0~10 分制,0 代表無痛,10 代表劇烈疼痛難以忍耐,對患者不同時間段進行評估,包括T4、T8、T12時。觀察兩組術前、術后2 d 的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在術前、術后2 d 的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2 mL,血清分離,應用ELISA 法進行IL-6、IL10、TNF-α 水平檢測。觀察兩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尿潴留、頭暈等。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當P<0.05 時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術后48 h,羥考酮用量(24.75±1.31)mg,對照組為(30.67±2.82)mg,觀察組患者術后48 h 羥考酮用量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T4、T8、T12時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自控鎮痛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自控鎮痛效果對比[,分]

表1 兩組自控鎮痛效果對比[,分]
兩組患者術前IL-6、IL-10、TNF-α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2 天IL-10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IL-6、TNF-α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前、術后2 天IL-6、IL-10、TNF-α 水平對比[,pg/mL]

表2 兩組術前、術后2 天IL-6、IL-10、TNF-α 水平對比[,pg/mL]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9.80%低于對照組的32.6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n(%)]
肺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采用手術聯合放化療是延長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主要治療方法,除了術中麻醉外,術后自控鎮痛也是疼痛管理的重要環節[4]。
羥考酮是一種常用的阿片類鎮痛藥物,臨床應用非常廣泛,對呼吸抑制作用小,作用于阿片受體,用于緩解中度到重度疼痛[5-6]。但單純使用羥考酮有一定的弊端,雖然羥考酮一般而言用藥安全,但仍然有免疫抑制風險,羥考酮也可削弱中性粒細胞吞噬以及促T 細胞凋亡。本文結果中顯示,觀察組患者T4、T8、T12時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自控鎮痛效果優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藥物消耗量更低。說明了聯合用藥可達到減少藥物使用,提高鎮痛效果的目的。而由于羥考酮的用量降低,觀察組患者IL-6、TNF-α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同時,研究顯示,右美托咪定自身就具有抗炎作用。評價鎮痛方法優劣需觀察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將用藥安全放在第一位。本文結果中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9.80%低于對照組的32.65%,證實了聯合用藥相當安全,并且減少了阿片類用量,導致了整體不良反應發生率有所降低。
綜上所述,羥考酮聯合右美托咪定在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后靜脈自控鎮痛中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提高鎮痛效果,減少阿片類用量,同時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是一種優秀的自控鎮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