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習慣就像是我們生命的枝上盛開的一朵美麗的小花,學生能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在這個競爭的時代,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在社會中“成龍”、“成鳳”,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的幸福,教師需高度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督的自動化行為傾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都非常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我國當代教育家葉圣陶曾明確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我們想到的是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個人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對他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都大有好處。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則是他們順利進行學習活動的保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應從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將會成為他們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
工作至今一直當班主任,這是我成長的巨大財富,我遵循”樂觀思考、富有愛心、愉悅實踐”,注重學生全方位發展,注重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班級會和諧,學校會和諧,家庭和社會自然會更加和諧,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深刻地體會到,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她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對今后的學習乃至工作和生活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的幸福,教師需高度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 如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抓緊抓好:
一、要從小節開始,持之以恒。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從細節開始,在教學中,有許多的“細節”,諸如坐的姿勢,讀書的姿勢,回答問題的聲音要響亮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把這些細節養成好的習慣,《老子●道德經》 中有這樣一句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師必須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習慣是經過重復或練習而形成的自動化了的行為動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須有一個過程,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不斷強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滲透。久而久之,學生的習慣就自然形成了。
二、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學習就會積極
主動,學得輕松而有成效。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能創造性地學,最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課程改革的今天,應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生興趣的潛在因素。做到一上課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很快進入 “ 最佳學習狀態”。學生的學習興趣越濃,自學的積極性就越高。激發興趣就是要把學生已經形成的潛在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三、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信心是進取心的支柱,是有無獨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礎。自信心對孩子健康成長和各種能力的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重視與保護孩子的自尊。多點贊,少責備,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對自己所從事的活動充滿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參加集體活動,認為沒人愛他,缺乏自信。平時多創設培養孩子自信心的環境,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自信”起來。平時,遇事常對孩子說一些鼓勵的話,“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錯”。因為孩子自我評價往往依賴于成人的評價,成人以肯定與堅信的態度對待孩子,他就會在幼小的心靈中意識到: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劉永勝教授總結的:“相信自己行,才會我能行....”的行字歌訣,就能幫助學生增強自學的自信心。特別對于困難生,困難生的成因很多,有智力發展的先天不足,有家庭關愛的營養不良,有學校教育的知識斷層。作為教師,有必要對學生調查研究,摸清情況,利用學習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等知識為依托進行針對性的個案研究,并找出能切實有效地改善學生學習行為的辦法來。既是對學生的終生發展負責,也能很好地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
四、了解學生原有的學習習慣。
學生的個性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個性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習慣、學習目標和學習態度。因此,只有了解了學生原有的學習習慣,才能發現原有習慣優缺點,才能有的放矢的培養和教育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我是通過下面情況了解學生原有的學習習慣的:
1、班會問卷法,就是利用特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書面問卷調查。
2、平時觀察法,就是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行等外在表現來分析研究學生的學習習慣
3、階段談心法,就是通過找個別學生談話來了解學生學習習慣。
4、通知家長,如;針對尖子生的家長(關鍵在于樹立高目標,放眼全學年,乃至全省,一定要充滿斗志),學習困難學生家長(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心理素質、不畏困難),進步趨勢明顯的學生家長(鼓舞干勁,指導學法,注重能力培養,從題海中走出來)。紀律較差的學生家長(注重對意志、情感,興趣,性格等心理素質的培養,完善道德人格等等。主題明確,那么家長必定會以極大的熱情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教育。所以,通知家長主題明確了,效果就會更加明顯。
五、言傳身教,樹立良好自身形象。
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時處處表現出良好的習慣,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只有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得以更好地實現。
六、自細節抓起,奠定學生發展的基礎。
作為數控老師,我常常跟學生說,數控想提高成績必須每天把作業修改好,別小看修改作業這件事,如果你每天的作業只是做完了,而不知道哪里錯了,不去修改,那就等于你沒做作業一樣,不會的還是不會,因此,我在教學中很重視學生的總結改錯,讓每個學生做到今日事今日清,特別是周末的總結改錯,收到很好的效果。
七、細節決定成敗,讓學生有自己的學習計劃。
學生應該有周計劃,月計劃,學期計劃,嚴格遵守學習計劃有很多好處:
1、學習計劃表可以幫助你克服惰性和倦怠,尤其是當它配合一個自我獎勵制度時會更加有效。
2、如果你能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完成你的學習,那么學習便不會給你帶來太大的壓力。
3、學習計劃表可以確保你不會浪費時間,使你有時間做其他該做的事。
4、學習計劃表可以使你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讓你清楚地知道哪些事等著做又可以幫助自己對先前的學習做個評價。
八、注重班級學習環境,加強學校文化建設。
住宿制學校學生的學習時間大部分在學校,學習環境、文化氛圍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班級和學校的文化建設,優化學生的學習環境,創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潤物細無聲”,收到潛移默化的功效。在我們的學校,校園文化、班級文化、實訓文化等都各具特色,從衛生,學習,做人等方面為學生養成自好的習慣創造了條件校園里充滿了濃厚的文化氛圍,無時無處不在提醒學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九、利用班會培養自主能力。
自覺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它能使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成為學習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覺性,學生就會心甘情愿地、積極主動地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教師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是的,多一個好習慣,心中就將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和機遇;多一個好習慣,我們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為教育者,就要積極地創造條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努力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經常努力給學生創造機會,我把班級分成了四個小班級,每個小班級都有一個正班主任和副班主任,成立學習小組讓他們管理自己的班級,四個班級一起開展競賽,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大大的提高了,每個小組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了,平常的自習基本不用我操心了,他們成了學習和管理的主人,我成了名譽班主任。
十、努力養成以下幾個好習慣:
1、按計劃學習的習慣。
2、注重學習效率的習慣。
3、團結合作的習慣。
4、不恥下問的習慣。
是的,多一個好習慣,心中就將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和機遇;多一個好習慣,我們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學生學習的能力和學習的習慣只能在學習中形成和發展。作為教師,就要不斷更新觀念,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教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方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通向成功的彼岸揚起風帆!
參考資料
1、《兒童行為的塑造與矯正》林正文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教室里的正面管教》(美)簡·尼爾森,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作者簡介:林彬鋒,男,1984年4月生,河南省信陽市人,漢族,本科,一級實習指導教師,研究方向:智能制造數控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