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秀


摘要:目的:探討高頻彩超對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的具體診斷價值。方法:選取2020年2月-2021年7月于我院就診的腸系黏膜淋巴結炎患兒及健康兒童進行檢查,對比兩組同一切面淋巴結數量、長短徑、血流阻力指數。結果:觀察組淋巴結數量較多(P<0.05);血流阻力指數高于對照組(P<0.05);淋巴結較大(P<0.05);聲像圖顯示兩組患兒淋巴結狀態和回聲具有明顯差異。結論:小兒腸系淋巴結炎采用高頻彩超診斷,能夠提高診斷準確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腸系膜;淋巴結炎;高頻彩超
【中圖分類號】R2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1--01
引言:兒童腸系淋巴結炎是兒科常見的腹痛病因,其常與季節相關。因其缺乏非典型癥狀,容易被忽視,如不能及時治療,容易引起腹部炎癥。常用的檢查手段效果并不理想,很難對非典型癥狀進行有效診斷。高頻彩超是一種臨床應用廣泛的檢查手段,能夠清晰地對淋巴結進行觀察,為后續的臨床醫學診斷證明以及相關醫學研究工作奠定良好基礎。本研究旨在于探討其診斷及鑒別價值,詳細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募集2020年2月-2021年7月本醫院所收治的各類腸系黏膜淋巴結炎患兒共計77人,作為此次醫學研究實驗的觀察組,同時,選取參與本醫院日常體檢的學生共計75人,作為此次醫學研究實驗的對照組,兩組均行高頻彩超檢查。兩組患兒年齡均為4-12歲,觀察組男性患者共計41人,女性患者共計36人;對照組男性患者共計38人,女性患者共計37人。對比兩組臨床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納入標準:患兒多以持續性或間歇性下腹疼痛就診,其中部分伴有輕度腹瀉、呼吸道感染、發熱等癥狀。排除標準:經臨床診斷確診為非腸系淋巴結患兒。
1.2 方法
使用Aplio400 彩超診斷儀,探頭頻率為線陣5-14MHz,給予兩組兒童高頻彩超多切面掃查,針對于一部分不愿配合此次醫學檢查以及相關治療診斷工作的患兒,適當喂服10%水合氯醛0.5ml/kg,隨后經過一段時間等待與觀察之后,進一步檢查患兒的身體狀況,一般情況下,患兒需要采取仰臥位,隨后利用高頻彩超探討放置于兒童的腹部以及相關病患部位,以肚臍為中心,著重檢查患兒的患病情況。掃查過程中,重點檢查兒童回盲部及臍周,詳細觀察并記錄淋巴結形態特征及內部回聲血流情況[1-2]。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同一切面的淋巴結數量、淋巴結長徑、短徑、血流阻力指數。
2 結果
2.1 兩組淋巴結數量、血流阻力指數比較
如表1所示,對比兩組患兒淋巴結數量、血流阻力指數可見,觀察組患兒的淋巴結數量普遍多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兒的血流阻力指數普遍高于對照組(P<0.05)。
2.2 對比兩組患兒淋巴結大小
如表2所示,針對于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兩組患兒進行全方位觀察與比對,觀察組患兒的淋巴結長徑普遍大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兒的淋巴結短徑普遍大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目前小兒腸系淋巴結炎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常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疾病引起,好發于3--14歲兒童。淋巴結具有淋巴細胞生成功能、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等,是兒童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增生的腸系淋巴結能夠對刺激因子做出比成人更迅速的反應,保護機體。在淋巴系統受到抗原刺激后5-10天可增大5-6倍,但是由于大部分兒童年齡普遍較小,體內淋巴系統發育尚不健全,淋巴系統的重要作用并未完全體現,常被細菌病毒等侵襲感染,給患兒造成極大的痛苦。因為本病好發于回、結腸區域,實驗室無特異性檢查,因此尋找無創便捷、快速的檢查診斷顯得尤為重要。
經過此次醫學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淋巴結數量較多,血流阻力指數與對照組患兒相比,明顯較高,血流信號豐富。有學者在研究中表示,腸系淋巴結炎常出現臍周和右下腹部的淋巴結多發性的充血腫大。經過臨床治療后可好轉痊愈。對比造影法,高頻彩超更易于患兒接受和配合;兒童的腹壁較薄,使用低頻彩超掃射雖然穿透力較強,但分辨率不佳。由此可見,高頻彩超能夠更加明顯的顯示腸系淋巴結的數量、狀態。
腸系淋巴結炎并不存在明顯的臨床醫學癥狀以及相關特殊檢查手段。因此,存在模糊診斷問題。運用高頻彩超技術能夠清晰地觀察到患兒體內淋巴結大小、分布、形態等特征,簡單便捷,可重復檢查,易于孩子接受并配合檢查。本研究證實,高頻彩超檢查能夠更準確的監測淋巴結形態,為患兒的診斷和治療提供幫助。
從臨床經驗來看,相似的腹部病癥會對患兒體內腸系黏膜淋巴結炎的診斷結果以及臨床醫學診斷證明產生相關影響。常見疾病有闌尾炎、腸套疊、淋巴結結核、淋巴瘤。有期刊報道,腸系淋巴結炎占小兒闌尾炎的40%左右。首先,腸系淋巴結炎常與闌尾炎的早期患病癥狀相似,而患兒家屬很難準確的記憶患兒發病時的發熱和腹痛時間,這樣很容易導致誤診。闌尾炎伴淋巴結腫大時,一般少于3個。其次,具有相似癥狀的腸套疊,但回聲切面為“同心圓”征 ?,“套管”征縱切面,邊界不清。另外,針對于腸系膜淋巴結結核疾病而言,高頻彩超也可以直接觀察到腸系膜淋巴結結核淋巴的數量。最后,淋巴瘤常伴有脾大,其縱橫比常小于2且其淋巴結腫大為全身性,彩超表現為串珠樣腹腔淋巴結腫大。
綜上所述,高頻彩超具有分辨率高、定位準確的特點,用于診斷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更加便捷,能夠較真切的與相似病癥進行區分。需同時在治療過程中,隨時進行復查,觀察治療效果,因此對臨床的診斷和鑒別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胡艷萍.高頻超聲與彩超診斷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的準確率及價值探析[J].當代醫學,2021,27(28):131-132.
[2]馬佳娜,劉柳葉,荊冠軍.高頻彩超在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診斷價值分析[J].貴州醫藥,2021,45(07):114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