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婕

摘要:目的:探究延續性護理模式對改善產后盆底肌功能的干預價值。方法:選取在我院入院的自然分娩產婦68例,時間選擇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采用入院單雙號進行分組,分為兩組,分別為觀察組和參照組,每組34例產婦,參照組護理方式為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采用延續性護理模式。對比兩組間產后盆底肌功能的恢復情況。結果:護理3個月后,觀察組產后盆底肌功能恢復情況明顯高于參照組,兩組間差異顯著,P值<0.05,具有統計學研究意義。結論:針對產婦采用延續性護理模式,改善產后盆底肌功能效果顯著,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關鍵詞:延續性護理模式;產后盆底肌功能;干預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1--01
盆底肌功能障礙是常見的產婦并發癥,如果治療不及時會導致產婦出現盆地器官脫垂和壓力性尿失禁等癥狀,對產婦以后的生活健康帶來極大隱患,根據相關研究表明,對產婦進行合理科學的護理,可以明顯改善產后盆底肌功能。但是合理科學的護理方式在醫院內進行,產婦出院后,由于對自身身體的忽視,沒有遵循醫囑改善產后盆底肌功能,促使產婦出現盆底肌功能障礙的概率上升,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護理模式不斷改變創新,護理水平不斷提高,延續性護理模式更具有全面性,明顯幫助患者降低盆底肌功能障礙發病率,對產婦日常生活質量有著明顯提高[1]。因此選擇在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入住我院的產婦68例,探究延續性護理模式對改善產后盆底肌功能的干預價值,詳情闡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時間選擇在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區間,入住我院的自然分娩產婦68例,按照入院的單雙號進行分組,單號分為研究組,34例自然分娩產婦,年齡在22歲至4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0.45±4.35)歲,采用延續性護理模。雙號為參照組,34例自然分娩產婦,年齡在23歲到4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0.25±3.65)歲,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兩組間基本資料均通過統計學進行分析整理,即P值>0.05,具備比較研究意義。
排除標準:有陰道疾病和精神病,以及難產和高危妊娠產婦,不同意參與的產婦。
納入標準:初產并單胎產婦,沒有盆底肌功能障礙,產婦了解詳情并同意。
1.2方法
參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產婦出院時提供盆底康復護理手冊,護士每4周對產婦進行一次電話訪問,記錄產后出院后有無出現盆底肌功能障礙問題,并是否發生變化。
觀察組采用延續性護理模式。首先,針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并告知產婦清潔護理和盆底肌康復訓練的重要性,提高產婦的重視度。其次,指導產婦復試呼吸訓練,產婦在做此訓練時保持平臥,手放在腹部,然后先鼻吸氣,促使腹部可以鼓起,然后嘴呼氣,促使腹程凹陷狀態,注意在吸氣和呼氣時應該隨之收縮腹部的肌肉。同時,護士指導產婦進行提臀訓練,產婦先把盆底肌收縮,再抬起臀部,之后收縮臀部與腹部,同時注意在抬臀時可以做提肛動作,此訓練可以一天做10次左右。最后,指導產婦肛門收縮訓練,產婦站立腿交叉,手放置于腰部,進行訓練,此訓練可以一天4次,每次10分鐘。護士應該對產婦的恢復情況做好電話跟蹤,如果產婦出現不良癥狀,應該適當增加回訪次數。護士建立微信群,針對產婦出現的問題給予專業的視頻指導,與產婦建立友好關系,提高產婦盆底肌快速康復能力,提高產婦的生活質量。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之間的產后盆底肌功能的恢復情況,觀察時間為3個月,將產后盆底肌功能的恢復情況良好,癥狀消失為顯效,產后盆底肌功能的恢復情況有明顯好轉,盆底肌功能恢復在二級以上為有效,產后盆底肌功能的恢復情沒有變化為無效??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統計學分析
SPSS23.0系統用于處理分析本次研究生成的數據,通過(x±s)表示計量資料,并用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并用x2檢驗,P值<0.05,表明統計學意義存在。
2結果
觀察組與參照組盆底肌恢復情況效果分析
經過統計分析了解,觀察組采用延續性護理模式,對產婦的盆底肌功能有明顯改善,因此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兩組之間差異顯著,P<0.05,如下表1所示:
3討論
孕婦在懷孕期間由于胎兒過大損傷盆底肌肉,同時在產后產婦盆腔出現不穩定因素,導致盆底出現癥狀,從而出現盆底肌功能出現障礙,如果不及時治療,輕癥是便秘和腹脹,重則出現子宮脫垂等現象,對產婦日后的生活質量有著嚴重影響,經過科學研究,盆底肌功能障礙是可以采用盆底肌康復訓練并取得很好療效[2]。
隨著醫療不斷發展和創新,延續性護理模式對改善盆底肌康復有著顯著療效,產婦在入院時受到專業的護理,但是在出院后,由于身體虛弱或者需要照顧幼兒,導致產婦忽視自己的身體健康,部分產婦并沒有遵照醫囑進行康復訓練,從而盆底肌出現問題,延續性護理很好的改變這一問題,產婦通過護士的電話回訪或者微信群溝通以及視頻解答等手段,提高產婦對盆底肌問題的重視度,并經過護士的監督,產婦在家可以每天進行復試呼吸訓練、提臀訓練和肛門收縮訓練,有效降低盆底功能障礙的發病率,提高產婦的身體健康程度。
經數據研究證明,延續性護理模式對改善產后盆底肌功能有著顯著的干預價值,觀察組與參照組之間差異顯著,P值<0.05,因此延續性護理模式對改善盆底肌功能有著明顯療效,值得臨床推廣。
綜上所述,延續性護理模式可以改善產婦的盆底肌功能,并取得顯著的療效,提高產婦的身心健康,促使產婦生活質量提高。
參考文獻:
[1] 陳曉曼. 觀察產后盆底功能訓練開展延續性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J]. 中國實用醫藥,2019,14(13):174-175.
[2] 田永紅,張玲莉. 延續性護理對產婦產后盆底康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外醫學研究,2020,18(4):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