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嬌 陳偉

摘要:目的 ?對于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而言,分析為其實施階段性護理干預的效果與價值。方法 ?選取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患者80例,按照隨機抓鬮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40例。前者實施常規護理,后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階段性護理干預。對比兩組相關指標。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更短,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更低[5.00%(2/40)],護理滿意度更高[97.50%(39/40)](P<0.05)。結論 ?為擇期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患者實施階段性護理干預的效果較好。
關鍵詞:階段性護理;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1--01
子宮肌瘤切除術是有效治療子宮肌瘤的一種方法,雖然利用腹腔鏡實施手術具有創口小等眾多優點,但圍術期的護理干預仍然不可忽視[1]。有研究指出,對此類患者實施階段性護理干預有利于促進術后恢復[2]。對此,此次研究選取了80例擇期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患者開展對比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江油市第二人民醫院擇期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患者80例。納入標準:患者均經過影像學等檢查后確診為子宮肌瘤,具有手術指征;術前簽署知情同意書;配合度較高。排除標準:妊娠期女性;伴有心臟疾病者。按照隨機抓鬮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40例。對照組平均年齡(41.25±3.28)歲,平均病灶直徑(4.03±1.76)cm,平均病程(1.58±0.62)年。研究組平均年齡(40.96±4.11)歲,平均病灶直徑(4.08±1.93)cm,平均病程(1.54±0.59)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階段性護理干預,具體包括以下內容。(1)術前: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術前宣教與心理疏導,增加患者的治療信心,提高其對手術治療的認知,使其以較好的身心狀態進行手術治療;夜間注意患者的睡眠質量,必要時遵醫囑用藥,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如皮膚清潔、完善術前檢查等。(2)術中:做好術中保暖,注意對患者隱私部位的保護;巡回護士陪伴患者并做好醫生的配合工作。(3)術后:做好生命指征的監測,根據具體情況,為患者提供飲食指導,并于患者出院時做好相關的指導,做好出院電話隨訪工作。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手術相關指標、術后并發癥及護理滿意度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包括手術相關指標等,用(x±s)表示,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包括護理滿意度等,用[n(%)]表示,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見表1。
2.2兩組術后并發癥比較
見表2。
2.3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3討論
對于子宮肌瘤患者而言,如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需進行手術治療。但在手術過程中,由于產生創傷、患者對手術的恐懼、自護能力低等眾多原因,易造成患者的術后恢復較差,因此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3]。階段性護理干預是近年來的一種新型護理理念,其根據患者手術前后的不同時間節點實施護理,獲得了眾多護患的好評[4,5]。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術后排氣時間(9.05±1.17)h、下床時間(1.27±0.58)d、住院時間(7.33±1.22)d、術后并發癥發生率[5.00%(2/40)]、護理滿意度[97.50%(39/40)]均更優(P<0.05)。
綜上所述,階段性護理干預有利于改善患者術后指標、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涂思思.階段性管理干預對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胃腸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12):1717-1718.
[2]鐘璟,歐陽玉潔.階段性管理干預應用于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護理中的價值觀察[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9,6(35):106+108.
[3]汪君芬,夏群偉,陳玉飛,等.階段性管理干預對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8,33(11):1021-1024.
[4]馬純榮.階段性管理干預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自護能力及并發癥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0,31(08):1316-1317.
[5]胡玉華.階段性管理干預對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的影響[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9,6(33):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