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彥軍
摘要:我國醫學是幾千年以來無數代先輩與疾病斗爭的實踐總結,其有著獨特的哲學文化與理論體系。文中,主要就對我國醫學的發展及其方法論進行了介紹,希望加深對我國醫學的認識。
關鍵詞:醫學;方法論;理論體系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1--01
祖國醫學是幾千年來我國人民同疾病斗爭的實踐總結,是在我國古代哲學文化基礎上形成的理論體系,是我國中醫藥工作者在古代哲學文化基礎上創造發明的臨床辨證治療體系。祖國醫學為我國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由于人類社會的發展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從半封建主義、半殖民主義、半資本主義社會變成了以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為目標的社會主義社會國家。哲學思想從過去的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舊思想,樸素的唯物論與辯證法變成了以共產黨領導的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主的科學的唯物論、唯物主義新思想。所以我個人認為要想中醫藥現代化,要想祖國醫學國際化,讓我們祖國醫學寶貴實踐經驗為世界全人類更好的服務,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貢獻巨大的能量,就必須把祖國醫學從過去的舊思想(唯心主義,形而上學,過去的樸素的唯物論,辯證法)中解放出來。在保證祖國醫學理論體系的完整性、實踐性的基礎上,必須用過去的哲學文化思想認識它,也必須用現代科學的哲學文化思想與方法論(科學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唯物論與辯證法)創造性,批判性的發展研究應用它。
關于祖國醫學的研究方法論,我的觀點是不論祖國醫學還是那個國家的醫學,不論是古代的醫學還是現在的醫學、未來的醫學,都是為了人類的-健康預防和治療疾病,目的終就相同。不論什么性質的社會,疾病是不分國界與社會性質的??偠灾?,全世界各個國家的醫學同仁志士,異曲同工"為戰勝疾病而斗爭"。所以為了祖國醫學的發展和交流必須對祖國醫學的名詞術語,疾病名稱、癥狀、體征、中藥、方劑等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翻譯,與現代醫學接軌。用古代的哲學文化認識它,用現代的科學、哲學文化應用它。
以中醫的幾個名詞術語加以闡述。一、中醫“痰”這個名詞,與現代醫學的“痰”這個名詞意義不同。中醫的“痰”是指水液代謝病變,包括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既指呼吸道的病理產物(有形之痰),也指其他全身憋脹酸痛的病理原因(無形之痰),而現代醫學“痰”是指呼吸道的炎癥病變產物。所以中醫對痰的治療用的中藥本質(現代微觀實驗室分析)的機理是消化吸收,排除痰液與消腫消炎止痛等幾個機理。而現代醫學治療“痰”癥的機理是消炎吸收和稀釋排除痰液。所以必須科學的研究制定一套關于古代的名詞解釋與現代科學名詞解釋的統一科學的翻譯說明。以便祖國醫學的發展,世界各國醫務工作者的應用與研究,更好地服務于全人類。二、中醫的“氣”在祖國醫學中的概念是指人體及組織器官的功能與組成生命體的極細的精微物質。而現代醫學中“氣",是人體通過呼吸系統與自然界交換的人體需要的基本物質-空氣(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這也說明必須給祖國醫學的名詞概念,統一標準。使研究現代醫學的同事及各個國家地區的醫務工作者更好的認識祖國醫學的寶貴知識。更好的服務于世界人民。更好的同人類的共同敵人-疾病作斗爭。三、祖國醫學的“心”這個字的含義,既有推動血液的運行心臟功能又有主神明的神經系統功能。而現代醫學"心"的概念是指推動全身血液運行的心臟器官的功能。充分說明中醫學者必須運用古代樸素的世界觀方法論認識祖國醫學,也必須運用現代科學發展祖國醫學。四、中醫的中藥“當歸”與現代醫學的補血藥葉酸,鐵劑,B12等,雖然古代理論與現代理論不同,但是對血液病都有共同的治療作用。而現代研究表明,中藥"當歸"還有降低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對貧血來說就是個副作用。所以對祖國醫學的認識必須用現代科學的統一標準概念認識說明,才能減少中藥的副作用,減少對人類的危害,才能更好的發展祖國醫學,更好的服務于世界人民。五、中醫中藥“人參這味藥,在”祖國醫學中醫配伍禁忌歌中“人參畏五靈脂”。而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中藥人參與五靈脂同用水煎劑,有抗疲勞作用,并沒有相互抵消功效,也沒有產生毒副作用。《黃春林主編的 中醫藥理與臨床手冊》。所以充分說明必須用現代的科學實驗研究才能使祖國醫學更好的服務人民群眾。六、中醫的方劑學是我國古代醫家對中藥的復方配伍應用的幾千年經驗總結,對中華民族繁育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現代醫學研究,黃連與連翹配伍應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力強六倍。2、現代實驗研究表明,八珍湯由四君子湯與四物湯組成,在治療急性貧血中八珍湯比單用四物湯促紅細胞作用更強。單用四君子湯并無促紅細胞生成作用。給祖國醫學的“氣血雙補”治療方法提供了的理論依據。,這兩個例子充分說明用現代科學實驗的方法對祖國醫學的研究和發展是最好的方法論。
總之,用古代的哲學文化思維認識祖國醫學,應用現代醫學科學實驗技術驗證與發展祖國醫學。國家應用規范的名詞術語翻譯解釋祖國醫學。是更好的方法論,使祖國醫學更好的向前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復興提供醫療界的能量與養份,讓祖國醫學更好的服務于世界人民。
參考文獻:
[1]許星超.中醫五行學說初探[J].散文百家,2019(03):208.
[2]王琦. 中醫原創思維方法論研究的時代追問[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12-04(005).
[3]張云改.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3(26):132.
[4]李玫姬.文化自覺:中醫文化現代發展的重要方法論[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1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