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海城,陳 波
(廣西壯族自治區職業病防治研究院體檢部,廣西 南寧 530021)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同時也是腦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及終末期腎病等心血管相關疾病主要的危險因素。腦卒中是中國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2014年40歲以上成人腦卒中患病率為2.06%,與腦卒中發生相關性最強的危險因素為高血壓[1]。監測報告數據顯示,現階段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27.9%[2-3],職業人群標化患病率達25.2%,高血壓患者以18~59歲的社會主要勞動人口為主,占64.4%[4],目前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仍處于較低水平,中國高血壓的防控仍面臨嚴峻挑戰。我國是世界制造大國,制造性企業職業人群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推動者,廣西地區有許多水泥、制糖及電力企業,但對制造性企業職業人群高血壓的研究較少,為此,本研究于2020年5-12月對廣西地區內30家制造、制糖及電力企業的職業人群進行了高血壓問卷調查和健康體檢,以期為該群體高血壓防控提供科學依據。
1.1一般資料 抽取廣西地區30家大中等規模的制糖、水泥和電力企業的職業人群為研究對象,所有入選調查企業均有3年以上本底體檢資料供參考,對企業的職業人群進行基線調查,內容包括問卷調查、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現患高血壓入選標準:(1)高血壓診斷標準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修訂版)》診斷標準[2],不同日測量收縮壓≥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張壓≥90 mm Hg;(2)既往有高血壓病史,目前正在服降壓藥物或其他方法治療,如運動減肥、減鹽等,血壓雖低于140/90 mm Hg;(3)既往體檢資料有2次診斷“高血壓”以上。排除標準:(1)繼發性高血壓患者;(2)合并心肌病、風濕性心臟瓣膜病、血液病、甲狀腺功能異常、心功能異常、腦卒中、腎臟疾病、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各種能引起腎功能損害疾病者。
1.2方法
1.2.1問卷調查 采用統一設計的調查表,由經統一培訓的調查員采用面對面及填表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一般人口特征、職業史、相關疾病情況、飲食生活行為、噪聲危害和防護知識及高血壓相關知識。一般人口學特征包括年齡、性別、民族;職業史包括危害因素接觸史和個人防護情況;相關疾病為高血壓、糖尿病、心肌梗死、腦卒中及家族史與用藥情況;飲食生活行為包括鹽類攝入、吸煙、飲酒。高血壓知識問答題包含7個小題,回答正確4個小題為及格(及格率即為高血壓知識普及率)。
1.2.2在空腹情況下集中進行職業健康體檢 采用HEM-7136型上臂式血壓儀(歐姆龍健康醫療株式會社)測量右上臂血壓,測量前15 min調查對象應禁煙、精神放松并靜坐5 min,測量袖帶中點與心臟位置位于同一水平,測量完第1次后靜坐1 min后再進行下一次測量,每位調查對象測量3次,取平均值。血壓升高者囑其第2天復查血壓。

2.1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的職業人群共10 028人,其中男8 277人,女1 751人;年齡19~63歲,平均(40.82±10.41)歲。均生活居住在廣西地區,分別屬于廣西地區內14個地市中的10個地市,分布在廣西的東、南、西、北部及中部地區,比較有代表性,其中以國有大中型企業、外資企業為主要調查對象,水泥制造12家,電力企業8家,糖業企業9家,其他企業1家。
2.2問卷調查質量分析 由于廠方、個人意愿及人力資源的原因,本次調查不是全員發放問卷,共發放調查問卷6 700份,收回有效問卷6 495份,有效回收率為96.94%,其中,符合診斷高血壓并填寫問卷的有959份。問卷填寫質量滿意。
2.3高血壓現患病率 經調查顯示,本次調查發現高血壓人群共1 586人,其中男1 431人,女155人。高血壓總患病率(現患率)為15.82%。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分別為17.29%和8.85%,二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7.264,P<0.05)。18~24、>24~34、>34~44、>44~63歲的高血壓患病率分別為4.32%、4.89%、13.18%、27.27%;隨著年齡的增長高血壓患病率也增高(χ2=633.405,P<0.05)。見表1。

表1 制造、電力企業職業人群各年齡組高血壓患病率比較
2.4高血壓問卷調查情況 本調查經問卷調查及體檢檢出的各類人群高血壓總人數為1 586人,參與問卷調查的高血壓有959人,959人中知道自己有高血壓的有575人,高血壓知曉率為59.96%;有273人采取藥物治療,治療率為28.47%;283人血壓得到控制,控制率為29.51%。959人中經過高血壓知識問卷答題,及格的有518人,高血壓知識普及率為54.01%。
2.5企業職業人群高血壓分級特點 調查發現的1 586例高血壓患者中男1 431例,女155例。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修訂版)》[2]進行高血壓分級,各分級構成比見表2。

表2 企業職業人群高血壓分級構成比(n=1 586)
2.6影響原發性高血壓能否控制的單因素分析 在原發性高血壓的血壓已控制與血壓未控制的2組患者中,從飲酒、吸煙、是否愛運動、父母是否有高血壓、低鹽飲食、高血壓知識及格率、是否有高血壓癥狀、是否服用降壓藥物等方面對照分析,父母高血壓遺傳、用降壓藥物治療是血壓能否控制的關鍵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原發性高血壓影響血壓是否控制的單因素分析(n)
本次調查人群為廣西制造和電力企業的職業人員,該人群平均每天約有1/3的時間在工作環境中度過,職業場所高血壓管理對于整體人群的高血壓控制意義重大,因為調查的橫斷面不同,本次調查的結果與其他全人群的調查有所差異。本調查結果顯示,廣西地區職業人群高血壓總患病率(現患率)為15.82%,低于郭瑞等[3]調查的全國8省份職業人群高血壓患病率(25.2%),與該調查中西部地區的四川省患病率(15.3%)相近;低于談佳等[5]廣西壯族和漢族高血壓患病率(24.29%、25.34%)。男性患病率(17.29%)高于女性(8.85%),與諸多調查[6-7]基本一致。本調查還顯示,18~24、>24~34、>34~44、>44~63歲的高血壓患病率分別為4.32%、4.89%、13.18%、27.27%,而全國相同年齡段高血壓患病率分別為4.0%、6.1%、15.0%[2],與全國相同年齡段調查結果相比較18~24歲年齡段患病率相接近,>24~34、>34~44歲患病率比全國低,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44~63歲高血壓患病率(27.27%)與戴澤禮等[8]相同橫截面調查噪聲暴露企業高血壓患病率(37.97%)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廣西制造和電力企業職業人群的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分別為59.96%、28.47%%和29.51%,高血壓知曉率和控制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1.6%、16.8%),但高血壓治療率卻低于全國平均水平(45.8%)[2],這是由于以企業為職業場所的人群,每年都有職業健康檢查,職工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比較了解,企業在健康教育也做得比較到位,高血壓知識普及率達54.01%,但職工對高血壓患病的治療重視還不夠,治療率比全國水平低。1、2、3級高血壓的構成比分別為35.44%、31.72%、9.58%;2級和3級血壓占高血壓人數的41.3%,血壓占比較高。收縮壓是高血壓患者發生微量蛋白尿的危險因素,而微量蛋白尿又是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9-10],預示著高血壓靶器官損害的風險較大,控制血壓任務艱巨。
從高血壓是否已控制的單因素分析,服藥治療是血壓能否控制的關鍵一環,血壓控制達標的人群服藥率達49.13%(113/230),而血壓未控制達標的人群服藥率僅為23.67%(160/67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以職業場所為依托加強健康教育,對增強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具有重要意義。父母有高血壓是血壓未能控制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這是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正因為自身遺傳因素影響,血壓比常人更難以控制。因此,除了改變生活習慣外,藥物降壓治療是高血壓綜合治療的關鍵。制造和電力企業職業人群大多數工人有輪班工作制度,接觸職業性噪聲、高溫等有害因素,周工作時間較長,大多數人又有吸煙、酗酒的情況,本次調查在高血壓患病人群中,吸煙、飲酒率分別為49.00%、76.01%,吸煙率與2015年中國成年調查男性吸煙率(52%)水平相當[11],而飲酒率明顯高于2010-2012年我國15歲以上居民的飲酒率(34.3%)[12],根據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BK)在2004-2007年一項長達10年的調查隨訪顯示,喝酒導致了約8%的腦梗死和16%的腦內出血[13]。研究認為,血壓水平與心腦血管病發病和死亡風險之間存在密切的因果關系,不良的生活習慣可誘發高血壓等慢性病的發生和加重,高血壓又促進了靶器官的損害。本次調查高血壓人群低鹽飲食只占13.56%,大多數職業人群食鹽的攝入量仍較高,高吸煙、飲酒率及低的低鹽飲食率可能就是制造性企業職業人群高血壓較難控制的原因之一。
隨著國家醫療衛生改革政策的實施,我國高血壓規范管理人數獲得了成倍的增長,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率達70.31%[14],雖然廣西制造和電力企業職業人群高血壓患病率低于全國水平,但高血壓治療率較低,高血壓患病者中,2、3級高血壓的患病率較高,說明廣西高血壓的規范管理仍沒落實到職業場所中,長期高血壓未能控制則容易并發腦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及終末型腎病等心血管相關疾病。因此,亟須在職業人群中加強高血壓預防和治療知識教育,以職業場所為依托,制定和實施高血壓干預計劃,對高血壓人群長期隨訪,將高血壓劃分為一、二級管理,有效地利用現有資源,重點管理未達標的高血壓患者,提高血壓的治療率和控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