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斯
摘要:通過多學科緊密協作,精準產前評估診斷,對1例妊娠晚期合并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制定個體化圍手術期管理,緊急實行剖宮產術+子宮全切術+主動脈夾層Bentall術+全弓置換+降主動脈支架置入術,術后給予嚴密監護及個體化護理,母嬰結局良好,順利出院。在MDT模式下,綜合快速評估病情,精準化手術,術后個體化的嚴密監護和護理是確保患者安全的關鍵環節。
關鍵詞:妊娠晚期;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MDT模式;急救
【中圖分類號】R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1--01
MDT(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即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 [1]。主動脈夾層(aortic dissection,AD)指主動脈血液經內膜撕裂口流入囊性變性中層形成夾層血腫,隨著主動脈血流壓力增加而逐漸出現血管中層擴張及分離[3],夾層累及升主動脈為Stanford A型,具有發病突然,進展快,死亡率高的特點,妊娠晚期合并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嚴重威脅孕產婦及胎兒生命。我科收治1例妊娠晚期合并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經過多學科協作診療救治,母嬰平安,順利出院,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女,29歲,因“妊娠36周,胸悶心累氣緊1天”就診,自訴輕度呼吸困難,不能平臥,心率116次/分,呼吸24次/分,右上肢血壓84/61mmHg,左上肢血壓133/69mmHg,右下肢血壓149/55mmHg,左下肢血壓148/54mmHg,急診心臟超聲示EF=51%,FS=26%,左房稍大,主動脈內徑增寬,最寬處約45mm,內可見條狀稍強回聲。產科超聲示胎方位LOA,雙頂徑9.06cm,股骨長6.93cm,胎盤右側壁及后壁,厚4.3cm,羊水深度6.4cm,羊水指數12.3cm,臍血流S/D=2.18,胎兒心率128次/分。
1.1多學科協作診療(MDT)模式的急救應用
1.1.1急診首診醫生評估病情,啟動MDT模式,聯系婦產科ICU,心臟大血管外科,血管外科協作會診,完善胸部CT示主動脈夾層。迅速明確急診診斷,妊娠晚期合并主動脈夾層(Stanford A型),竇性心率,心功能Ⅱ級 ,開啟危急重癥綠色通道,艾司洛爾500mg以8ml/h靜脈泵入,轉至心臟大血管外科。
1.1.2心臟大血管外科、產科、婦科、麻醉科、手術室、ICU、新生兒科進一步開展MDT討論,提出手術關鍵把控點。因患者病情危重,有產后出血高危因素,MDT模式下確定手術方案,先以最快速度進行剖宮產術及子宮全切術,再進行主動脈夾層手術(Bentall+全弓置換+降主動脈支架置入術)。
1.2 手術開展
1.2.1剖宮產術和子宮全切術
全麻成功,取子宮下段橫切口,LOA位助娩一女嬰,身長45cm,體重2540g,外觀無明顯畸形,Apgar評分9-10-10分,轉至新生兒科繼續監護。胎盤位于子宮前壁,自然剝離,胎盤娩出后予血漿管捆綁子宮下段,予熱鹽水紗布包裹子宮體,行子宮全切術,置腹腔引流管一根,術畢,歷時1小時24分。
1.2.2 Bentall+全弓置換+降主動脈支架置入術
剖宮產、子宮全切術術畢,經胸正中切口入胸,游離主動脈弓上三分支備用,全身肝素化,右股動脈+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建立CPB,啟動CPB,血液降溫,橫斷升主動脈,切斷主動脈瓣,間斷褥式縫合17針置入人工帶瓣管道,切除病變主動脈弓,降主動脈置入24mm*10mm支架,再用26mm4分叉人工血管對應分支分別吻合,再將弓上3大分支與4分叉人工血管對應分支分別吻合,復溫,將4分叉人工血管與近心端帶瓣管道吻合,排氣,開放升主動脈,自動復跳,嚴格止血,安置心包縱隔引流管,順利撤離CPB,止血關胸,術畢,歷時7小時15分。
1.3護理要點
1.3.1加強血流動力學監測,維持循環內環境穩定
術畢返回胸心外科ICU,嚴密觀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壓,尿量以及中心靜脈壓變化,在持續泵入硝酸甘油血管活性藥物的同時,積極補液,輸注人血白蛋白和血制品維持有效循環,注射用烏司他丁預防急性循環衰竭,倍他樂克控制心室率,鹽酸烏拉地爾,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控制血壓心率波動在113-115次/分,血壓波動在128-147mmHg/68-83mmHg,中心靜脈壓維持在6-9cmH2O,術后第一天尿鈉素危急值示8248ng/L,考慮心衰,予呋塞米、螺內酯利尿,肌鈣蛋白1252ng/L, 考慮手術創傷引起,無特殊處理。
1.3.2積極關注術后出血
該患者同時行剖宮產術、子宮全切術、主動脈夾層手術(Bentall+全弓置換+降主動脈支架置入術),術中全身肝素化,術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鈉、華法林等抗凝治療,術后出血風險顯著增大,及時復查凝血四項及INR國際標準比值,以調整抗凝藥物使用,同時,保持心包縱膈引流管、腹腔引流管通暢,以觀察出血情況,經過術中嚴格止血,術后嚴密觀察及處理,該患者未發生大出血。
1.3.3呼吸道護理
呼吸機輔助呼吸治療,輔助通氣51小時,患者神志完全清楚,血流動力學穩定,肌力正常,咳嗽咳痰有力,達到拔管指征,予以拔除氣管插管,鼓勵咳嗽咳痰。
1.3.4預防感染
術后第三天,患者體溫38攝氏度,感染科協作會診,加用美平聯合斯沃抗感染后,體溫波動于36.5攝氏度-37.2攝氏度。
2討論
MDT模式優化妊娠晚期合并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的圍術期管理,該患者在MDT模式下,于術后一周順利出院。MDT模式以問題為導向,基于多學科協助,整合醫療資源,快速制定最佳方案,提供個體化、精準化醫療救護,是病情復雜的危急重癥患者得到快速有效救治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張會會,韓玲,劉琴,等.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在深化醫院學科建設的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2018,38(10):29-30.
[2]戴依蕾,吳潔妍.1例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的術后護理[J].實用臨床護理學,2019,4(4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