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李祥鳳
(1.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22;2.上海體育學院 上海 200438)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健康成長,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強,同時高爾夫作為一種健身休閑的運動項目在國內逐漸活躍起來。中國女選手馮珊珊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奪取了銅牌,打破中國在奧運會上高爾夫項目獎牌零的突破,并同時打開了一扇高爾夫在中國迅速發展的大門,近年來在馮珊珊、李昊桐、潘政琮等優秀選手的帶領下,極大的激發了廣大人民大眾對從事高爾夫這項運動的熱情,各大高校也陸續開展了高爾夫專業課程。高爾夫是以桿擊球入洞的以項球類運動,在具體一點即是通過14支不同的球桿和最少的桿數將球擊入18個洞內,在運動中需要掌握14支不同的球桿可想難度很大。但是很多高校高爾夫專項班的學生在學習高爾夫是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授課,在授課過程中難以有足夠時間糾正每一個學生的錯誤,因此在練習中會產生很多的錯誤動作,如站位、握桿、揮桿等一些技術動作錯誤,而高爾夫揮桿過程是一個復雜程度相對較高且組織性結構較強的運動項目,即所謂的牽一發而動全身。某些因素錯誤將導致整個揮桿過程遭到破壞,會影響打球的質量。本文針對吉林體育學院專科學院高爾夫專項學生的中鐵桿揮桿技術進行分析,旨在提高吉林體育學院專科學院學生的高爾夫技能水平。
以吉林體育學院專項學生中鐵桿揮桿技術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專科學院高爾夫專業學生20名,男生10名女生10名為參考對象,并以正常習慣擊球方向為例,其信息如下:

表1 研究對象基本信息
(1)文獻資料法。
通過吉林體育學院圖書館查閱有關書籍,以及通過中國知網、維普網等大型網站的優秀博碩士論文搜集了大量有關高爾夫練習中常見錯誤的相關文獻,并對以上文獻進行仔細審閱研究與分析,為此文編寫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和數據支持。
(2)訪談法。
對高爾夫專業授課的高爾夫教練員進行溝通并搜集相關信息數據,并探討常見錯誤技術動作產生的原因,并根據錯誤的技術動作提出如何改善技術動作的方法。
(3)觀察法。
通過觀察吉林體育學院專科學院高爾夫主項學生的揮桿慢動作的鏡頭資料,并與目前高爾夫專業優秀運動員的揮桿慢動鏡頭進行對比,結合訪談數據綜合分析找出學生們存在的常見錯誤技術動作,并結合本文搜集到的文獻資料進行研究與分析,并給出這些常見錯誤技術動作改善方法。
(4)數理統計法。
通過運用Excel和SPSS 23.0對所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
對吉林體育學院專項班高爾夫專業隨機抽取出20名學生進行全過程揮桿技術動作拍攝,利用高爾夫專業拍攝軟件進行分析。以相同的握桿方式“互鎖式握桿”,球桿均為7號鐵桿,從被拍攝者的正前方、后側等各拍攝一次全揮桿影像,暫且不考慮其他無關要素的影響,將所得視頻慢動作與高爾夫專業運動員進行分析,從專業運動員的站位、桿頭軌跡、桿頭速度、揮桿節湊、擊球中心度等作為參考標準,找出和分析隨機抽選的20名學生的揮桿全過程與標準揮桿全過程的相差較大的關鍵位置。
通過全揮桿視頻慢動作分析將20名同學的揮桿慢動作與高爾夫專業運動員揮桿慢動作進行對比,得到的影響全揮桿的質量的關鍵因素如表2所示。

圖1 高爾夫專班汪龍江與麥克羅伊的全揮桿動作對比

圖2 高爾夫專項班的劉禹衫與麥克羅伊的全揮桿動作對比

表2 影響全揮桿效果的關鍵因素統計(男子組)
從表2、表3的數據統計中可知男女組在高爾夫揮桿技術上存在較多錯誤,表2中男子組在站位、發力時序、擊球中心度、揮桿節奏、揮桿軌跡等重要因素上表現的差評人數較多。表3中女子組則在站位、桿頭速度、發力時序和揮桿節湊等重要因素上表現的差評人數較多。

表3 影響全揮桿效果的關鍵因素統計(女子組)
通過將每位同學常見錯誤的關鍵數據相加得到個總和,并對這個總和進行計算,進而得出男女各組的關鍵因素的比例占整體問題的比例。
男子組擊球角度問題因素比例=男子組擊球角度為差的人數÷男子組問題因素總和×100%;女子組擊球角度問題因素比例=女子組擊球角度為差的人數÷女子組問題因素總×100%;整體擊球角度問題因素比例=整體擊球角度為差的人數÷男女組問題因素總和×100%。
(1)男子組全揮桿數據分析。
由圖3可知男子組在發力時序所占比例為10%、桿頭軌跡所占比例為6.2%、擊球中心度所占比例為7.5%、揮桿節奏所占比例為6.2%,因而可以看出男子組在發力時序、桿頭軌跡、擊球中心度、揮桿節奏等問題上所占比例較大,可說明男子組主要問題為是發力時序不正確,其主要形成原因是誤認為手臂越用力擊球,擊球距離會更遠。在揮桿過程中忽略了正確的發力時序過度發力導致全身僵硬。因此在練習過程中擊球準備時保持身體充分放松,并按照正確的發力時序,下桿發力時序為從腳先啟動到膝關節到髖關節到肩關節到手最后傳到至桿頭并作用于球上。其次是桿頭軌跡不夠方正,其主要形成原因是在揮桿過程中桿頭軌跡不能完美的接近一個圓弧,并且身體重心移動過大導致脊柱角度不在適合范圍內,容易導致打出左曲或者右曲球,然而當我們在打高爾夫球的時候,我們需要精準的擊球,保證揮桿過程中桿頭軌跡是接近一個圓弧軌跡。因此在練習過程中應避免重心過度移動,始終保持胸椎的合理角度,同時注意避免出現內上桿外下桿和外上桿內下桿的常犯錯誤。再次是擊球中心度不夠集中,其主要形成原因有在準備姿勢時身體重心分布不合理導致身體前后移動,以至于揮桿軌跡不穩定。在下桿過程中頭部向前側移動導致胸椎從原有位置被迫移動造成揮桿過程中桿頭最低點位置改變,以及發力時序等原因。因此在練習過程中多注意站位握桿的細節,身體重心均勻分布,以及在下桿過程中應保持頭部和胸椎的穩定,結合適宜的揮桿節奏進行練習。

圖3 常見錯誤問題因素統計
(2)女子組全揮桿數據分析。
由圖3可知女子組在站位所占比例為5.0%、桿頭速度所占比例為8.7%、發力時序所占比例為6.2%、揮桿節奏度所占比例為5.0%,因此,可以看出女子組主要在站位、桿頭速度、揮桿節奏等方面上所占比例較大,可以說明女子組的主要問題為站位不夠正確,其主要形成的原因是理論知識儲備不夠充分,對站位基本技術理解不夠透徹,在站位過程中身體姿勢不夠標準、身體重量分布不均勻,重心不穩定,脊柱角度太傾斜等一些原因造成,因此在練習過程中后背應該保持平直,踝膝線、膝髖線、髖頸線保持合理的角度,并運用多種直觀手段,通過鏡面練習、等來改善站位的基本技術。其次桿頭速度過慢,其主要形成的原因是在揮桿過程中,身體僵硬,手臂過度發力,發力時序不正確等,因此在練習全揮桿的過程中在擊球準備時保持身體充分放松,并按照正確的發力時序。最后是揮桿節奏不夠自然順暢,其主要形成原因是忽略了正確的發力時序,只用到了手臂的力量而沒有將身體全部的力量融合貫穿與球上,不能保證每次揮桿擊球的力量相同,因此在練習過程中,加強正確發力時序的練習,并通過定點擊球等方式來改善,盡量保證每只桿的固定距離。
(3)整體全揮桿數據的分析。
從表3數理統計中可以清晰發現吉林體育學院專科學院高爾夫專業班學生的全揮桿動作中站位所占比例為4.3%、桿頭速度所占比例為6.8%、擊球中心度所占比例為6.8%、桿頭軌跡所占比例為6.2%、揮桿節奏所占比例為5.0%、發力時序所占比例為8.1%。故可發現吉林體育學院專科學院高爾夫班整體常見錯位問題為站位不夠準確、桿頭速度過慢、桿頭軌跡不夠方正、擊球中心度不穩定揮桿節奏不夠自然流暢、發力時序不合適等幾個方面問題。男子組在發力時序、揮桿節湊和擊球中心度、揮桿軌跡等基本技術因素環節上易出現問題,女子組在桿頭速度、揮桿節奏、站位等基本技術環節上易出現問題。
對于男女之間在力量和平衡以及速度與節奏上的差距導致呈現出不同的問題,結合整體全揮桿數據以及高爾夫全揮桿運動的特征可以分析出,首先在平衡要素方面的不足通常會導致揮桿過程中桿面角度不夠方正,桿頭軌跡不能完美的接近一個圓弧,并在在揮桿過程中身體中心移動過大導致脊柱角度不在適合范圍內,容易導致打出左曲或者右曲球,然而當我們在打高爾夫球的時候,我們需要更為精準的擊球,盡量保證揮桿過程中桿頭軌跡是接近一個圓弧軌跡,從而擊打出方正的球。因而,可以得知初學者在練習高爾夫球的同時更要注重提高平衡要素技術方面的能力。其次在力量要素方面的問題,打球者擊球主要以手臂力量發力核心以及大腿力量不足,沒有將身體力量融合貫穿于球上,導致鐵桿擊球距離不遠。因而可得知初學者在力量要素方面多以發展一般體能為主專項體能為輔,更重要是處理好力量與技術因素的結合。最后是揮桿節奏要素方面初學者在全揮桿過程中無法掌握好節奏,沒有一個固定的揮桿節奏,而導致擊球距離不穩定擊球準確性不高。因次可得知在練習過程中應正確處理不同技術因素的相互配合以及循序漸進和難點先行。
(1)平衡要素方面主要表現出基本站位身體姿勢不夠標準,揮桿軌跡不夠方正,擊球中心度不夠集中等一些錯誤;
(2)力量要素方面主要表現出發力時序不恰當,沒能將上桿積蓄的所有力量完全釋放到球上導致鐵桿擊球距離不夠遠;
(3)揮桿節奏要素方面主要表現出桿頭速度過慢、揮桿節奏不夠自然流暢,出現鐵桿的準確性不夠,距離難以控制。
(1)在揮桿過程中要加強平衡要素方面的練習,注意相關技術因素之間的聯系;
(2)加強力量要素方面的練習,以高爾夫專項體能練習為主,身體相對應肌肉要均衡發展;
(3)初學者在揮桿過程練習應以首先能出正確技術動作為前提進行練習,并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適宜的揮桿節奏。從而形成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