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娟
摘要:在現階段不斷深入的語文教學改革中發現,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并不盡如人意,現實高中語文教師的閱讀課堂形式過于傳統、高中生閱讀興趣不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不高的現象仍然普遍。然而,高中語文閱讀課的有效程度不僅影響著高中生的語文學科素養,也對高中生的日常人際交往能力和個人綜合素質有很大影響。因此,探討“如何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這一問題的意義重大。本文建議,高中語文教師應當注重強化高中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提升高中生閱讀課堂的主體意識,并積極開展小組合作閱讀學習,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中生的語文閱讀學習和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語文學習伴隨每名學生學習生涯的始終,語文素養的高低甚至能夠影響學生對所有學科的理解和認知。而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當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不僅關乎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更是學生日常人際交往的基礎。然而在如今的高中教學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仍然不盡如人意,部分教師閱讀課堂形式還是傳統化,學生吸收知識的效果差,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對這一現象進行思考和改進。接下來,本文僅就高中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方法提出幾點建議,以期對完善高中學生語文素養和人生價值觀有所幫助。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方法
1.強化學生主體觀念,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自主性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項難度較大的任務,一方面高中語文閱讀篇幅更長,主旨更加深刻;另一方面,高中生的課程壓力大,花費在語文閱讀學習上的時間有限。因此,想要提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強化高中學生閱讀學習的主體觀念,培養高中學生對自主閱讀學習的興趣,并且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其高度集中注意力,加深高中學生對閱讀內容的記憶和理解。在目前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際過程中,大多數高中語文教師仍然采用自己在課前備課,并以講授自己準備的課件內容作為閱讀課堂上的主要內容,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流于應付教學任務的形式主義,而忽視了學生對閱讀材料的自主思考。就此教學現象而言,高中語文教師必須以強化高中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為目標,使學生能夠在閱讀課堂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提升其閱讀學習的效率。
在高中語文閱讀實際教學過程中,如在《再別康橋》一課的閱讀課堂上,高中語文教師可以首先提出“詩人寫的再別康橋實際是在告別什么?”這一問題來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展開思考。然后,在學生的自主閱讀過程中,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圍繞這一問題對文章脈絡進行梳理,而后就自己對該問題的回答組織成書面語言,以形成對文章主要內容的深刻理解。最后,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達方式,并鼓勵學生選出小組代表分享閱讀感受,從而強化學生閱讀學習的主體性和有效性。如此一來,在輕松、愉悅的高中語文閱讀課堂氛圍中,不僅教師能夠更加有效地進行閱讀教學,學生也能對語文閱讀課堂更加感興趣,能夠激發其自身的語文閱讀學習思維和能力。
2.強化學生語文基礎學習,加強高中生的閱讀理解與運用能力
眾所周知,扎實的語文基礎知識是進行語文閱讀和寫作的基本條件,是高中生提升個人語文素養的必要條件。高中生要想有效提升語文閱讀理解和運用能力,不僅要能夠非常熟練地背誦和默寫語言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在語文閱讀或寫作過程中靈活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為有效促進高中生語文基礎知識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打下基礎。而對于語文教師來說,可以在備課時將語文基礎知識提前進行歸類,并且依照不同類型準備相匹配的閱讀教學材料,比如組織不同歷史時期、文化背景或人物形象以及相對應的閱讀文章等材料。高中語文教師在講課時還應當將基礎知識和文章閱讀兩個部分的教學有機融合起來,并引導學生利用基礎知識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對閱讀材料進行深入探知。
在高中語文閱讀實際教學過程中,如在《祝?!芬徽n的閱讀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社會背景、人物形象等不同角度理解文章主要內容。具體地說,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對文中的人物、情節和環境描寫進行分析來梳理祥林嫂內心活動的變化,以及作者批判當時社會所運用的寫作手法。最后,教師應當盡可能引導學生總結閱讀文章,以便學生對文章寫作結構和主要內容形成更加系統和直觀的認知。如此一來,教師不僅可以在課堂上加強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更是能夠加強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和運用,在日后的閱讀學習中更加如魚得水。
3.鼓勵小組合作學習,激發高中生的語文閱讀思維
誠然,語文教師對高中生閱讀學習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但是高中生是閱讀課堂的參與主體,如果學生之間能夠就閱讀學習展開合作交流,一定程度上將有助于其語文閱讀思維的啟發。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課堂上,可以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閱讀能力創設一個貫穿教學過程的核心問題,然后組織學生建立學習小組進行探究性學習,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增加閱讀探索過程的可能性。倘若學生能夠合理運用已有的基礎知識和閱讀學習方法進行有效的小組討論,不同閱讀思維的碰撞必定會給同學們不一般的語文閱讀體驗,也為學生閱讀思維的提升創造了更多空間。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在《老人與?!芬徽n的閱讀課堂上,教師可以首先設置核心問題“老人究竟在海上經歷了什么”。而后組織自主閱讀,即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章,并在文中答案旁注明自己的理解與體會。接下來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討,要求每位組員發表自己的見解,談談自己的閱讀理解,在傾聽其他同學發言的同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或不準確的理解,并及時補充增加對文章的批注。如此一來,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實現了語文閱讀思維風暴,不僅豐富了學生語文閱讀課堂的參與感和體驗感,也使得學生對閱讀內容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使其自身的閱讀思維和能力大大提高。
二、結語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對高中學生語文學科素養和個人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為了切實提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高中語文教師應當注重強化學生閱讀課堂的主人翁意識,充分調動學生閱讀學習的自主性;同時,還應當強化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加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與運用能力的培養;通過積極開展小組合作閱讀學習,激發學生的語文閱讀思維。
參考文獻
[1]崔仲燕.試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高考,2018(4):32.
[2]陳曉紅.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與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7(8):27.
[3]柴樹梅,李青云.關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旬刊, 2010.
[4]陳榮軍.關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若干思考[J].小作家選刊,2016, 000(02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