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波 尹 璇
《黨員生活》 是湖北省唯一公開發行的綜合性黨刊,2013 年推出文摘版,旨在打造一本 “共產黨員的生活讀本”。《黨員生活》文摘版在創刊之初就定位為時政期刊,注重新聞題材的采集、包裝和推出。接近十年的辦刊經歷啟示我們,新聞策劃是這本刊物活的靈魂,是刊物貼近性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幫助我們贏得了受眾,贏得了市場。
首先,這是高度發達的媒體環境所決定的。新媒體時代信息爆炸,眾聲喧嘩,受眾能在短時間內通過多種渠道獲取海量信息。新聞媒體面臨同質化信息過剩的困境,從過于紛繁的新聞信息中提煉出精品內容也耗費了受眾更多的精力。新聞策劃是新聞報道的重要環節。在堅持真實性和客觀性的基礎上,遵循新聞價值規律的新聞策劃對于增強傳播效果和報道深度具有重大意義。在碎片化閱讀和淺閱讀占領新媒體的當下,做好新聞策劃,呈現更有深度和廣度的新聞報道,不失為文摘類期刊獲取更廣闊空間的一條有效途徑。
其次,文摘類期刊做新聞策劃有獨特的優勢。相較于報紙等更具時效性的新聞媒體,文摘類期刊有更充裕的出版周期和更廣博的資訊素材,從海量新聞信息中提煉出優質信息,經過精心策劃和編輯,打破傳統文摘“摘而不編、編卻不精”的困境。
再次,做好新聞策劃,有利于文摘類期刊提高自身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圍繞新聞策劃主題開展摘編工作,是對既有新聞資訊進行整合、提煉、重組的二次深度開發過程?;谄诳陨淼亩ㄎ缓湍繕耸鼙姷恼J知習慣,一次傳播的新聞信息經過二次創作加工,刊物的風格氣質和編輯的策劃思想通過策劃、整合、編寫的過程融入其中,新聞題材和內容被賦予了獨特氣質,更契合主要目標受眾的心理閱讀需求,從而進一步增強受眾黏性。從《黨員生活》文摘版來說,這也是黨刊體現自身擔當、表達重大關切、發出權威聲音的有效渠道和載體。
做好新聞策劃,是《黨員生活》文摘版應對新的媒體生態作出的一項制度性安排。其中,“今視點” 欄目作為《黨員生活》文摘版的重頭新聞策劃板塊,堅持用大黨建的視角審視新聞熱點,竭力做黨員群體所關心關注的時政內容,注重站位高、立意巧、表達充分、編排得當,形成了自身優勢和特點。
1.堅守黨刊站位。站位決定方位。新聞輿論是關乎治國理政的大事,《黨員生活》文摘版作為一本黨刊,新聞策劃的落實必須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的思想,特別強調政治站位。我們立足全局,注重選取與黨的事業、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的重大選題,與關鍵時間節點相呼應推出相關新聞策劃。同時,通過深入挖掘、全景式報道,有效利用和極大開拓新聞資源,為受眾提供更全面的新聞信息、更廣博的解讀視角、更清晰的內容層次和更豐富的知識儲備,使新聞作品更完整、客觀、有“嚼頭”,努力做到發人深省、引人深思。如2020 年末推出的《藏起2020》,從抗“疫”、抗洪和脫貧攻堅三個維度,對2020 年這極不平凡的一年進行總結和梳理;在習近平同志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重要論斷15周年之際,推出了《15 年,“兩 山”回眸》專題。

2.保持大眾情懷。對于文摘類期刊而言,新聞策劃作品是被賦予了刊物氣質和品格的“發聲窗口”。選取目標受眾感興趣的視角來策劃作品,才能更充分地利用好這一窗口,增強新聞效應和新聞價值。新聞事件是處于不斷發展和變化當中的,而文摘類期刊本身受出版周期的限制,尤其需要保持高度的新聞敏感,以各新聞價值要素為參考準繩,為受眾提供當下最具新聞價值的作品。對于社會熱點話題,我們跟熱點,但不蹭熱點,還是在厚度和深度上下功夫,不停留在表面,更要探究其背后本質和根源,提高作品的精煉度和思想性。在《主旋律》這組策劃中,我們以當前大熱的主旋律影視作品為著眼點,關注主流影視中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對中國精神的弘揚,以及“主旋律”破圈現象中折射出來的堅定的愛國主義和文化自信?!度嵌巡稹懊ず小薄愤@一策劃的推出則將我國的考古工作與當下大熱的“盲盒”“頂流”等概念相結合,呈現出一份史料豐富、話題感十足的知識性新聞策劃作品。
3.注重立體呈現。相較于當下的其他原創性新聞媒體,文摘類期刊受“文摘”性質和出版周期的限制,具有滯后性的弱點。一般時政類新聞媒體報道時效性強,但往往也因“身在其中”而難以進行多維度的全方位深度報道,文摘類期刊則可以借助新聞策劃有效突破此困境,將時效性差的弱點轉化為“后發制人”的優勢。多維度的深入觀察是客觀解讀事物的基礎。全面、客觀地多維度組合新聞素材,積淀和濃縮優質資訊,既是對新聞真實性的堅守,也是文摘類期刊做新聞策劃的不二法則?!断MW“而立年”》一組策劃,從“全國首個希望小學30 歲生日”這一新聞點切入,既展現宏觀視角下我國小學教育的成長蛻變之路,也聚焦微觀視角下那些“被希望工程改寫的人生”,娓娓道來,真切感人,引起讀者的廣泛共鳴。在《千年小康夢》這個專題中,既濃縮了烏蒙山、湘西、貴州等典型貧困地區的案例,也聚焦全局視角下的交通扶貧政策,全方位展現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的一份“小康答卷”,整個策劃顯得立體而飽滿。
做好新聞策劃,是發揮文摘類期刊梳理和優化新聞信息的優勢,全面掌握其他媒體的報道信息及觀點,從繁雜的新聞信息中披沙淘金,使原有信息增值,以期達到“1+1>2”的新聞效益,呈現主題鮮明、內容豐富、邏輯清晰、思想深刻、富有看點和創意的新聞策劃作品,既體現人文思想,也是對媒體社會責任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