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曉娣
吉林油田井組承包第一人李彩云,始終堅守著“挑戰自己,永不服輸”的信念。

●李彩云把油井當成孩子般呵護著。
李彩云,吉林油田一線員工。從吉林省特等勞動模范到全國三八紅旗手,從全國勞動模范到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她始終堅守著“挑戰自己,永不服輸”的信念,邁著堅定的前進步伐。
今年她更忙了。除去日常必需承擔的工作,她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帶領勞模專家團奔波于吉林油田10個采油廠,開展便攜式液壓更換光桿裝置的推廣培訓。培訓過程中,她在現場安裝了這種省力省錢裝置57井次,創效近40萬元。而全油田都掌握這種技術后,創效數目將會更加可觀。
2000年,吉林油田新木采油廠實施井組承包責任制。李彩云自告奮勇,承包5號井組,成為承包井組的第一人。
承包井組,意味著從此離開熱鬧的城市生活,離開年邁的父母、公婆,意味著從此與荒原、油井為伴。這一切,李彩云都考慮過了,但第一天來到5號井組,眼前的景象還是令她大吃一驚:站內野草比人都高,圍欄七零八落,井站的玻璃殘缺不全,油井滿是油污,井場到處都是垃圾……
“我一定要干出個樣來!”此番景象沒有擊退她。當天晚上,丈夫張偉就幫著她搬進了井站。
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就開始清理油井、場地……當時正值嚴冬,不多會兒他倆身上的棉衣棉褲就因汗濕而掛上了一層冰。
晚上躺在床上,李彩云累得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張偉看到她勞累的樣子,非常心疼。
為了支持妻子,張偉毅然賣掉了家里的出租車,放棄了收入頗豐的司機工作,陪著李彩云一起承包井組,給她當助手、保鏢、司機。此后的16個春夏秋冬里,5號井組巡井的小路上,留下了他們一串串的腳印。
過去,5號井組經常發生偷油事件。這個“疙瘩”不好啃!李彩云意識到光靠看護是不行的,要與井組所在地的村民相處好,用真情去贏得他們的支持。因此,村里無論誰家有個大事小情她必到,誰家有困難她必幫。她和村里人的關系越來越融洽,村里人慢慢把她當成了自己的親人,偷油事件慢慢減少了。
李彩云兩口子經常跟修井隊員工打交道。看到修井工作很辛苦,夫妻倆很心疼他們。隊員帶飯了,就幫他們熱好;沒帶飯,就煮點面條送去。冬天送熱水、熱湯,夏天送西瓜、雪糕……
隊員們非常感動,修井作業時更加用心。每次完工桿管泵從套管里取出時,他們都用手套刮油,不讓油水落地,并在井口鋪上一大塊塑料布防止油水落地,減少夫妻倆的工作量。
有一次,油井剛作業完,碰巧油田安全處來檢查。檢查組看著眼前一塵不染的井場不敢相信,以為李彩云帶錯了井場。因為一般油井作業完會一片狼藉。得知夫妻倆連夜將油井恢復整潔后,檢查組連連為他們點贊!
3個月后,讓檢查組更為驚訝的是,曾經倒數第一的5號井組,各種資料錄取準確及時、各種設備正常運轉、井站整潔美觀、井場標準化全部達標,井組開發管理水平達到吉林油田公司前列。這是夫妻倆全力提高業務水平取得的成果。
為了提高業務水平,他們向有經驗的老師傅請教,還專門買了采油方面的書。經過不懈努力,業務能力越來越高,而且摸索形成了一套采油操作法,促使油井洗井周期由以前的30天延長到60天,平均含水恢復周期從8天縮短到2天,每年可減少洗井影響產油量100噸,創效高達30萬元。
李彩云是一名油二代。父輩肯吃苦的拼勁和韌勁融進了她的血脈。面對任何困難和挑戰,她都有股倔勁。她的微信名就叫“挑戰自己”。這是她的信念,也是她的“標簽”。
2008年,李彩云查出了甲狀腺惡性腫瘤。醫生告訴她,必須馬上手術。噩耗沒有擊垮這個意志堅強的女子。手術結束的第二天,她就讓丈夫返回井場。她躺在病床上,心里掛念的是井場。
7天后,她不顧醫生反對,拔下滴流針管離開病房返回井場。醫生說:“你不要命了?”領導說:“你必須在醫院繼續治療!”但她回答:“我沒事!只要身體可以,我就要一直堅守在5號井組!”
就是這樣挑戰自己,李彩云在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就是這樣挑戰自己,她贏得了諸多榮譽——先后獲得吉林省特等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2019年,為全面發揮勞模工匠的模范帶頭作用,吉林油田成立了以全國勞動模范李彩云和杜海峰為首的勞模創新工作室,主要任務是負責油水井綜合治理研究及相關設備研發改進推廣應用工作。
李彩云帶領工作室成員,本著“自信、執著、務實、擔當”的敬業精神,先后創新應用推廣了《采油標準化管理》《便攜式液壓更換光桿裝置》《光桿落井打撈技術》等8項創新創效成果,年創效百萬元以上。

●時至今日,李彩云最關注的依然是采油一線。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勞模創新工作室研發的一項成果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時,李彩云主要處理采油井光桿斷裂故障。光桿是采油井重要組成部件。由于長時間運轉,容易發生斷桿,導致采油井無法正常工作。正常情況下,需要大型設備和人工配合進行更換。但疫情期間村屯封閉,大型設備無法運往作業點。
面對產量受影響的嚴峻挑戰,李彩云團隊研發了液壓更換光桿裝置。不需要使用大型設備,不到半小時就可以完成更換工作,解除故障。不僅節省了人力,而且相比過去每次作業近7000元的成本,只需要一次性投入不到1萬元就可以反復使用數百次。
2020年,石油行業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油價斷崖下跌的雙重打擊。新的形勢給李彩云和她的創新團隊帶來了更多挑戰。
他們通過創新實踐活動,著力解決生產經營工作中遇到的難點、難題,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將理論轉化為生產力,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通過幫助落后井組解決困難,“一對一”帶動9個落后班組全部實現了標準化達標,為促進油田生產經營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這么一個能拼的女子,在提起家人時卻忍不住流淚。
承包井組時,她的兒子還不到1歲。由于環境艱苦,她把兒子留在公婆家,請公婆代為照顧。“忙的時候不覺得,休息時、睡覺時我都快想瘋啦!”
實在想孩子想得厲害,她把兒子接到了井站。白天她上井場工作,就把兒子放在洗衣機脫水桶里,打開放水閥,防止兒子泡在尿里。井站蚊子特別多,看著兒子全身上下被叮起幾十個大包,她忍不住哭了,直說:“兒子,媽媽對不起你……”
等兒子稍大一些,李彩云就把他放在了托兒所。一遇到雷雨天,兒子就哇哇哭。托兒所的阿姨問他:“你哭什么?”孩子哭著回答:“一到雷雨天,我媽媽就要到井場上忙,不能來接我了……”
有一次,夫妻倆帶著孩子去井場巡邏,有口井的盤根壞了。擔心要漏油,她便將孩子放在自行車后座,心急火燎地去井站取工具,換盤根。突然后面追上來一輛摩托車,司機大聲喊:“你的孩子掉地上了!”她急忙停車,把孩子抱起來,拍拍土,又繼續往前騎……
轉眼兒子10歲了。生日那天,兒子打來電話問:“媽媽,我想要個生日禮物。你能帶我坐一下火車嗎?在車廂里泡一碗面,我們全家去大賓館住上一宿?”
這么簡單的一個愿望,李彩云卻沒辦法滿足兒子。一年365天,她在井組工作超過360天。在井組工作16年,他們一家人從沒有出去旅游過。16個年頭的春節,他們都是在井站上度過的。
那一夜,李彩云怎么也睡不著,淚水濕透了枕巾……
有一次,李彩云兩個月沒去看望父母。父親打來電話問:“這個星期能回來吃飯不?”她說:“我盡量吧!”母親直接戳破了她的“謊言”“:別 信她,不靠譜!說了好幾次要回來都沒回來……”
對家人,李彩云深感虧欠。但關鍵時刻,她傾盡全力給予家人照顧。
2008年,李彩云的公公腦出血住進醫院。為了不耽誤工作,夫妻倆輪流到醫院照顧。李彩云在醫院照顧老人整整一個月,給老人按摩、洗腳……同病房的人對老人說:“你女兒真孝順!”公公回答:“她是我的兒媳婦!”大家都很意外,對李彩云豎起了大拇指。
在夫妻倆的精心照顧下,公公出院了。出院那天,公公婆婆把李彩云的父母請到一起,動情地說:“彩云真像是我們的親姑娘!”李彩云父母說:“這就是你們的親姑娘!”
時光如梭。伴著淚水與虧欠,20年前李彩云夫妻種下的兩棵象征心愿與希望的小樹已長成參天大樹,與周圍的樹木相依相靠。李彩云也通過不懈努力成長為了“國”字頭勞模。
“油田和國家給我的不是榮譽,而是沉甸甸的責任。我會繼續挑戰自己,向人民交出滿意答卷!”她這么說更是這么做。
就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她提出建議:“提升一線工人的崗位待遇,建立行之有效的技能人才培育機制,讓更多人樂意當工人、當工匠。”她的建議受到兩會代表贊賞,李克強總理與她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