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
(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 江蘇 蘇州 215600)
伴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常見體育項目訓練和競賽中的輔助器材屢見不鮮,教練員、科研人員利用一些輔助器材來改變訓練的模式,提高訓練的效率,使得訓練更加具有針對性,訓練方法更加多元化。在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培養中,傳接球技術、運球技術、投籃技術作為籃球項目的基礎內容,是運動員不斷提高的主要訓練科目也應該單元化、細節化,但是以往常規的訓練器材似乎難以滿足現代籃球發展的需求,如何尋找有效、快速提高青少年籃球技術的輔助器材,推動籃球水平發展是每個籃球從業者的目標。
體育運動學校作為培養籃球運動員后備力量的重要一部分,根據調查發現擔任青少年籃球訓練的教練員,專項技術訓練主要以傳統訓練方法為主,技術訓練中很少結合輔助器材來完成訓練。
本文利用輔助器材在青少年籃球運動員技術訓練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使青少年籃球運動員技術訓練更加具有針對性,更加高效。彌補輔助器材在青少年籃球運動員訓練中研究少的現狀,為籃球教練員技術訓練提供理論支持,豐富青少年籃球技術訓練的實踐方法,有利于輔助器材在籃球訓練中的推廣使用。
本研究以輔助器材在青少年籃球運動員技術訓練中的應用為研究對象,針對青少年籃球運動員基礎訓練內容,在傳接球技術、運球技術、投籃技術訓練中運用輔助器材進行實驗。
(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內容的需要,通過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理學、青少年籃球訓練、輔助器材訓練方面的書籍,掌握籃球訓練的特點和規律。利用中國知網、維普、萬方等引擎檢索相關的文獻,整理且進行分析籃球教學理念、方法和基礎知識。為實證研究打下堅實理論基礎。
(2)專家訪談法。
作者利用參加相關青少年籃球教練員培訓的機會,以及在甘肅省體育運動學校實習執教的機會,有幸接觸到該領域的專家、教練員,針對本次實驗有關于青少年籃球訓練方面的問題對他們進行訪問和交流,按照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對本實驗進行調整。
(3)問卷調查法。
本次實驗中相關輔助器材的選取,實驗前實驗對象身體素質和基本技術測試指標的篩選。對10位從事籃球領域的教練員、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10份,回收和有效問卷1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為100%。
(4)實驗法。
本次研究將30名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進行樣本配對實驗。實驗組隊員在訓練過程中結合輔助器材訓練,對照組不使用輔助器材的訓練方法進行訓練。兩組在完成預期實驗周期的訓練后,對實驗對象進行技術指標測試。通過實驗前后采集的數據對比、分析實驗對象結合輔助器材訓練的實際效果,檢驗各類輔助器材在青少年籃球運動員技術訓練中的使用價值,最終得出結論。
①實驗時間
實驗共進行12周訓練實驗,兩組運動員都在相同籃球訓練場地進行訓練。實驗組的訓練時間為每周一、三、五,對照組的訓練時間為每周二、四、六,均為下午15:00-17:00。
②輔助器材在籃球基本技術訓練中的使用
本次實驗主要研究籃球基本技術,分別是傳接球技術、運球技術、投籃技術,針對以上三項技術篩選出相應的輔助器材。
傳球反彈網、傳球訓練圈,傳球訓練圈和傳球反彈網都是用于傳接球技術訓練的輔助器材,該器材由底座和籃框大小的傳球孔組成。運動員需要將籃球傳向與籃框大小的傳球孔,所以對運動員傳球的精準性要求比較高。
特制半指手套,為了有效發揮運球時手指的功能故為半指設計。運球和投籃技術要求掌心稍空出,在掌心處有彈性的半圓弧形皮墊,避免持球手的掌心觸球。迫使手指更加充分感知籃球,及時調整觸球手勢;網球主要用于提高訓練難度,持球時的反應能力,網球不僅體積小,有一定彈力方便拋接特點,訓練的方法較多。
分心術訓練錐桶,主要針對運球時降低持球重心、人球合一反應能力、提高護球意識的訓練,迫使隊員突破時降低其體位重心,提高實戰中的眼手反應速度;提高抗外界干擾能力;對抗下大腦的專注度。
投籃糾正器,將投籃訓練器套在投籃手的指根部位。手掌離開球體,使得投籃手的五指張開,保持觸球和投籃出手時手勢的穩定。投籃時依靠手指覆蓋并撥動球體以達到適當地旋轉,提高投籃出出手點的高度和投籃的準確度。
超大規格籃球的球體直徑為37.94cm,大于普通規格的7號籃球,但是在重量上與7號球相同,球體表面特制了旋轉弧線,有助于運動員判斷投籃出手后的技術動作是否規范。
③實驗變量
自變量:青少年籃球運動員基本技術訓練中結合輔助器材進行訓練的方法。
因變量:在一定時間內,實驗對象傳接球技術、運球技術、投籃技術是否存在改善。
(5)數理統計法。
實驗測試的數據進行分類、整理運用Excel 2010進行統計處理,以及通過運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對實驗數據進行檢驗分析,得出結果。
為了保證實驗過程和結果的有效性,實驗過程中使用盲測法,實驗過程中兩組運動員的訓練時數和時長進行嚴密控制達到基本相同。為保證兩組對象的同質性,分別進行形態、素質、技術測驗。身體形態測試指標主要是身高、體重和訓練年限;身體素質的測試指標是5.8m×6折返跑、全場3/4加速跑、15m×17耐力跑、60s俯臥撐和立定跳遠;基本技術主要是傳接球、運球、投籃。
統計學中當P>0.05時,兩者將具有同質性。將測試收集到況數據錄入的統計分析軟件中,從表1中看出,兩個指標的P值均大于0.05,身體形態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表1 兩組實驗對象身體形態基本情況分析

表2 兩組實驗對象身體素質基本情況分析
檢驗兩組運動員身體素質五項指標,在實驗前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表3 實驗前實驗組、對照組三項基本技術定量分析
獨立樣本T檢驗后,以上數據可以作為指標進行實驗,不影響實驗結果。

表4 實驗組、對照組實驗前后傳接球技術定量測試組內差異性分析
將運動員測試的傳接球數據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后,對照組在實驗周期后,傳接球技術平均成績提高為16.73s,P<0.05,說明對照組在實驗前后傳接球技術存在顯著性差異;根據表中數據可知,實驗組在實驗周期后,傳接球技術平均成績比實驗前提高了3.22s,P<0.05,說明實驗組的傳接球技術在實驗前后存在差異性,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從表5中得出,對照組在實驗后運球技術平均成績提高為33.57s。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后,對照組實驗前后運球技術P值為0.001,存在顯著性差異;實驗組在實驗周期后,運球技術平均成績為30.22s,實驗后比實驗前的平均成績提高4.91s,P值<0.05,存在顯著性差異。

表5 實驗組、對照組實驗前后運球技術定量測試組內差異性分析
從表6中可看出,實驗前后對照組的P值為0.007,小于0.05,說明實驗前后對照組投籃技術具有顯著性差異;實驗組方面,結合輔助器材后,投籃平均成績相較實驗前提高1.64個。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后,所得P<0.05,說明實驗組實驗前后投籃技術定量測試有顯著性差異,存在明顯的提高。

表6 實驗組、對照組實驗前后投籃技術定量測試組內差異性分析
從表7中的數據可以得出,實驗后兩組傳接球技術P值為0.815,大于0.05說明,實驗后兩組在傳接球技術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實驗組傳接球技術平均成績為16.58s,對照組的平均成績為16.73s,兩組在均值上只有0.15s的差距,幾乎可以忽略。以上數據說明,在青少年籃球運動員傳接球技術的訓練中,結合的傳球反彈網、傳球訓練圈與不使用輔助器材的訓練方式效果相似,沒有明顯的差別。

表7 實驗后實驗組、對照組傳接球技術定量測試組間情況分析(秒/s)
從表8數據中可知,實驗后兩組運動員在運球技術上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實驗后實驗組運球測試的均值為30.22s,而對照組的平均成績為33.57s,實驗組運球技術的平均成績要好于對照組。

表8 實驗后實驗組、對照組運球技術定量測試組間情況分析(秒/s)
根據表9可得出,在實驗后兩組投籃技術的P值為0.002,小于0.05,說明實驗后兩組投籃技術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實驗組在實驗中采用了投籃糾正器等輔助器材后,在投籃平均成績好于對照組,由此可見,通過輔助器材結合訓練后,成績優于傳統投籃訓練后的成績,故說明在青少年投籃技術訓練中結合投籃糾正器等輔助器材對投籃技術有一定實際效果,而且訓練成效要好于傳統不釆用輔助器材的投籃訓練。

表9 實驗后實驗組、對照組投籃技術定量測試組間情況分析(個)
(1)實驗組結合輔助器材進行訓練后,運球技術有一定幅度的提升,和實驗前存在顯著性差異;對照組的隊員在實驗周期之后運球技術有所提高。但是兩組提高幅度存在顯著性差異,實驗組運球技術的兩組評價結果都優于對照組;
(2)實驗后實驗組、對照組傳接球技術與實驗前相比有顯著性差異,均有幅度的提高,但兩組隊員在實驗后傳接球技術對比中,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傳接球技術訓練中結合輔助器材和傳統訓練方法的實際效果沒有顯著差異;
(3)實驗組在實驗后投籃技術與實驗前相比有顯著性差異;對照組在實驗后投籃技術的定量成績比實驗前有一定提高;
(4)籃球技術訓練中結合輔助器材不僅能針對性地提高青少年籃球技術,提高技術訓練的效率,還能夠提高運動員對于訓練的積極性;不同于傳統訓練的方式,豐富了訓練內容且提高了訓練難度。
(1)青少年籃球教練員對輔助器材的了解較少,仍然依靠傳統訓練方法進行執教,有必要認識到輔助訓練器材在訓練中的重要性,學習熟練運用輔助器材在籃球技術訓練中的使用方法,充分發揮輔助器材在籃球技術訓練中的有效性,從而改善傳統的訓練環境,提高訓練效率;
(2)有關部門應該組織青少年籃球訓練的從業者和基層青少年籃球教練員,普及關于青少年籃球訓練的方法,輔助器材使用的培訓。鼓勵教練員積極嘗試研發出能夠適用于我國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輔助器材,重視青少年籃球訓練中輔助器材的投入;
(3)教練員執教過程中對于輔助器材的選用必須符合技術訓練的要求及青少年籃球訓練的基本原則,科學地結合輔助器材具有針對性地提高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專項技術能力,提高技術訓練質量。同時基層教練員要豐富自身執教的理論水平,學習世界前沿籃球訓練理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