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月容

摘要:目的:探討委中刺絡放血對腰椎間盤突出癥(LDH)術后綜合征的療效及對凝血指標的影響。方法以100例LDH患者為對象,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比較兩組療效及凝血指標水平。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00%(46/50),高于對照組74.00%(37/50),(P<0.05)。兩組治療后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DI)、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中醫癥狀積分均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水平升高,纖維蛋白原(Fbg)水平降低,觀察組變化幅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委中穴刺絡放血可有效改善LDH術后綜合征患者臨床癥狀,緩解疼痛,改善患者血液循環狀態。
關鍵詞:委中穴;刺絡放血;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綜合征
【中圖分類號】R81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1--01
1引言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discherniation,LDH)是骨科常見疾病,其病理改變為腰椎間盤退行性變等因素所致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入椎管對神經根產生壓迫。本病主要表現為腰腿部疼痛,通常向一側下肢放射,可伴有同側下肢麻木、酸軟等癥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LDH多發于L4~5、L5~S1椎間盤,具有病程漫長、發病率高、復發率高等臨床特點,保守治療方法包括溫針灸、中藥、推拿等,但療效不盡一致,部分患者療效不理想。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多數LDH患者在委中、腰陽關穴位及其周圍存在著瘀血阻絡,考慮為腰部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理論上對于上述穴位及周圍瘀血阻絡區域進行放血治療可改善LDH患者的腰腿痛癥狀,提高療效。
1.1一般資料
以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LDH患者為對象。納入標準:符合LDH診斷標準;均接受手術治療,且術后遺留不同程度腰腿痛、麻木等癥狀;直腿抬高試驗陰性;入組前未接受針灸;入組患者遵循知情同意原則。排除標準:術后存在機械壓迫者;術后傷口愈合不良;合并感染者;合并血液系統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重要臟器疾病者;下肢超聲檢查提示存在血栓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50例,年齡23~55(36.14±4.58)歲,男34例,女16例,病程(3.42±1.24)個月,治療方式:全椎板減壓髓核摘除術24例、腰椎狹窄全椎板減壓術11例、腰椎體滑脫減壓椎弓根釘內固定術15例。觀察組50例,年齡21~57(37.46±4.92)歲,男31例,女19例,病程(3.34±1.20)個月,治療方式:全椎板減壓髓核摘除術27例、腰椎狹窄全椎板減壓術10例、腰椎體滑脫減壓椎弓根釘內固定術13例。兩組年齡(t=1.389,P=0.168)、性別(χ2=0.396,P=0.529)、病程(t=0.328,P=0.744)、手術方式(χ2=0.367,P=0.832)比較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采取,具體內容如下: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放血療法進行治療。患者取俯臥體位,對需行針部位皮膚進行常規消毒后,采用對照組針灸療法行針。針刺在委中穴刺絡放血。1.3觀察指標
評估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DI)評分、中醫癥狀積分;VAS評分0~10分,得分越高疼痛越嚴重;ODI0~5分,分數升高,患者功能障礙加重;中醫癥狀包括腰腿腰疼、腰背功能障礙、舌象、脈象分數越高,癥狀越嚴重;檢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partialprothrombintime,aPTT)、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time,PT)、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bg)(全自動血凝分析儀);療效評價:痊愈:患者腰腿疼坐骨神經痛等消失;顯效:腰腿疼、坐骨神經痛基本消失,基本恢復正常生活;有效:腰腿疼、坐骨神經痛有所改善,部分受限;無效:腰腿疼、坐骨神經痛未見改善。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對研究對象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數據采用(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對數據進行校檢;P>0.05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為92.00%(46/50),高于對照組74.00%(37/50)(P<0.05)
2.2兩組ODI、VAS、中醫癥狀積分比較(表1)兩組治療前ODI、VAS、中醫癥狀積分比較無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ODI、VAS、中醫癥狀積分均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
2.3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水平比較(表2)兩組治療前aPTT、PT、Fbg水平比較無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aPTT、PT水平升高,Fbg水平降低,觀察組變化幅度高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3討論
中醫學認為LDH屬“腰痛”“痹癥”等范疇,腎虛是本病的主要病機,《諸病源候論》中記載:“役用傷腎,是以痛”,認為凡腰痛者,多有腎虛。患者腎臟虧虛,加之風、寒、濕邪侵襲肌表,流注經絡,致瘀血內停,經絡閉阻,氣血運行不暢,不能濡養腰腿、筋骨而致本病。溫針灸是針刺和艾灸聯合應用的中醫外治方法,針刺治療可調節陰陽、通經活絡,艾葉可溫經散寒、通絡止痛,艾灸將艾葉的溫熱之力傳入穴位,發揮溫通經脈、行氣活血的功效,大量文獻報道溫針灸在LDH的治療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委中刺絡放血療法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能有效改善腰椎功能,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鄭明岳,吳耀持.委中穴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期的鎮痛效應及對TNF-α、CD62P的影響[J].世界中醫藥,2019,14(09):2464-2468.
[2]任景,李俐依,李濤.委中穴放血配合針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新疆中醫藥,2019,37(02):24-26.
[3]李曉飛,楊洋,羅高國.針灸刺骨法結合委中放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18,33(21):3209-3211.
[4]陳為堅,陳奕雄.委中刺絡放血對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綜合征的療效及對凝血的影響[J].世界中醫藥,2018,13(05):1238-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