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田
(南京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江蘇 南京 210000)
目前,眾多學者已對體育名城的內涵進行了闡述。肖煥禹點出美國體育的評價標準是基于體育競賽的功能以及體育與生活、環境的融合。而“歐洲體育之都”評價標準,他注重體育運動在帶給人們生活積極意義,但這一評價標準過于抽象。宋忠良在充分調研后,建立了8個一級指標、29個二級指標和69個三級指標組成的國際體育中心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張玉超則認為要建設一流體育城市,競技體育綜合實力、需要從群眾體育發展水平、體育事業發展的綜合環境、國際競賽綜合承接能力、體育設施布局水平等方面加以提高。雖然體育名城目前還沒有完善的評價標準,但是群眾體育的參與程度、體育活動的影響力、競技體育的強弱、體育產業的水平、體育設施的建設水平、體育賽事的舉辦程度等都是評價體育名城的關鍵因素,這些也應當是南京建設體育名城的突破口和前進的方向。
體育人口是—項重要的群眾體育指標。“十二五”期間,南京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37.3%,市民體質合格率持續保持在93%以上。根據規劃,截至2019年年底,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475萬,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380萬。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15m2,比“十二五”增加0.17m2。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得到完善。市區體育部門和社團組織每年舉辦1500項(次)以上全民健身活動,比“十二五”增加了300項(次)。體育社團總數達400個以上,各類體育俱樂部1200個,團體注冊會員2000個,個人注冊會員超過25萬人。南京群眾體育的大發展,將為建設南京體育名城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競技體育方面,南京為國家培養了34位世界冠軍,培養出了中國女子排球隊的三位隊長,孫悅、趙瑞瑞和惠若琪,并提供了主要選手張長寧和龔相宇,培養出了獲得男子柔道銅牌的程訓釗,這是中國男子參加1984年奧運會32年來首次獲得奧運獎牌。
2018年5月,人民體育與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密切合作,連續第三年聯合發布了“2017最具體育活力城市”榜單,其中包括了國內4個直轄市,334個地級行政單位,通過對全民健身、體育活力、城市賽事、城市場館等四個子榜單、綜合了百余項指標量化得出。見表1所示。相較于北京、上海,南京在綜合評價上相差較大,但相比于成都、廣州、深圳而言,差距不是很明顯,穩穩地擠進國內體育發展第二集團。2018年,英國體育市場情報研究和數據服務機構SPORTCAL在世界體育大會上發布了2017年度全球體育影響力百強城市的排行榜,南京的排名第十,比2016年又上升了九位,僅次于北京,位列全國第二。

表1 “2017最具體育活力城市排行榜”前8名各項指標排名情況
自2015年以來,南京市體育產業規模的發展規模喜人,預計到2022年,南京市的體育產業總規模將達到1300億元左右,人均體育消費水平達到3500元,大大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根據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2018年南京市體育產業發展報告》,2018年南京市體育產業單位共有7996家,在這其中,規模以下單位有7676家,規模以上單位有320家。南京市的全部體育產業單位全年共實現營業收入有571.55億,這其中,規模以下單位實現營業收入114.33億元,規模以上單位實現營業收入457.22億元。見表2所示。體育產業規模發展態勢的持續擴大,將為南京體育名城的建設提供便捷的配套服務,對提高產業聯動效應具有重大影響。
根據2018年南京市統計局發布數據,南京體育產業發展存在較大失衡。從產業結構的角度來看,體育產業應該涵蓋二三產業的多個部門,但南京市體育產業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占全市體育產業單位的91.43%,營業收入占體育產業總收入達到80.4%。第三產業體育產業主要以體育服務業和體育貿易業為主,產業發展畸形。南京市在體育產業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上發展有限。同時,南京市體育產業缺乏具有代表性的體育龍頭企業。2018年,全市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的企業有6家,6家單位均不是單一經營體育業務的代表性企業。22家營業收入超過5億元的企業只有一家江蘇威克多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主營體育產品。南京市的體育產業結構的關聯效應較低,體育產業各部門之間聯系較為松散,相互利用的產品較少,一些部門甚至近乎封閉式發展,違背基本的市場良性發展規律。如體育競賽行業的一些俱樂部賽事活動,僅僅帶動體育經紀代理廣告業,體育傳媒與信息業等幾個行業的發展,對體育健身休閑行業,體育金融業等效應不大。

表3 “2018年南京市第三產業體育產業占總產業規模比例”
據統計,南京市的城市化率已達80%以上,但老城新城、江南江北、城市農村、主城郊區之間依然存在不小差距;在一些現代化水平發展比較高的地方,甚至出現了基礎配套缺失的嚴重情況,這表現出了南京市南北“不平衡”發展、東西存在“發展差”的特殊的發展現象。南京區域經濟發展的失衡,直接導致了全市公共體育設施在空間發展上的不均衡,江北、江寧、仙林、龍江、浦口、六合、蓮花湖等區域體育設施建設不足,在群眾體育、休閑體育、競技體育的發展與建設上相對封閉式的獨立發展,無法形成有效的區域聯動。在人民群眾日益增長體育需求呈現著多元化、多層次的狀態下,南京體育服務有效供給不足,二者矛盾突出。同時,全市存在著學校體育設施場地利用效率不足以及體育設施建設內容趨同、類型單一等問題,因此對全市體育設施進行專項規劃迫在眉睫。
SPORTCAL的全球體育影響力(Global Sports Impact,GSI)研究表明,能否經常舉辦國際頂級賽事,是成為世界體育名城的決定性因素。以南京馬拉松為例,人民網主辦的“2020中國馬拉松風云會”上發布了“2019最具影響力馬拉松賽事排行榜”。該榜單圍繞“賽事專業度”、“媒體辨識度”、“公眾認可度”三個一級指標。評選結果中,南京僅僅排在19位。一般而言,一場馬拉松的影響力,和城市的影響力是成正比的。在馬拉松成為中國各地區建設體育城市的首選賽事項目的今天,馬拉松已然成為了城市的一張重要名片,但南京馬拉松的舉辦不盡人意。除開政府過度干預以外,專業人才的缺少也是南京馬拉松鬧出眾多笑話的原因之一。同時,在項目設置的數量上,仍顯得不足,缺乏更多新穎的、吸引群眾的項目,無法最大限度地調動群眾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從而吸引更多的參賽者加入。
體育與城市有著密切的聯系,體育可以樹立城市的形象,城市也可以給體育帶來更多的活力。體育只有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發展的大循環中,才能和城市有良好的互動。一方面,城市是體育的重要支撐,可以促進體育多元化的快速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城市通過體育可以打造城市品牌,推介城市資源。體育城市的建設不僅可以激發和建設城市文化,體現城市活力,而且可以豐富城市經濟結構,促進城市擴張發展。切實認知建設體育名城,是新形勢下的南京市委、市政府,擴大南京城市影響力的重要戰略舉措,是促進南京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時,加大社會宣傳,引導更多市民對建設南京體育名城的認同與支持,擴大對支持南京體育名城建設的群眾基礎。
面對南京本土缺乏具有代表性的龍頭體育企業的發展狀況,我們應當堅持做好以下工作。一方面,促進國有體育企業的發展壯大,打造出一批具有特色發展的、與市場契合度高的、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的、在國內具有先進水平的的綜合性體育企業。扶持競技體育企業,采用連鎖經營、管理、輸出等方法,提高企業發展的競爭力,向有利于產業鏈和利潤鏈良性發展方向的延伸,培育一批規模大、創新能力強、有競爭力、綜合實力雄厚的重點體育企業,大力扶持“獨角獸”民營體育企業;另一方面,要加強體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大力扶持中小體育企業并引導各類中小體育企業的專項發展;支持社會資本參與體育創業;推動體育組織與體育企業合作的進展,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體育企業落戶南京,設立區域總部、技術研究機構、研發中心等機構,注重培養南京本土符合體育產業發展的相關人才。
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發展先進制造業為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作用。南京面對產業結構的失衡的困境,應當優化體育產業結構,加快發展先進體育制造業,形成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的持續動力。支持專業設計公司走入體育制造,以工業設計撬動體育制造業發展;支持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體育器材研發,引領新型體育消費發展;打造數字體育,大力推動數字技術、智能技術參與體育制造業的發展,促進體育裝備制造轉型升級;支持“引進來”、“走出去”的發展方式,推動體育器材裝備的國產化發展及其知名度;支持體育制造業企業技術創新平臺建設的培訓和指導;支持引導體育制造業企業申報省級科研項目,推動企業的專業化發展。
通過對南京城市落后地區以及危險區域的規模化拆除重建,部分改造為體育場館或者是體育休閑場所,并加以結合區域發展要求進行綜合治理,達到提高生活質量、優化城市功能、增加體育相關行業的從業者以及地區福利,進而促進城市效益的增長與體育空間的改造與擴大。不斷增加城市體育場地配套設施設備供給,加大城市體育設施向廣大社會公眾開放力度以及完善體育設施的使用規章,健全保障城市居民體育健身的公共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城市群眾性體育健身活動,逐步提升市民的體育參與度,引導體育及其相關產業鏈的發展與完善,加大社會資本的引入,善用南京的體育遺產,進行合理的規劃細分,做到統籌發展。
“體育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美國威斯康辛州,十萬人的小城,卻因美式橄欖球NFN的傳統豪門綠灣包裝工隊而聞名;考納斯,立陶宛中部地區的古老小城,涌現出了大批籃球明星而聞名于世;克利夫蘭,因為詹姆斯的回歸而顯得非常的熱鬧。南京作為體育新興城市,其發展基礎薄弱。體育賽事是提供競賽產品及相關服務產品的特殊事件,能夠滿足不同參與者的經驗分享需求,實現多種目的和目標,影響社會文化、自然環境、政治經濟、旅游等領域的發展,產生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綜合效益。近年來,通過大量國際體育賽事的引進,不僅滿足了南京市民觀看精彩體育賽事的需求,還以高端體育賽事為媒介,向世界展示南京重視體育、熱愛體育的一面,南京已成為世界體育賽事舉辦的重要中心。因此,南京可以把體育作為建設城市發展的重要名片,通過頂層設計的優化,營造城市體育的優美氛圍,以舉辦國際賽事為重要載體,向世界展示南京城市的體育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