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要:目的: 本文對傳統護理與綜合護理對糖尿病足康復過程影響進行了對比試驗研究。方法: 將128例糖尿病足患者按護理模式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采用傳統和綜合護理模式進行對比護理,獲取對比數據并分析。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治愈有效率為95.3%,明顯高于對照組有效率76.6%,相關足部癥狀低于對照組,通過卡方檢驗,兩組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 在糖尿病足康復護理中實施綜合護理模式,能夠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者滿意率。
關鍵詞:糖尿病足;傳統護理模式;綜合護理模式;治愈有效率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1--01
糖尿病足又被稱作為糖尿病肢端壞疽,是糖尿病造成的慢性并發癥中最嚴重之一。術后患者受疼痛、疾病危險程度、預后情況等的影響,容易產生多種負性情緒狀態[1]。因此在臨床護理上,需要對此類患者制定有效的護理方式,有利于提高護理配合程度。傳統的護理模式主要按照醫囑進行程式化的護理操作,對于患者的護理需求,無法給與及時的關注,護理質量不太理想。綜合強化護理是將有循證醫學證據的護理措施集合并綜合應用,對患者心理、精神等方面更加重視,通過心理健康指導、健康宣教、飲食干預和運動訓練等,可以取得較理想的效果[2]。本次研究選擇到本院就診的128例糖尿病足患者為對象,對比傳統護理與綜合強化護理的效果差異,探究了運用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臨床對象 ?選取2020年1月至12月到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就診的128例糖尿病足患者,患者符合糖尿病足診療診斷標準。其臨床表現主要是,感覺麻木、供血不足、感覺遲鈍等。排除標準包括足部嚴重潰瘍、周圍神經病變等。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64例。對照組采用傳統糖尿病足護理模式,其中,男42例,女22例,糖尿病足病程2-4個月;觀察組全部采取綜合護理,其中男38例,女26例,糖尿病患病時間2-5個月。對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和患病時間進行正態統計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進行傳統護理,包括遵醫囑用藥,叮囑控制總熱量的攝入,密切做好患者體溫、血糖監測以及患肢的觀察,定時記錄以上指標的變化,若發現異常,及時通知主治醫師。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開展綜合強化護理,主要包括:
1.2.1 個性化心理干預 ?主要包括,制定每位患者的個性化心理疏導方案,了解并分析其心理需求和性格特征、經濟承受情況等,做好記錄,針對引起其焦慮的因素給予有效心理指導,消除精神負擔,樹立治療信心。組織病友交流會,鼓勵患者間強化溝通交流,相互鼓勵。
1.2.2 設備輔助 ?引入糖尿病型光子治療儀進行輔助治療
1.2.3 疼痛護理 ?首先通過交流,讓患者認知糖尿病足疼痛屬于正常現象。加強巡視,講解控制疼痛的方法。定期進行VAS評分評價,針對不同評分采取不同措施。
1.2.5 運動護理 ?根據每位患者病情,制定推薦個性化體位肢體功能訓練方案,如每日30-50分鐘定時量的運動鍛煉等,并抬高患肢,促進血液回流和血液循環。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包括:①治愈總有效率,公式為:(痊愈數量+有效數量)/參與護理患者總人數×100% [3],按治愈、顯效、有效和無效判定標準對護理效果進行評價。②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足部相關病癥,如疼痛、麻木和皮膚皴裂不愈合的改善狀況;
1.4 統計學方法 治愈有效率計數以%表示,采用卡方χ2檢驗;護理前后改善狀況的計數資料同樣采用卡方χ2檢驗;統計軟件采用 Minitab16.0,P < 0.05時,表示數據符合正態分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通過治療,兩組對比試驗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6%,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臨床療效更好。通過卡方檢驗,P(0.002)< 0.05,說明兩組護理組的治愈有效率有顯著差異,同時根據χ2檢驗結果,對照組的總有效數低于期望值,觀察組實際有效數量則高于期望值,也說明觀察組采取的措施更有效。具體數據見表1。
2.2 護理前后足部相關癥狀改善對比
經過綜合護理后,如表2所示,觀察組患者麻木、疼痛、皮溫低、足部動脈搏動消失癥狀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39)<0.05,說明兩組護理后的癥狀改善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綜合護理對康復效果更有利。
3 ?討論
本文研究立足護理第一線的工作實踐,采取新型綜合護理模式,取得了預期的護理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采取綜合護理的觀察組治愈有效率95.3%明顯高于采用傳統護理的對照組76.6%,同時相關足部臨床表現如麻木、疼痛、足部動脈搏動消失等病癥,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采取統計學卡方檢驗分析,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對糖尿病足患者進行有效的綜合護理可大大改善病足癥狀,提高康復率,護理效果滿意,適合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Chang T, Fava M. The future of psychopharmacology of depression [J]. J Clin Psychiatry, 2010, 71(8): 971-975.
[2] 劉玉梅.對脛腓骨骨折患者采取綜合護理的效果 [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18, 32(6): 376-377
[3] 國際血管聯盟中國分會糖尿病足專業委員會.糖尿病足診治指南 [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3, 22(9): 705-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