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玄 周敏 陳文宇 付亞紅 王薇 田佩珊 周文昭
2型糖尿病是指胰島素分泌量較少,造成血糖異常上升的常見代謝性疾病,大部分患者會存在睡眠障礙問題[1]。睡眠障礙會使患者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導致血糖控制不理想,加快病情的進展[2]。目前治療以艾司唑侖等催眠藥為主,但副作用大,易有依賴性,近年來逐漸倡導用替代療法。芳香療法是用氣味芳香的藥植物提取成藥劑,作用在皮膚、黏膜或穴位上,通過經絡循行激發經氣,來改善機體功能的療法[3]。薰衣草香氣具有鎮靜安神的功效,本課題應用薰衣草香囊的芳香療法干預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礙,以期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優化血糖控制效果,為糖尿病睡眠障礙患者改善癥狀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選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醫院就診睡眠障礙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符合2型糖尿病及睡眠障礙的診斷標準;年齡40~70歲者,確診時間≥6個月;確診2型糖尿病之前無睡眠障礙;意識清楚,生命體征平穩;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總分>7分;近半個月未有相關治療;排除條件:患有嚴重心、肝、腎等原發性疾病,或處于妊娠期、哺乳期婦女;對治療藥物過敏,或既往有相關治療史,或有喝咖啡、濃茶等習慣;合并對睡眠有影響的疾病或精神疾患、腫瘤等其他疾病;有認知功能障礙或意識障礙;近期有糖尿病酮癥、乳酸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發癥。按照組間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42~70歲,平均55.2±2.3歲;病程1~10年,平均4.6±1.2年。觀察組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40~69歲,平均54.9±2.1歲;病程1~9年,平均4.4±1.1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方案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參照WHO診斷糖尿病[4],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無癥狀下行糖耐量實驗2 h后血糖≥11.1 mmol/L。參照《臨床睡眠障礙學》[5]診斷睡眠障礙,癥狀主要為無法入睡、早醒、多夢或噩夢、醒后不易再入睡,或醒后無自如感,白天多感疲乏無力。
1.3.1 對照組 予以中藥貼敷:將夜交藤、芍藥、蓮子心、生地黃、郁金、茯神、當歸、遠志、白術、黨參按等比例研磨至粉末,用姜汁調成糊狀,并將藥餅放入直徑約2.5 cm大小的敷料上備用。選穴:內關、神門、三陰交、百會、足三里、涌泉、安眠、太溪,對穴位皮膚常規消毒后,取中藥敷貼敷于選穴上,最后用無菌紗布進行固定。每日敷1次,每次留4~6 h,連續貼敷1個月。若期間有過敏反應,需涂抹馬來酸氯苯于患處消敏。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芳香療法:中藥貼敷療法與對照組完全一致,薰衣草無紡布藥袋由糖尿病專科護士進行統一制作,并真空密封。將薰衣草香囊交由患者,佩戴于患者胸前,研究人員通過微信及時了解患者情況,并通過微信群打卡方式監督患者每日佩戴香囊,確保患者良好的依從性,薰衣草藥袋每周更換1次,共更換3次藥袋,連續佩戴1個月。使用注意:佩戴香囊期間禁止噴灑香水等有氣味物質,忌濃茶、咖啡、辛辣刺激、過寒食物,若香囊丟失或發霉、發爛,需立刻停用并更換香囊,香囊不能沾水,洗澡、游泳等情況可短暫取下香囊。
(1)血糖指標:采集患者靜脈血,通過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含量,通過層析法測定糖化血紅蛋白(HbA1c)含量,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指標變化。
(2)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量表(PSQI):內容包括19項自評問題、5項他評問題,評分范圍在0~21分,PSQI評分越高,代表患者睡眠質量越差;糖尿病生活質量特異性量表(DSQL):內容包括4個維度,共27個條目,每個條目0~4分,總分0~108分,評分越高,代表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越差,兩項評分均在治療前、治療后評定1次。
(3)療效:治愈,治療1個月后夜間睡眠時長>6 h,睡眠質量良好,幾乎無早醒、醒后難以入睡、噩夢等情況,PSQI評分較干預前減少≥75%;顯效,睡眠質量明顯好轉,夜間睡眠時長>5 h,偶爾有夜間難以入睡、早醒等情況,PSQI評分較干預前減少≥50%;有效,睡眠質量有部分好轉,夜間睡眠時長>3 h,PSQI評分較干預前減少≥25%;無效,治療后沒有好轉,或是加重。
應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療效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兩組治療前FBG、2hPG、HbA1c含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FBG、2hPG、HbA1c含量均有程度不一的降低,并且觀察組上述血糖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糖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PSQI、DSQL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PSQI、DSQL評分均有降低,并且觀察組上述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PSQI、DSQL評分比較
糖尿病是以血糖異常升高為特征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以2型糖尿病最為多見。研究表明[6],2型糖尿病與睡眠障礙相關密切,60%以上的患者存在睡眠障礙,睡眠障礙多表現為睡眠過程中行為的異常和睡眠總量的不足,導致睡眠、覺醒節律性交替的紊亂。2型糖尿病會引起HPA軸功能亢奮,造成睡眠節律失調和睡眠障礙,而睡眠障礙會進一步降低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難以維持血糖的穩定,形成惡性循環[7-8]。所以如何解決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礙問題,對防治糖尿病及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9]。
現階段藥物療法并不是睡眠障礙的最佳治療方案,研究學者普遍認為非藥物替代療法更安全、有效[10]。近年來,芳香療法頗受關注,該療法通過將一系列芳香氣味的中草藥、植物、花濃縮提取至各種劑型(例如精油)來治療各種生理、心理疾病,作為非侵入性治療,芳香療法使用方便,安全性高,幾乎無不良反應,更易被患者廣泛接受[11-12]。芳香療法的應用方法主要有香囊佩戴法、滴藥法、香枕法,都能作用于人體皮膚、穴位、黏膜,由表入里,激發經絡感傳,調節氣血及臟腑功能[13]。芳香性中藥的成分多為小分子物質,能被皮膚快速吸收,引藥上行,雙向調節中樞神經系統,平衡中樞神經系統興奮與抑制,起到既鎮定安眠、又醒腦開竅的效果[14]。薰衣草、甜馬郁蘭、依蘭等芳香藥物中具有芳樟醇等穩定心血管系統的成分、乙酸芳樟酯等穩定情緒的成分,可以抑制交感神經的活動,增強副交感神經的活動,起到安神鎮靜的功效,促進睡眠質量的改善[15]。
本研究應用芳香療法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礙。結果顯示,觀察組療效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FPG、2hPG、HbAlc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更能控制血糖穩定。治療后觀察組PSQI、DSQL評分低于對照組,表明觀察組更能改善睡眠質量,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薰衣草芳香療法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礙的療效較佳,能有效降低血糖,緩解睡眠障礙,延緩疾病進展。