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彩勤
在中國傳統陶瓷茗器中,紫砂壺非常出色,其不僅具有極佳的使用效果,在藝術、文化、情感等內容的表現上也相當多元,既能滿足受眾的多重需求,也將中國茶文化那高雅、脫俗的氣質表現地淋漓盡致。吉祥文化是紫砂壺創作關注的重要內容之一,更能彰顯紫砂壺藝術飽含情感和雅俗共賞的一面。圖1“如意古韻壺”融合了典型的吉祥文化,通過分析作者選擇的吉祥文化和組合方式,揭示了此壺的藝術特征與吉祥文化寓意。
圖1 如意古韻壺
紅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喜慶、吉祥,是最有代表性的吉祥元素,許多表現吉祥內涵的中國傳統藝術作品都有著紅潤的色彩,體現了中國人在色彩中寄予的特殊情感。作者選擇了鐵元素含量豐富的泥料來制作此壺,在燒制后呈現出紅潤的色彩,形成了對“如意古韻”的具體表現。
“如意古韻壺”的表面不是非常顯眼的大紅色,而是充滿中國古典韻味的棕紅色,華貴、健康之中有溫潤之美,體現了紫砂壺藝術和茶文化的追求。泥料色彩飽滿、均勻,砂質細密,壺的表面干凈、細膩,體現了紫砂泥的優越質感和創作工藝的嚴謹。
這種泥料在紫砂壺藝術中較為常見,具有經典化氣息,體現了“古韻”之美。紅潤的色彩配合溫潤的光澤象征吉祥、喜慶與平安,呼應了“如意”的主題,讓受眾通過作品的顏色便能感覺到鴻運當頭的美好祝福。
圓形是中國傳統藝術創作中最常用的吉祥元素,圓形也是紫砂壺創作中的基礎造型之一。作者選擇圓形作為作品的基本造型不僅迎合了主題,還傳達出其他中國審美和藝術創作的特征。
“如意古韻壺”從正面看是一個橢圓形,頂、底兩面的弧度稍顯平緩,筒身部分的弧度較大,從頂面看壺身便是一個正圓形,但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作品都是始終如一,圓潤飽滿。筒身弧面有著柔和的力道,在保證作品結構挺括的同時運行自如,姿態隨和,讓人感覺到十分放松和沉靜。簡單的圓形壺蓋與壺身完美配合,使壺體的圓潤造型更加完整,與壺身之間形成的細膩接縫也是創作工藝精細的呈現。壺身底部是較薄的圓形底座,將壺身襯托地更加端莊,增加了作品的穩定感,保證了實用效果。
弧度優美的橋型壺鈕鑲嵌于壺蓋中央,左右對稱,從造型上看富于靜態美,從線條上看則富于動態美。壺鈕與壺蓋之間形成的圓洞與壺身造型一致,上下相對,虛實相生,增強了作品的空間效果。小巧的一彎流鑲嵌在壺身一側,略帶弧度,下部線條與壺身線條之間銜接完美,如同一體打造而成,絲毫不見鑲嵌痕跡。耳狀環形端把鑲嵌在壺嘴對面,其與壺鈕之間也形成了配合,一大一小兩個圓環精巧非常。把手上端小小的“飛”與裝飾形成配合,同時也具有實用功能。
“如意古韻壺”中各部分結構或是圓形,或是由曲線構成,盡顯紫砂壺圓器珠圓玉潤的特征和曲線美。圓形代表圓滿、完美、團圓等美好寓意,壺中處處有圓便是處處有吉,讓人們在壺中任何一個部分都能感受到圓滿吉祥。
如意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器物,后成為吉祥物,并衍生出如意紋樣,在許多表現吉祥內涵的中國傳統藝術品中經常被運用。創作將如意紋樣運用到壺中的接縫處,優美精細,更能體現出創作工藝的細致,且使作品保有光器的素雅之美。
在壺鈕兩側底部可見對稱的卷曲如意紋,線條纖細流暢,與壺鈕造型完美融合。在壺嘴的根部,線性的如意紋裝點在上面,區分了壺嘴與壺身之間的結構。在把手上部根部,同樣有線性的如意紋裝飾。總之,作品中每一個鑲嵌的部分都包含了如意紋裝飾,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作品的結構感。這些如意紋也不是簡單的線條,而是具有立體效果的,能夠凸顯出裝飾紋樣的工藝特征,表達“如意”的內涵。
如意紋樣具體表達了作品的主題,同時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吉祥紋樣也具有古韻之美。人們在泥料的喜慶和造型的圓滿之上又可從作品中的細節之處感受到如意的祝福,感受到作品豐富的吉祥文化寓意。
紅色、圓形、如意,這些吉祥符號是在中國人長期的生活經驗中形成的,融合這些元素,依據紫砂壺作品的實用需要和工藝要求進行組合構建,為人們帶來了一件洋溢著濃濃吉祥韻味的精美紫砂壺作品,體現了紫砂壺藝術對傳統吉祥元素的充分借鑒與運用,彰顯了紫砂壺藝術中那獨特、深厚的民族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