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初中生看世界”是由筆者領銜的“擺渡人工作室”成員在心理健康課堂上的學生微講壇項目,由學生引入話題,和全班同學一起分享交流對話題中事件、人物、現象等的看法,教師在他們產生偏差、爭辯、迷茫、困惑時給予必要且正向的點撥和評價。旨在用積極心理學欣賞、開放和包容的理念來看待學生內在的潛能、動機和能力,激發學生潛在的積極向上的力量和品質,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理性思考的核心素養,從而學會主動學習,學會積極面對生活,實現高品質發展,從而遇見更好的自己,做一名積極生活者。
一、產生背景
(一)社會背景。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微博、博客、微信、公眾號、論壇、社群、抖音直播間等網絡媒體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些平臺人人都可以申請開通,人們通過網絡平臺生產、積累、共享、傳播各種信息,社會進入了自媒體時代,大量良莠不齊的信息向我們撲面而來,人們不再被一個“統一的聲音”告知對或錯,人人都是麥克風,每一個人都從獨立獲得的各種資訊中,對事物做出判斷,并輕易地把獲取的信息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傳遞出去。 可是,究竟哪些是真知灼見,哪些又是似是而非的陷阱?哪些是不科學不真實的謠言?自己傳遞出去的信息是否客觀公正?這成了這個時代個人信息處理方面最大的挑戰。
(二)學生背景。初中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可塑性很強,互聯網時代,學生能通過互聯網和移動終端快速輕松地獲取各種信息,部分學生的思維也因受到網絡碎片化閱讀方式的影響變得淺薄浮躁,甚至受到某些網絡噴子思維的沖擊而變得戾氣滿滿。我們的學生到底在關注些什么? 他們對發生在身邊的、校園里的、社會上的一些事件持怎樣的看法?需要教師采用一定的教學策略關注并引導。我們不能禁止學生上網,不能禁止學生使用智能手機,但是我們可以把學生的關注點讓學生自己引入課堂,和同伴分享交流碰撞,教師再適時指導引領學生學會用科學客觀公正理智的思維去獲取信息、理解信息、傳播信息。
二、主要做法
首先,七年級秋季開學第一課上,從目的、操作方法、流程等方面向學生介紹“初中生看世界”微講壇項目,通過介紹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個項目對自身成長的價值與意義,從而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
其次,根據各班學生的項目參與報名情況,提前1—2周由學生自主報名、學生輪流或教師指定等方式確定各班在下一周或下二周的參與學生名單,再由確定參與的學生自主組建項目參與小組(2—4 人),根據每位學生的情況合理分配任務,用1—2周時間準備參與微講壇的內容。
再次,課堂上,輪到參與項目話題分享的小組,在5—10分鐘時間內上臺以講故事(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的方式交流他們關注的話題,可以由1人主講、也可以多人上臺一起講述。他們最初只講述話題故事,到后來還根據故事內容設置問題和同學們一起思考。
最后,由下面聆聽學生對參與項目的學生選取的話題、表達的方式、觀點和效果進行即時互動點評,在點評中教師從積極心理學視角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指導學生如何更好地合作探究、如何更好地表達、如何更好地聆聽、如何更好地點評,從而讓學生在參與項目過程中更好地成長。
三、基本成效
回顧近年來微講壇項目的實踐過程,我們發現其“以積極心理學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的育人目標初見成效:
教師在實踐中厘清了育人的核心理念。我們清晰地認識到:核心素養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面向未來的教育必須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要讓心理健康教育發生效果,除了個別的心理咨詢外,更多地應立足面向群體的發展心理學,讓學生在深度學習中被喚醒,被吸引,而不是被控制。通過實踐,我們發現,本項目很好地體現了學校“教師是學生的人生導師,教師是學校發展的基石,教師是最需學習的群體”的教師觀、“每個孩子都是等待發掘的寶藏,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創造者,每個孩子都以錯誤為成長的墊腳石”的學生觀、“把課堂還給學生,引領學生自主發展;把舞臺讓給學生,欣賞學生生動發展;把時間留給學生,鼓勵學生自信發展”的教學觀。
而學生在參與項目實踐的過程中,與學習同伴通過共同合作、共同探究,把他們關注的話題用同學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帶入課堂,與大家一起思考交流,甚至辯論,盡管只有短短的5—10分鐘時間,但他們在準備和實施的過程中,更好地歷練了信息篩選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理性思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他們通過微講壇結合話題故事和同學們一起思考如何管理情緒、如何守護生命、如何磨礪意志,他們在思考中改變,在改變中提高,從而獲取成長的力量。
四、社會反響
在項目實踐過程中,項目組教師的專業發展得到了顯著提升,每位教師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的育人風格。近年來,項目組教師參與各級各類教學評比、執教研討課近40節,項目負責人沈莉紅老師成長為南通市學科帶頭人,項目組核心成員相永昌老師成長為南通市骨干教師、黃晨晨老師成長為南通市教壇新秀,施莉莉和戎士鋒老師成長為海門市學科帶頭人。項目組教師加強研究和思考,把自己在項目實踐過程中的經驗、困惑、反思形成文字,在各級各類報刊雜志發表文章共計30篇,使項目起到了較好的輻射和推廣作用。
“天生萬物,各有其性,每一個生命只有自由生長,才有可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初中生正處于生命成長的撥節孕穗期,心理健康課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之一,心理健康教師作為學校德育課程的重要力量,應理直氣壯地上好心理健康課,指導學生學會識別、學會選擇、學會判斷、學會獨立思考,不盲目從眾,不迷失自我,做一名真正的積極生活者。
注:本文系江蘇省南通市教育科學規劃2020年度中小學學科德育專項課題“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初中思政課德育功能提升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DY2020050)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