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


摘要:目的 分析運動療法聯合心理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間收治的84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雙色球法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42例和對照組42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給予運動療法聯合心理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睡眠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 觀察組在心理職能、生理職能、社會職能、自我認知等評分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用P<0.05表示;干預前兩組PSQI評分對比無差異性,干預后,觀察組PSQI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且組內對比有統計學差異用P<0.05表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5.00%高于對照組的80.00%,有統計學差異用P<0.05表示。結論 運動療法聯合心理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運動療法;心理護理;精神分裂癥;康復效果
【中圖分類號】R45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1--01
精神分裂癥是目前臨床常見的慢性遷延性疾病,隨著生活壓力和節奏的不斷加快,目前臨床上該疾病的發病率在不斷的上升,臨床主要表現為:思維障礙、感覺和知覺障礙、缺乏主動性以及認知行為異常等癥狀【1-2】。由于該疾病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臨床上一旦確診需要及時進行藥物和行為的干預。臨床上針對該疾病的治療主要以藥物為主,但是治療效果不佳。有相關的研究表明【3】,在藥物干預的基礎結合適當的運動及護理干預對提高和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效果顯著。本文主要選取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間收治的84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分析運動療法聯合心理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效果,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間收治的84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雙色球法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42例和對照組42例,對照組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齡最大為82歲,最小為39歲,平均年齡范圍在52.19±5.28歲,病程時間在5個月-3年,平均病程時間在1.32±0.18年;觀察組中男性21例,女性21例,年齡最大為80歲,最小為40歲,平均年齡范圍在52.22±5.31歲,病程時間在4個月-3年,平均病程時間在1.28±0.22年;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對比無沒有差異性(P>0.05)。
納入標準:臨床符合且明確診斷為精神分裂癥;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排除標準:經過專門的心理咨詢及心理康復治療;近6個月參與其他研究;合并骨折或有自殺傾向;合并惡性腫瘤或其他臟器損傷。
1.2臨床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包括:臨床用藥指導、飲食宣教、心理咨詢以及定期進行心理量表評估等。
觀察組給予運動療法聯合心理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1)運動療法,根據每個患者的不同運動量,制定每天運動時間和運動類型,比如:乒乓球、羽毛球、廣播體操以及慢跑等等,每天運動時間控制在1-2小時。每天分2-3次進行鍛煉,有助于患者體質及整個身體協調性的恢復。第二,由于不同年齡段在運動量上各有不同,需要注意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原則上不能過度勞累或者出現疲勞及乏力時,需要及時的進行停止運動,并進行休息,在下一次進行運動時需要減少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盡量根據自身體質情況制定個性化的運動方案。第三,可以進行分組訓練,2-3人一組,每組之間可以進行適當的比賽,比如乒乓球比賽、投籃比賽以及羽毛球比賽,不僅可以促進交流,對提高運動耐力具有重要作用【4】。(2)心理護理,患者在入院后需要進行心理評估,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以及精神狀態,對患者自身的興趣愛好以及生活習慣等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第二,在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后,可以開展相關的音樂療法,主要是通過音樂來提高患者心情的愉悅程度,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同時釋放內心的情緒和平緩焦慮、抑郁或其他心理。第三,開展家屬、患者護理人員的三方座談及心理咨詢,通過三者的交流和溝通來進一步的了解患者目前存在的問題,從而制定好相關的干預措施,同時及時的給予心理疏導,提高對治療疾病的自信心和依從性。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3.1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比情況,其中生活質量評價采用生活質量評價量表,其中包括:心理職能、生理職能、社會職能、自我認知等,每項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3.2兩組患者的睡眠質量的對比情況,睡眠質量評價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進行評價,其中總分為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
1.3.3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情況,采用我院自制滿意度問卷調查表,分為三個等級評價,滿分為10分,不滿意(<6分),基本滿意(6-8分),非常滿意(>8分),計算總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統計軟件選擇SPSS24.0進行統計,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X2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計量資料用(x±s)表示,有統計學差異用P<0.05表示。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比情況
觀察組在心理職能、生理職能、社會職能、自我認知等評分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用P<0.05表示,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睡眠質量的對比情況
干預前兩組PSQI評分對比無差異性,干預后,觀察組PSQI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且組內對比有統計學差異用P<0.05表示,詳見表2。
2.3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情況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5.00%高于對照組的80.00%,有統計學差異用P<0.05表示,詳見表3。
3討論
精神分裂癥患者長期由于精神異常會出現認知功能減退以及應激能力下降等情況,在發病后常常導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及睡眠障礙等,長此以往會導致致殘幾率增高,同時由于長期的缺乏鍛煉極有可能會引起情緒變化、對生活的態度產生消極和不利的影響。因此臨床上除了給予藥物治療外,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護理干預措施【5-6】。運動療法聯合心理護理干預主要是通過提高患者每天運動量以及在心理上給予一定的疏導和溝通,通過兩者結合的方式,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睡眠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通過研究發現,觀察組在采用運動療法聯合心理護理干預后,觀察組在心理職能、生理職能、社會職能、自我認知等評分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PSQI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用P<0.05表示。同時在護理滿意度對比上,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用P<0.05表示。說明采用運動療法聯合心理護理干預能夠真正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提高睡眠質量,在護理滿意度上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綜上,運動療法聯合心理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朱紫穎,何卓玲,王丹,桂小云,鄧琴.運動治療聯合心理護理對慢性精神分裂癥病人康復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12):179-181.
[2]徐艷玲,李楚泉,陳燕華.運動治療配合系統心理干預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生存質量和行為障礙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14):152-154.
[3]宋力,磨麗莉,周芳珍,陳靜,農秋香,農香善.支持性心理護理聯合擊鼓對精神分裂癥合并糖尿病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0,33(21):3669-3671.
[4]楊素芳.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應用運動聯合心理護理的效果[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1,28(02):108-110.
[5]磨麗莉,潘巧淑,周芳珍,雷黎,李莉娥,陸沈艷,陳靜.運動治療聯合心理護理對慢性精神分裂癥病人康復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9,33(17):3067-3070.
[6]磨麗莉,潘巧淑,周芳珍,雷黎,李莉娥.運動治療聯合心理干預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和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內科,2019,14(05):59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