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海麗,龐 園,孟楠蘭(通訊作者)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婦產醫院產科 江蘇 南京 210000)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還被稱為妊高征,臨床中較為多見,其對母嬰的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國內的發病率在10%左右。據相關的研究報道顯示,對于患者妊高征的孕婦開展綜合護理的干預,能夠有效的保障孕婦和新生兒的安全,并提升孕婦生活的質量。本研究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婦產科收治的90 名妊娠期高血壓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然后深入的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妊娠期高血壓孕婦血壓及母嬰圍生結局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婦產科收治的90名妊娠期高血壓產婦,并依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 名。對照組產婦年齡23~40 歲,平均年齡(29.62±5.77)歲,孕周23~40 周,平均(31.12±5.02)周,初產婦39 名,經產婦6 名;觀察組產婦年齡23~40 歲,平均年齡(28.93±5.17)歲,孕周24~40 周,平均(32.05±5.14)周,初產婦37 名,經產婦8 名。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所有產婦均符合《婦產科學》中對妊娠期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所有產婦均為單胎妊娠;②均為生理分娩;③孕前其血壓水平超過血壓正常值30~15 mmHg;④所有產婦均未患有和合并伴有心腦血管、肝肺腎功能障礙疾病;⑤所有孕婦均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妊娠前則伴有高血壓疾病,或可能引起高血壓疾病;②患有嚴重血液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等;③嚴重精神障礙疾病、神經系統疾病;④依從性較差。
對照組產婦進行妊娠期高血壓常規治療方式,并采用傳統護理干預措施,常規治療主要包括解痙、利尿以及降壓等藥物,監測產婦的體征變化,確保產婦的睡眠質量和飲食營養,進而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觀察組產婦在常規治療和傳統護理基礎上再加以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具體護理內容主要分為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病情護理、飲食護理。(1)健康教育:對產婦進行健康宣傳教育活動,可通過發放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手冊,并講述手冊內的內容,加強產婦對疾病的自我認知,還可通過開展妊娠期高血壓知識講座,可依照一對一的模式與產婦交流,讓產婦充分認知到產生妊娠期高血壓的原因、機制及癥狀,以及治療方式和注意事項等,進而可消除產婦對疾病產生的恐懼心理,加強產婦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幫助后續治療。(2)心理護理:妊娠期的女性情緒通常較不穩定,加上特殊時期受高血壓等疾病的影響其心理上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每日與不同產婦進行不低于10 min 的交流。在交流期間要耐心傾聽產婦的訴說,之后再對產婦進行鼓勵性語言,并保證治療的安全性,為產婦疏導思想焦慮等情緒問題,另外,還要指導家屬如何勸告產婦,讓家屬多關心產婦的心理,進而才能有效改善負面情緒,降低不良情緒對產婦的病情造成的影響。③病情護理:全天候監測產婦的血壓變化情況,并觀察24 h 尿蛋白以及臨床癥狀,定期評估小動脈痙攣的程度,并監測胎兒胎動和搏動情況,為了有效掌握病情,可建立持續病情監測,其病情一旦出現任何異常情況應及時匯報給主治醫生,保證胎兒和孕婦的安全。④飲食護理:飲食不規律也是引起妊娠期高血壓的主要因素,多數產婦因在治療期間,其飲食不規律的壞習慣,為此,改善產婦的飲食習慣對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一些辛辣、刺激等食物禁止食用,日常飲食可以蛋白質、當季果蔬為主,另外,每日對鹽的攝入量也要合理控制,確保充足的睡眠和運動。
觀察兩組產婦護理前后的收縮壓(SBP)和舒張壓(DBP)水平變化;對比兩組新生兒的Apgar 評分、早產、胎兒窘迫、窒息及死亡等不良圍生結局發生率。
采用SPSS 22.0 統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產婦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產婦的血壓水平均得到改善,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護理前后血壓水平比較(,mmHg)

表1 兩組產婦護理前后血壓水平比較(,mmHg)
護理后,觀察組新生兒的Apgar 評分低于對照組,不良圍生結局的總發生率2.22%低于對照組的17.78%,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新生兒不良圍生結局發生率比較
臨床中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病率較高,且較為常見,其發病機制是因全身小動脈發生痙攣進而造成血容量降低,動脈壓升高,最終引發全身器官組織血流灌注降低,經相關調查研究顯示,若不能及時控制妊娠期高血壓可會明顯降低血容量,使血液流速減低血液變得黏稠,進而導致心、腦、腎等器官受損,此外,還會對胎盤的正常血供產生影響,最終導致胎兒出現缺血缺氧等不良現象,影響胎兒發育,嚴重者還會發生宮內死亡的風險[1]。近年來,隨著妊娠期高血壓發病率的持續增高,嚴重危害了胎兒和孕婦的人身安全,目前已被人們高度重視。對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病因素分析,通過解除全身小動脈痙攣而達到控制血壓的效果,減低對胎兒和孕婦造成的傷害。隨著醫學模式的發展,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治療通過聯合護理質量可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母嬰結局[2-3]。當前,傳統護理方式主要針對疾病的護理,達不到人性化護理,進而其護理質量得不到有效改善,而綜合護理方式主要通過心理護理、疾病護理、飲食護理、健康教育等全面開展護理。[4-5]
隨著醫學模式的不斷發展,護理干預對治療提供重要幫助,而多種有效的護理模式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其中綜合護理服務是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研發的新型護理模式,秉持著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通過對病情的分析和對產婦心理的了解,展開綜合護理干預模式,滿足產婦的生理需求,當前,綜合護理服務已被產科、急診、兒科等重要科室所應用,且均取得了顯著成就。尤其在產科中應用在妊娠期高血壓的疾病上,在治療前,由于產婦缺乏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認知,進而造成護理工作難以展開,并提高產婦的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為此,通過不同方式知識的講解,鼓勵產婦積極參與治療,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產婦在治療期間所產生的一切不良情緒[6-8]。通過心理疏導,為產婦緩解焦慮,并指導家屬給予產婦更多的關愛,其中飲食不規律和生活作息不規律也是造成妊娠期高血壓的重要因素,為此合理改善飲食,調整睡眠可幫助產婦康復。
綜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通過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控制產婦的血壓水平,改善圍生期不良結局的發生,確保母嬰結局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